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道,凤翔府的扶风城中。
西军临时所立的帅帐之中,正在响彻着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
“如此大好河山,居然为区区南朝荼毒窃据如斯。。”
站在一副地理山河的大沙盘面前,颇有些意气风发的东征都招讨使,兼四路行军总管赵熙指点江山道
“乃是天授,当取不取首当其患啊。。”
“天子特命天下兵马大元帅府总其事,如今发兵三路直取中原”
“主攻一路以河西陇右诸军,破潼关天险而长驱两河腹内。。”
“河东一路以顺义兵并关内军,出上党、襄国,而入河北。。”
“塞外一路以九原军和北塞诸藩为主,取云中而趋燕山。。”
“某将帅行帐亲移关内,以坐镇长安旧址。。”
“同时征发各地夫役,重修西京故都,以为将来天子下榻之选。”
“新封的六王二十一公侯,都要有所助力和献纳。。”
“我辈自当竭力敬奉天子还都之事。。”
左近顿然一片齐齐应和声。
“不负君上所托。。”
。。。。。。
与此同时,兵车粼粼声中,
我重新调集起来的的大队人马,正沿着雄伟壮阔的太行西南麓一路南下,而相继穿过赵州、相州、刑州、州各地;虽然作为曾经中原腹地的精华地区,一路上不乏风光如画的历史名胜或是人文荟萃的典故和古迹所在。
但是我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已经纷纷上任的捕盗大使和他们手下备盗都尉,还有随处可见当地的屯庄和编管地,在大量运抵的粮食布匹还有生产工具的支持下,已经如虞侯春笋一般的纷纷建立起来了。
而来自南方的消息还在源源不断的第送过来,等到我抵达卫州境内之后;率军通过已经接管和解除武装的河阳桥三关,进入都亟道内的韩良臣所部,已经基本掌握了当地大部分局面,而开始清理洛都当中的局面了。
都亟道除了洛都本身之外,还下辖河南府与汝州两郡之地,领有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等十县;
目前境内各地文档中的在册户口,加起来之后约有十七万左右;但是因为逃亡和散失的缘故,目前淮镇派出的接管部队和统计人员,能够原地收拢到的大概只有十三万多一些。
比起都亟道最好的年景时,光是一个东都洛城就动辄号称户口百万的时代盛况盛况,可谓是不可与日而喻的事情了。但只要有人斯有土在,只要肯持之以恒的投入这片荒芜残败的土地上,还是不乏反战的潜力和大有可为之处。
此外,就是原地收容和编管起来的各部驻畿军马了,大约分属于十几个不同的番号和军序,其中多者两三千,少者不过数百人而已;从临时编列的州县土团、守捉兵,到荆湖、山南的地方军和驻屯军,再到昔日延边驻泊的拱卫军皆有。
虽然已经被王端臣带走最精干和完好的部分,但是在接管的军册账面上居然还有四万多人;当然了,目前实际上也之收容到两万多一些而已,还有一些显然是自发的四散跑掉,或是追寻着王端臣所部的足迹,向着山南道逃亡而去了。
而剩下来接受淮军编管的驻畿将士当中,也是以各种伤残疲敝或是行动不便之辈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但毕竟大都是两都北伐下来的老军伍,只要好好的修养和调整过来,再加以甄别和改造之后,还是可以继续为我所用,而在不同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下去。哪怕是以及残废或是老的不能再服役的士兵,也完全可以用他们的经验,充作二三线部队的教头和训导角色。
不过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缘故,北地行司所任命的大批地方吏员和屯长、队目什么的,并没有被遣散或是随之带走,而是接到某种命令而颇为平静的等待前来接管的势力。
所以,先行进入都亟道的韩良臣所部,才能在较短时间之内就掌握了洛都内外的基本情况,并将控制力由北向南的延伸开来,乃至派出轻骑顺利接管了名为八关锁钥的各处防要。
当然了,一些意外和杂音还是存在的;比如,也有人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来自淮军的善意和后续安置,而爆发各种零星的冲突,就被毫不留情的镇压下去了;主要是出现在一些荆湖、江西背景的地方军和海外驻屯军当中,反倒是一些昔日的畿内军编制,比较平静的接受了既成的现实和结果。
