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合流
“要让天平恢复到原有的位置,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相反面,在另一端投下足够多的筹码。从前我们依靠土邦领主,婆罗门、刹帝利这些上层,现在我们扶持首陀罗、贱民这些底层,根本的目的就是了制造新的矛盾,利用新的矛盾以确立这里的“平衡”。”
“那些婆罗门人的抗议,反对,没有关系!替我们干脏活的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过不了几天,这些家伙就会哭着跪着滚到我们面前,排着队舔总督你的鞋尖,哭着求你出兵去拯救他们了。”
为了对付这些不安份的土著势力,阿尔托利娅精心准备了一个“双簧”戏的剧本。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这出双簧大戏即将在西孟加拉上演。
蒙巴顿一直静静地充当听众,他虽然是英国在印度的最高统治者,但本人却很尊重阿尔托利娅。不光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也是因为他也赞同阿尔托利娅的对印度局势的看法:印度正在做脱离英国统治的“离心运动”,必须对旧有的“殖民手段”进行重大的改变。
阿尔托利娅提出的“改革方案”非常地激进,这个改革方案,和印度的贱民以及低种姓有关,也和土地土改有关,甚至一度被高层的人认为是有“社会主义”的倾向,但是在看到她提出来的“改革方案”后,英国的陆军以及情报部门,反而是最大的支持者。事实上,英**方中,海军和陆军现在都站在阿尔托利娅身后支持他的意见,因为她出现后,海陆两军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阿尔托利娅和蒙巴顿总督站在教堂楼俯瞰全城时。有两个人正愁容满面地坐在加尔各答的一家旅馆里,通过二楼的窗户看街道上做圣诞节准备的当地贱民。
他们一位叫甘地(全名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另一个叫尼赫鲁,本应是未来十年里,印度最著名的人物。
两人的愁意,来自于城内的贱民。来自于这些贱民信仰的变化。
自从去年神圣冲击以来,印度大陆诸多宗教的信徒,同样也陷入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被本土宗教视为外来魔鬼宗教的基督教,连续有多个神使降临,就连东北方的那个和印度一般的古老的国度,也有号称玄武转世的神明降世。
但印度这儿,什么都没有出现。无论是湿婆还是某个娶了幼女为妻的大神,都没有在人间显露神迹,倒是那个诱女干未成年少女玛丽娅致其怀(蟹)孕的某位邪神。一个接一个地往这个世界接连投放了整整三位“神使”。
在西孟加拉邦,这一年来加入基督教的前印度教教徒数量就超过了百万,获得“扈从骑士资格认证”的人也超过八千人。所谓的扈从骑士,其实就是有组织的宗教打手,只有年青力壮,且信仰最为狂热的信徒,才会获得扈从骑士的资格。
甘地和尼赫鲁,不怕英国人对“印独”运动进行各类的武力打压。也不在乎英国人将他们送进监狱——尼赫鲁最近一次坐牢是两年前,1943年底才刚从监狱里放出来。这十年里他蹲过六次大牢了。
但是甘和尼赫鲁都非常害怕英国人在加尔各答进行的“改革”。他们很清楚,英国人正是通过宗教手段在分化印度人,尤其是印度人中信奉印度教的信徒。
这一年来,印度教内部的种姓暴力冲突愈来愈严重。种姓制度支持者,在英国人的默许下,也愈来愈嚣张。他们开始使用暴力对付那些要求废除种姓的制度的印度人。这一年多来已连续有多名著名的反姓制人士离奇地死亡,其死因千奇百怪,有的死于突发疾病,有的死于车祸,有的则是在演讲的时候被反对派暴力强杀。
现在的印度。打着“坚持印度传统”,反对废除种姓制度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而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的声音,却总是遭遇各种意外经常发不出声。
但最让人担心的,却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在这事上的立场。
英国政府宣称,他们也反对种姓制度,但还是要尊重印度当地的传统。不过英皇认为,让低种姓的人世世代代都是贱低民或低人一等,这种制度已经和现在的文明世界格格不入,必须给底层的人士以上升的空间。
英国人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基督教传教,搞出来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扈从骑士和圣战士的“升级制度”。
一边是要修来世才能得到拯救,一边不修来世只修今生就可以得到救赎。
一边存在了几千年了,都没有见到半个神明显灵,另一边却是有实打实的行走在人间的“神迹”存在。
配合英国人搞出来的“宗教信徒升级”制度,大批对现状不满的印度人趋之若鹜,不顾一切地抛弃了湿婆神转而拥抱上帝的大(蟹)腿。
“印度人被分裂了!”
