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风潮
作者:没落皇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38

杨猛聚两广闽浙四省督抚与洋人婚宴会晤的事情,在事后的半个月就传遍了大清上下,五千万两的赔款、修约、传教之事,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老毛子想割大清的龙兴之地。

肃顺的消息网,也是可圈可点的,最先说话的不是各地的督抚,而是各地驻防的将军们,龙兴之地是大清的面子所在,割出去,这大清还是大清吗?

虽说各地的八旗兵,大多成了废物点心,但在此事之上,各地的驻防将军,也是求战心切的,而东三省总督那边,也爆出了不怎么好的消息,老毛子的兵马,果然出现在了兴安岭附近,虽说是小股的人马,但与肃顺传的消息两厢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老毛子的野心,这帮洋犊子果真是瞧上了大清的龙兴之地。

“混账!真真是混账至极!这些洋鬼子,真当我大清好欺负么?

割兴安岭,门儿也没有!

杨三哥也是,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不好直说了,竟让肃顺传话,杨三哥的忠勇,朕是认可的,彭师傅,给杨三哥发份旨意,就说朕支持他,有什么话尽可直言不讳。

老毛子都提出这样的非分之想了,朕还有什么脸面可言,如今朕不怕丢脸了!

知会理藩院,今后的一切夷务都要经杨三哥过目,理藩院的人太过愚钝了!”

四色棍与各地的驻防将军一样,最关心的也是龙兴之地的情况,好在杨三哥是个跋扈的人。不然下面的臣子说错了话。壮了洋夷的胆气。四色棍丢的脸面更多!

“陛下,此事尚要斟酌一下的,此次肃顺串联各地驻防将军,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这多少有些胁迫朝廷的意思在里头。

各地的驻防将军,自然是顾虑社稷传承的,只是各地的督抚、朝中的众臣至今没有反应,怕是在酝酿一场风潮啊!

此事的源头很难捉摸,是否是杨部堂手笔还很难说。有可能只是肃顺一人所为,杨部堂虽行事跋扈,但没有这般孟浪的!”

引而不发、所图乃大,对彭蕴章来说,各地的驻防将军,对朝廷没什么影响,朝廷需要防范的是那满朝的臣工。

相权和皇权虽说一直在争斗,但皇权是相权的基础,没了皇权也就没了相权,虽说相权一直想压制皇权。但遇到威胁皇权之事,这相权就是保护皇权最好的屏障。

群情义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胁迫朝廷无论目的如何都必须要打压的,这次胁迫成了就有下一次,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纵容的。

对于杨猛是否参与此事之中,彭蕴章也不敢肯定,他可以肯定的是,大清朝廷近期还要仰仗杨老三的,为杨老三摘清是非,不是因为彭蕴章看好杨老三,而是这杨老三有不得不用的必要。

彭蕴章说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打压肃顺这个宗室,杀鸡儆猴,一旦形成了风潮,朝廷势必要妥协的,但妥协归妥协,这首恶还是要诛杀的,不然朝臣就会养成胁迫朝廷的习惯。

“此事缘由,朕与彭师傅是清楚的,这事儿肃顺做的是有些孟浪了,此事本该由朝廷牵头的,但肃顺身在广州,对于事端的见解更为明晰一些,肃顺心忧朝廷,以致行为孟浪,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彭师傅,此事还是要温婉一些的。”

这事儿四色棍作为皇帝,倒是能够理解的,之前对于洋夷的政策就是妥协,皇帝和军机对于赔款割地之事,算是点了头的,这事儿幕后策划的应该还是杨三哥,出发点也是好的,为了大清朝廷而已。

杨三哥是架海金梁,肃顺是宗室之中不可多得的可用之人,对于人才四色棍还是极为重视的,如今满汉臣工,没几个可用之人,彭蕴章的意思,四色棍不是听不明白,而是不得不装糊涂。

若是因此坏了杨三哥和肃顺的前程,他这个皇帝也就无人可用了,遍观这一众朝臣,宗室可用的有六弟恭王、肃顺,恭亲王不敢大用,这肃顺虽说是宗室近支,但地位不显,最是可用。

满臣,数来数去真没有可用之人,僧格林沁、胜保、托明阿、和春这些前线领兵的满蒙臣工,究竟有多少本事呢?看看战局一清二楚。

汉员,可用的倒是不少,川督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南巡抚沈葆桢、湘勇统帅曾涤生、楚勇统帅左季高、苏浙团练大臣冯桂芬,还有一个柱国之将杨三哥,骆秉章、胡林翼、沈葆桢之流善于政事,对军事也不是太过了了,皖赣的曾左,朝廷忌惮异常。

新上去的冯桂芬,也是在苏浙小打小闹,数来数去,这最忠心可用亦可担当大任的就只有一个杨三哥了。

胁迫朝廷,这事儿要是闹大了是要抄家问斩的,肃顺,四色棍可以舍弃,但杨三哥这样的柱国之将,舍去之后,大清的社稷怕是也要受牵连呐!

“陛下,那就顺势而为吧!只是一旦如此,只怕江南剿匪之事,就要有波折了!”

从用人的角度出发,彭蕴章认为皇帝做的还算不错,但从皇帝的角度出发,这位陛下就有些暗弱了,说的重一些,那就是窝囊!

