声东击西是咱八路军惯用的战术,经常还和围点打援啊杀回马枪啊这类的战术结合在一起,打过很多的漂亮仗,但是这东西不是谁家独有的秘技,小鬼子也会!
俺的祖父当年一提起冀中的五一反扫荡,就总说冀中的这场恶仗,那是从冀西北先打起来的。
1942年春,日军为实现其“确保华北,首先确保平原”的作战方针,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冀中区进行全面蚕食。鬼子先一步切断了冀中地区与北岳、平西、冀东各根据地地区的联系,使山区的根据地更加困难,也使冀中地区陷于孤立的境地,根据地面积大为缩小。
但最初,人们都还没有意识到。小鬼子在1942年的真正目标是人口密集、经济富裕的冀中,而不是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2年5月,对晋察冀历史上来说,最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开始了。华北方面军鬼子的最终目标是晋察冀最富饶的冀中根据地,整个西部山区晋察冀根据地的吃、穿、用都要由冀中供给。但鬼子“五一大扫荡”的开局,却是从路西——平汉铁路西边的山区各个根据地开始的。
41年底、42年初,一分区主力三团奉命移驻满城县。在此之前,三团经常的驻地是易县塘湖。位置在一分区司令部经常的驻地管头、西北娄山、周庄的东面,面对鬼子伪军驻守的河北易县的县城。
要三团从易县移驻到满城县,说明杨司令将一分区的活动范围开始向易县狼牙山的南部山区转移。因为1941年一整年的状况。都说明鬼子今后大扫荡的重点是在狼牙山区。而过去。满城地区因为靠近鬼子的保定这个大据点而不被看好。现在,靠近鬼子大据点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
满城地区是一分区的老根据,在凡八路军控制的地区,无论是根据地还是游击区内,均设有暗地里埋藏的电话线,当年叫“飞线”。所以只要满城地区一得到的消息,易县的周庄一分区司令部马上就会跟着知晓。一点都不耽误。
但满城的情况与平西根据地相似,因为是山区。粮食和物资出产贫瘠,三团为了解决自己这个团两千来人的吃饭问题,不得不经常派出部队,越过平汉铁路到冀中去背粮。
三团的侦察连是三团最活跃的一个连队。当时驻满城的一分区三团侦察连两百来人,连长魏来成带大队坚守,指导员王栋组织了一个二十来人的便衣武工队。从42年初开始,王栋经常带着这支新成立的武工队去保定城内侦察。三四月间,天气转暖了,王栋为搞一些布匹给部队换装,几次去保定。
“搞一些布匹”。是杨司令的指示。眼看着天气转暖了,可一分区部队的夏季军装还没有着落呢。三团从冀中背回了一些布匹。冀中农民自己织的土布,当时叫“紫花布”。可数量远远不够,还差得很多。所以杨司令指示三团侦察连:“你们在保定火车站的仓库那边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搞到一些布匹。”
杨司令说“搞”,而不是“买”,那意思就很明确了,是要你不是偷就是抢,哪有“花钱”的意思。
不花钱搞东西,那绝对是王栋当年的特长。他在保定火车站里里外外转了几圈,看到日军的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储备,弹药、粮食、帐篷、医药什么的,鬼子岗哨的防守很严。王栋仔细琢磨不是个事,他赶忙回来,向杨司令报告:“杨司令,小鬼子又囤积了不少东西,是不是又要对咱们一分区进行大扫荡?”
杨司令沉思片刻,对王栋说:“不像,我看不大像。如果目标是针对咱们一分区的,那些小特务们,还有围绕着咱们的那些日伪军的炮楼子早就会有所动作了。咱们的内线一定会及早得到消息,报告给咱们。看来小鬼子另有大的目标,搞不好,小鬼子是要用来准备对其他根据地也一起进行大扫荡的。”
果不其然,时间不长,四月中旬到四月底,大批从山西、河南过来的鬼子兵,乘坐一列列闷罐式运兵车,分别在保定、石家庄、邯郸下了火车,马上拉开一条直线,先是向西虚晃一枪,造成好像要对一分区及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样子。最初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杨成武和许多晋察冀八路军领导人都没有意识到,鬼子的目标是从西向东,对冀中展开拉网式大扫荡的。
42年开始的五一大扫荡,是从对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大扫荡开始的。可惜,当年的许多人、特别是领导人都没有看出这是个假像,还指挥着自己的部队向相对平稳的冀中地区转移呢。
当时,跟杨浩住在一起的李振军,是抗大二分校学员大队代理教导员。39年在一分区三团,他们两人同为三团的教育干事。以后,杨浩被调往平西挺进报,李振军则到了抗大二分校一大队。但是抗大二分校一大队,虽然上下级的领导体制不一样,但与一分区的驻地却是相互重合的。所以一分区司令部的干部与二分校一大队的干部同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
1942年春天,原在冀中地区帮助冀中军区培训干部建立了抗三团的二分校,奉命撤回。所留下的“抗三团”由二分校一大队接管。当时,在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吃黑豆的时候,冀中地区却可以吃饱饭。
每次三团或一分区特务营的部队从冀中地区背粮食回来,对冀中粮食富裕的赞美声总是不绝于耳。尤其白面葱油饼的诱惑力,可以将许多处于半饥半饱中的八路军干部战士引诱叛变投敌,可见饥饿这个敌人有多么厉害。
一听说到冀中去接管抗三团,于是李振军一大批人高高兴兴的打起背包连夜到冀中去了。临走前还向杨浩开玩笑似的许愿:再回来,一定不空着手,不是带白面饼回来,就是带白面馍回来。
他们哪里知道,马上,他们去到的冀中地区就要大难将至了。
1942年5月1日,日军对一分区的狼牙山一带大规模进行扫荡。杨成武其实在1941年的秋季反扫荡中就已经发现:每逢日军进山扫荡,狼牙山地区的老百姓就习惯于沿着每条山沟沟向山上走。
日本人是很精细的民族,41年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41年秋季大扫荡,鬼子先沿着狼牙山下周边动作,大批的老百姓沿着山沟最后都汇集到狼牙山上,鬼子再包围狼牙山,以便很容易就将狼牙山地区跑到山上的数万军民一网打尽。
当时,1941年9-10月间杨成武就总结出:不能按照鬼子的意愿被鬼子驱赶着跑,最后一定会跑到鬼子布下的大网里去。而应该迎着鬼子,在鬼子的包围圈尚未形成之前,从鬼子合围的缝隙中钻出去。
1942年“五一大扫荡”,鬼子仍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狼牙山地区的老百姓都能有杨成武这样的分析水平。
5月2日上午9时许,日军将山北、娄山、于家庄等村的男女老幼1000多人围堵到狼牙山棋盘坨下的花草峪。被围的人群中,有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区民兵大队长许连生的妻子魏彩珍和徐水县县长的儿子唐小树。
日军开始从人群中拉人,逼问:“八路军的伤员在哪儿?”“军粮藏在哪里?”人们将魏彩珍和小树围在中间,没有一个人吭声。敌人达不到目的,就用刺刀挨个挑,连吃奶的孩子也不放过。
魏彩珍被拉出来,宁死不屈,被敌人连刺7刀,壮烈牺牲。小树也被刺成重伤。这次惨案,仅菜园一个村在花草峪一地就有30多人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100多人被刺成重伤,村子被烧成一片焦土。这就是被载入日本侵略者暴行册的河北易县菜园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