一生都在追求印独的甘地和尼赫鲁,非常清楚英国人的这一套制度背后的恶毒,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针对种姓制度,英国人表面反对,暗地支持印度人中的种姓制度坚持者,实际施政时,又通过宗教变相地废除种姓制度,这种两面三刀的作法,既争取了印度下层,又激化了印度上层相互之间的矛盾,其手腕可谓高明至极。
甘地和尼赫鲁都很清楚,那些印度贱民在得到了一个“荣誉不列塔尼亚人”的空头衔后,心理上就会自以为自己真的是不列颠人了。这是一个极危险的状况,未来的印独运动中,这些取得了“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身份脱离了贱藉的印度贱民就会是“印独”运动最大的反对者。最可恶的是,这种恶毒的手段,英国做得非常地漂亮。
尼赫鲁看着街道一个正在装饰圣诞树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道:
“英国人的这一套,让我想起了在两年前在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发生过的事,英国人玩的这一套和中国人很象。”
1940年战争结束后, 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有部分领土被划入了中国。而和这两个邦相连的是中国的藏南地区。而后解放军从这里进入藏南,将西藏少数还未解放的地区也一并解放。
而后解放军对西藏进行改革,首先做的就是废除农奴制,通过解放下层获得了广大藏(蟹)民的支持。只是在做民族认定时,受某个穿越者的影响,他们认为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唐朝土番和唐人战争中被掳到土番的唐人的后代,此外还有许多人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陪嫁技工的后人,双方历史渊源极深。于是,西藏被解放时,几乎所有被解放的藏奴的民族认证上,都被打上“唐人”的标记。
这是林汉这个穿越者制定出来的一劳永逸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这种“唐人”的民族认证,甚至也被用在中国西域省身上——这个在后世给中国带来许多麻烦的省份,并没有使用康熙时期的名字,而是用上了汉唐时的称呼。
当时英国人对中国搞的这一套大加指责。但是中国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加废奴,轻易地稳定了被解放的地区。汉唐汉唐,二者一脉相承,汉人就是唐人,唐人就是汉人。
按某个穿越者对此事的解释,这叫化胡为中华。
在这过程中,印度东北五被解放的地区,尤其是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这两个地区。许多前印度人向往新中国“人人平等”的生活环境,叫嚷着“我们是唐朝后人”的口号偷越国境跑往中国。
印度东北七大城邦的人种本就属于汉藏体系。外形、肤色甚至文化都十分接近。中方对于这些不知真假的“唐人后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接收,甚至一度引发了印共的抗议。
1944年一月的时候,甘地悄悄去过印北地区面见印共领导,事后还进入中国的藏南地区访问过。在被收复划归中国的藏南地区,甘地见到了当地的孩子在新建的学校里学习汉语的场景。
做为一个“大印度主义者”,甘地在心里对当时看到的场景很是害怕。因为他明白,这一套流程下来,藏南这片地已经永远属于中国,哪怕将来印度真地能自主建国,也再没有机会夺回了。
而现在。同样危险的一幕,也正在印度南方上演。英国人正通过宗教和“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制度,暗地里消除印度人对印度的认同感。
可恶的是,面对英国人玩的这种手段,“历史传统上”有重大的破绽的印度人毫无办法。
尼赫鲁看着外面的那个“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身上的十字圣袍 ,皱着眉道:“不要被英国人嘴巴上的谎言骗了,其实现在在印度,最想保住种姓制度的,正是英国政府。”
干干瘦瘦的甘地愁容满面地道:“是的,只要种姓制度存在的一天,英国人的邪(蟹)教,就可以轻易地从我们中间发展出更多的信徒。这太危险了。”
尼赫鲁猛击窗棂道:“可是我毫无办法。我们族人中的那些短视的人,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反对我们。而英国人也借助他们,对我们的行动进行破坏......”
看着街道上那一群群为自己是“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而骄傲自信的“印度人”,尼赫鲁恨不得冲下去,揪住他们中的一个,然后在他们的耳朵边上大吼一声:“醒醒吧,你是印度人,不是什么狗屁不颠人。”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真这么做,收获的只会是对方的白眼。
“英国人的阴谋,我们必须告诉其他人,告诉全体的印度人,不光是信奉印度教的,依斯南教的,锡克教的,甚至是佛教徒,我觉得我们应当尽快地和这些教派的首脑见面,揭破他们的阴谋。”
尼赫鲁点点头,恨恨地道:
“说到底,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意志的结晶。”
尼赫鲁说着又用力地猛击了窗棂一下。
身为印度人中的精英人物,他当然不会象那些凡夫俗子般,被所谓的“神使”所蒙骗,他对现在正在加尔各答传教的阿尔托利娅的看法,也是认为她就象中方宣传的所说的那般,是民族意志的结晶而不是什么神明派到人间的神使。
这二者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但是在普通人的眼中,二间却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更愿意相信她是后者。
在印独问题上,甘地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都是非暴力不合作派。也因为其“忍者神龟”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容忍他们在印度印坛上存在。
如果能够杀掉那个英国“邪神”阿尔托利娅,自然对粉碎英国人的阴谋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甘地和尼赫鲁都是非暴力派,反对使用这种手段。
而这一年来在,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印度,抱着“屠神证道”想法的阿拉伯人、印度人不在少数,许多信仰受到“神圣冲击”的各类宗教的狂信徒,在绝望中对阿尔托利娅发动了不下百起的刺杀事件,但是在付出了上千条人命的代价后,所有行动连阿尔托利娅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反而让阿尔托利娅借机在信徒面前展现“神威”,收服了更多的信徒。
平安夜将至,甘地和尼赫鲁都在心中祈祷着:
“伟大的湿婆神啊,你何时才能降临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去年这个时候,甘地和尼赫鲁还为西孟加拉邦获得的部分地区自治权而欢呼,但现在,他们俩人都笑不出来了。沿海地区的印度人急着想要变成“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内陆地区则是印共游击队不断扩张,打得新组建的土邦军哭爹喊娘,后悔不迭。而这个时候,英国人却以这是当地人的“内政”为由,无论当地土邦领如何哭求,他们就是不肯发兵相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