这君权就是君权,任何人都是胁迫不得的,不管是宗室还是骁将,只要触及了这个雷区,就该杀伐果断一些,皇帝软了一次,朝臣们就会认为皇帝是个暗弱可欺的,只怕此后许多人都会利用这所谓的风潮说事儿啊!

“实在不成,就再用杨三哥吧!”

又是杨三哥,大事可见人心,听了皇帝的回答之后,彭蕴章也只能在心里长叹一声了。这个时候才能发现皇帝的才具有限。若是恭王……

“知道了!”

赶紧打断了脑中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彭蕴章应了一声,算是认可了皇帝的说法。

被四色棍依仗的杨三哥,如今正在荔香园的画舫之中享受呢!这次迎娶马青莲和嫣如,也是冷淡了古雅月,这位想要有个杨家的身份,还得等呐!别看是个妾室,但作为杨家的妾室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雅月,你且忍耐一两年。待咱们进京之后,你这名分……”

枕在嫣如的怀里,享受着马青莲的服侍,杨猛略带歉意的,对正在读者公文的古雅月说了这么一句暖心的话儿。

“有三爷这句话就够了,众位姐姐还是很照顾雅月的,只是雅月无所出,却是对不起三爷了。”

“嗨!这事儿……等进京之时,一并许给你!”

古雅月不孕,杨猛和古雅月都明白其中的缘由。不敢说、不好说呐!

“不说这些了,爷。这曾左的折子如何回复呢?”

“不回复,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的,彭蕴章、胡林翼、沈葆桢那边让他们暂且安稳一些,看风色行事!”

利用肃顺鼓动风潮胁迫朝廷,也是杨猛的冒险之举,旨在断了朝廷求和的念想,一旦朝廷那边动真格的,杨猛也好借着肃顺脱身。

曾涤生与左季高不同,左季高杨猛可以直接的命令他,而曾涤生此人是有主见的,作为大清读书人的扛鼎人物,若是限制多了也影响他的风骨不是?

如今两湖和四川的两巡抚一总督,都算是杨家派系的人了,虽说杨猛与这三人的过从不密,但朝廷那边这三人的脑门上都是贴了杨字的,同党,这词儿三人是逃不掉的。

至于叶名琛,家奴而已!那王懿德畏于自己的权势而已!如今的江南,两江的位子还在旗人的手里,若是能换一个就好了。

杨猛这边虽说没有回复曾涤生什么,但自由传教与全境通商的弊端,杨猛却说得很清楚,有了这些曾涤生的折子也就言之有物了。

与剿长毛的檄文差不多,保国护教依旧是曾涤生的主打,割地、五千万两赔款、全境通商、自由传教、各国公使驻京,在曾涤生的折子里一条也没有通过。

有曾涤生的煌煌之言,这些全都成了洋夷意图覆灭大清的阴谋诡计,割外兴安岭或许朝臣们的反应不会太大,但杨猛偷换了一下概念,将普提雅廷所说的外兴安岭变成了大清的龙兴之地,这一下,一众朝臣也有了拍马屁的理由。

君乃圣君,断不可做丧权辱国之事,龙兴之地事关国体,事关祖宗成法,曾涤生的保国护教疏,也是半檄文性质的东西,不等朝廷那边回复,在朝在野的许多读书人都开始响应曾涤生的保国护教之说了。

风潮这东西,有些时候,你可以权当他是个屁,过了就好,但朝廷的官员和作为官员基础的读书人,共同推起的风潮,即使是皇帝面对也要妥协的,大清的社稷,这些年本就岌岌可危,一旦失了读书人的支持,大清的结局如何,军机是清楚的,皇帝也是清楚的。

内要剿匪外要御晦,这话说出来也就八个字,但要做出来,却是需要金山银海来铺就的,肃顺的八旗新营,装备了三千条洋枪,二十门西洋火炮,连着枪炮带弹药花了多少钱?不多不少正好一百万两雪花银!

据广州那边的消息,英夷在港岛聚众万五,战船五十多艘,要想应对这样规模的英夷,朝廷要出的人马至少要在十万以上,而且还要更多的装备洋枪、洋炮。

三千人就是一百万两,要是装备三万人,岂不是要一千万两的雪花银?如今的朝廷能拿得出手的现银,也就三五百万,这三五百万可是倾家荡产才能拿出来的。

宫里是有不少值钱的玩意儿,但那些东西的主意,哪个敢打?

以曾涤生为首的读书人,弄出来的风潮沸沸扬扬,可打仗不干他们的屁事儿,这没钱怎么打仗呢?

对此,军机也是没招儿的,云南是有一部分滇铜,但差额依旧巨大,想要内外开战,朝廷必须另辟财源。军机的事情只能做到这里了,余下的事情,就该是皇帝做决断了,有些事儿,军机也不想承担责任的,比如大肆的增加赋税!

要解决军费的问题,其实也不算太难的,只要增加税赋,大清有四万万百姓,一人一两银子,就是四万万呐!这个帐也是读书人算出来的,但实情却不是如此。

江南在杨猛的归置之下,饥民难民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但西北、河南、山东、直隶一带却不是如此,连年的战乱、灾荒,对农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一两银子,如今在江南或许能买半担粮食,但在西北,一担粮食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五两银子,寻常百姓家的儿子女儿婆姨,几个加在一起,或许值一两银子,增加赋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对于此事,四色棍的处理方法也简单,问计于杨三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