而在韩良臣派遣的内卫第三军一部,率先进入洛都打前站时,也曾经在皇城城门内附近遭到一只成建制军队的的埋伏和袭击,仅仅造成了十数人的伤亡之后,就被击溃当场而俘获了一众的领头将官。
而从审问他们口中得到的消息也是颇为令人玩味的。因为相对于之前大多数驻防据点当中,所接到关于与淮军进行有限的合作与协同,以阻挡西军再度东进的战时动员令;
这一次却是有人以王端臣的名义给他们下令,并且为此专门拨付了一批甲械粮饷给他们,让他们攻击任何试图进入洛都城内的武装力量。
再配合之前船团所回报的,在黄河边上意外遭遇被追杀的信使,和就此所获据说王端臣留下晓谕各军的通告书,已经完全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
而在河北道最南端,黄河之畔的怀州境内,已经随着四处蔓延开来的西军旗号,而沦陷了大多数地区。
只剩下满目疮痍的柏崖城城中,火铳发射的点点火光和弥散不去的烟气,还有交错缠斗在一起的厮杀身影,自下而上铺陈开来的尸体,构成了一副残酷而惨烈的战场画卷。
而随着漫山遍野缘坡而上的敌势如潮,困守在上城当中的沧州军和蜀军残部,也再次迎来最为危急时刻。
“掷弹兵趋前十步,,”
满脸汗水和尘垢的鹏举兄,站在一门打得发烫正在浇水降温的小炮边上,面对汹涌如潮淹过山脚的敌势有些嘶哑的喊道。
“前列预备接敌。。”
“待到抵近十步之内再放,”
霎那间一片带着烟迹的黑点儿,居高临下的飞掷进了飞快突入的敌势前锋,顿时将他们笼罩在一片烟团和火光,还有迸溅的尘泥当中。顿然将他们一鼓作气突入的势头,给轰炸的七零八乱而当场涣散开来。
然后,就听的一片大声呼啸与吼叫,藏身在最前沿残垣断壁当中的(近战)白兵,在反击的尖锐唢呐声中纷纷一跃而出,居高临下的顺势反突入那些,被拦阻和震撼在原地的敌兵当中,挥动各种长兵重器大砍大杀起来。
然而,就算这一阵敌势再度被击溃和杀败下去,然而对于聚集和驻扎在山下连营如云的众多敌军而言,却是无损多少依旧让人有些觉得有些颓然无奈的局面。
见到这一幕,鹏举兄也不由暗自叹了口气,这些火器无论攻守都真是好东西,只可惜配备携行过来数量还是太过有限了,而且是越用越少而不得不想办法节省下来,留在关键时刻的解围和破局之用。
本以为这一次又是舍我取谁相对轻松立功的机会,却没想到会打的艰难如斯,差点儿就把一世英名给折损栽了这里了。
当最早汹汹来攻的河东军被打退了十几次,反被乘夜突入火烧连营,留下满地尸体铩羽而归之后,就开始换上了这些打着朔方、北原之类旗号的西军;
然后,包括黄河边上的武清渡和柏崖仓在内的下城区,就一下子在士气和战力狂飙不止一个档次的对方,狂突猛进的浪涌攻势当中给丢掉了,而只能退守到半山腰的柏崖上城,才重新稳住了战线了。
而他手下的沧州军和蜀军,加起来也不过剩下三千多人;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拖住了当面的敌势,而死死钉在了这处咽喉之要,勉强算是不负军令所托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伸手摸了摸妻子剪发赠所的小囊,以及这次回去一定要给他纳妾的信誓旦旦,不由在嘴角露出某种有种的笑容和无奈来。
而在河面上也再次出现了游曳的船只,只听得炮声隆隆从这些河船上所发出来了,而在近岸和渡口当中的西军阵营,炸起一片片的烟尘和乱溅的碎片,还有一群群被惊扰起来而奔走呼号的敌兵;
这是一些专门用黄河漕船改造成的火力支援炮船,虽然速度不快而操作迟缓,但是胜在足够的平稳而宽敞,可以同时装载六到八门的长管轻炮,而三五成群依靠着着水面上的距离和阻隔,比较容易的压制和骚扰,那些明显远道而来缺乏反制措施的敌军阵营;
对此,这些明显长于马背而精通阵战的敌军,仅有的手段就是一些藏在岸边,待到靠近突然投射集中的车弩;还有用临时收罗的各种小舟满载士兵,强行抵靠过去进行驱逐和撞击,再者就是从上游放下装满柴薪的火船,来进行概率性的攻击。
如果不是这些水面力量昼夜不停的骚扰、牵制和支援,让这些西军无法全力投入和制造重型器械的话,只怕他索要面对的局面将更加艰难和恶劣得多。
而在同时,西军的阵营当中也有人正在仔细打量和观察着他,一些背负着特制铁臂弓的射声兵,也夹杂在乱哄哄的前沿当中,慢慢的沿着废墟向他靠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