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孰先孰后
作者:东郊府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27

终于走过了石梁,迎面上来是一道斜坡。大家这时都渐渐调整过来了,只有张义满跟王馆长还微微有些岔气。张如铁跟刘东这时开始查看起四周的地形来。

同样是在悬崖边上,这里的地势却比之前起伏,甚至说与之前的地方截然不同。那边是悬崖翘臀,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大家走的地方;而到了石梁这边,起伏的台地,阶梯,小路,鳞次栉比,看上去更加壮丽!更加复杂,也更多了人工作业后的痕迹。

指着一条蜿蜒而上的小道,刘东问张如铁道:“看看这条小路,像不像是搬运什么东西的货道。”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恩,不错,好眼力。”张如铁同样打量着那条小道,只是小道旁有一道近乎半圆形的壕沟,跟老家那些竹道倒是十分相似。

“记得咱们家那片竹海吗?每年秋天的时候,家里大人们都从山上把那些竹子连根砍倒,然后扎在一起,顺着竹道滑翔下来。”

“恩,我就是觉得跟我们老家的竹道很像,我才这么说的。”

刘东很高兴,难得说句话不被张如铁挖苦。

“可是?为什么这里会出现类似竹道的场景呢!难道,这是为了搬运什么东西。”

两人口里说的竹道,一般都是在坡度大的竹林里头,用来运输竹子,往外运输的专门通道。而这里不可能存在竹林,却修建了类似的东西,看来肯定有它的原因。

“应该是上头有什么东西要往这下头倒。”指着旁边黑漆漆的一片,张如铁说道,其实在他心底,这里更有可能像是一个倾倒陵墓作业垃圾的一个下口。

想到这里,张如铁不免再次为自己的大胆想法而深深感到不安。按照常规的陵墓布置,一般传统的阴阳风水秘术,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活学活用。古人修建陵墓,往往只有进的料,没有出的料。这是古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连修建陵墓的劳工多半都要陪葬,更何况那些是其他东西。

百姓看坟,帝王相墓。在一个规模雄伟险峻,风水布局丝丝入扣的古墓里面,还有这么明显的地方。稍微有点懂的人都看得出,这里根本就是于理不通,不可能会出现这个东西。

“喂,东子,你一般打地道能做到不往外出一捧泥土,人照样能够在里头自由出入吗?”

“这个?稍微努力点的话,应该没问题。”

张如铁最愿意就是听的这句,因为他听北佬孙讲过,一个合格的摸金校尉,挖开倒斗的盗洞是要做到一块石头,一捧泥土都不往外流的,这是旧些年月里摸金校尉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本事。

踩阴棺,摸明楼,丑事登明堂,卯时人离场,挂符摸金……这些琐碎却必须要懂的规矩,从做了这行当开始,几个人都是琢磨来琢磨去的。张如铁问道这里,不过是再重新确认他之前的猜想罢了!

“我想那上边,肯定是有什么东西,修建陵墓的时候,不想让这种东西出现在这个地方,所以才专门挖出一条斜道出来,好让那些讨厌东西往悬崖下落的。”

“那我们还愣在这干嘛!直接上啊。”

刘东说完就拧起装子弹枪械的行李箱,准备直接往上冲。

“又这样,每次都冲动,把箱子放下,还是老样子,你拿好你的枪,我带好我的铲子,咱俩先上去打探清楚情况再让大家跟上去。”

张如铁连连摇头,刘东这家伙,每次都这么冲动,早晚要出事。

憋了瘪嘴,刘东悻悻丢下行李箱,将一把轻步枪跨在了背上,手里拿着那把最牛气的ak47,王馆长一边叮嘱省着点子弹,路还长着呢,一边自告奋勇说也要跟上去打探情况。张如铁点头答应,王馆长拿过张义满手中的强弩就走在了中间。

几十米的距离,三个人几下就到了那条小路的路口,用工兵铲试了试旁边被打磨得浑圆的小道坑。“还真跟老家的竹道一样,你摸摸,多滑溜。”

刘东蹲下细看了一遍,答道:“还真是。”

三个人确认小道旁跟竹道一样的东西是因为长时间因为其他东西从上面滚落留下的痕迹后,脚下的速度也加快了几分,尤其是张如铁,他的一双长腿,三步并作两步,不到一会儿就登上了上面的小斜坡。

“哇!”

刘东喊了一声,眼前的场景实在令人意料不到:一块平地露了出来,平地上,三三两两立着几堆东西,像是秋天稻田里的谷垛,又像平地里升起的几座篝火。

“走,过去看看!”

王馆长喘着气说道,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上,他跟刘东有的一拼,不过他更显得理智一些,体力也差刘东一点。

张如铁跟刘东两人一左一右围着王馆长,走的是一条平行路线。在平地上,这种走路的步伐无疑是危险的,远远没有三人一人挨着一人后头行走安全。

但想到不会有太大危险,张如铁对这种能够最大程度收获眼前视线,感到很满意。

一分钟不到,三个人倒了最近处的一个小土包前,先前看成是谷垛一样的土包竟很有名堂:这些全部都是由一具具白骨垒起来的。

连在最外头的白骨,因为年岁的久远,已经发出黑色带着黄斑的颜色。而骨骸与骨骸连接之间,全是乱七八糟地连在一起,看上去都快黏在一块了。

刘东用步枪头上的刺刀挑了挑,几声嚓嚓声后,一段肋骨被他横空挑起。

“给我看看!”

张如铁说了一句,将刘东的手臂拉往自己面前。王馆长继续扫着骨骸堆周围,试图找到更多的破解信息。

“这是一段被烧过的肋骨!”看着中间发黑,两头变黄,原本应该是尖锐状的肋骨两段竟是被火烧融后的一段缩小骨质,张如铁有些感慨道。

“什么人会烧这么一大堆尸骨?”

王馆长转了一圈回来问道。

“那个女祭司?”

“应该是,但不对啊!这里应该还没完工,怎么就杀了这么多人?”

看着远处有些散乱的幕墙,以及近处才完工一半的地宫外墙,张如铁疑惑道。

“会不会不是修建陵墓的那帮人,而是别的其他人。”王馆长听说过戍卫陵墓的军士,往往会由两队组成,以此形成相互牵制。他怀疑是修建陵墓的督军之间发生内讧,战败的一方直接被活活烧死。

“不是,这里多半都是流落各地的姑墨遗民自愿前来修建陵墓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劳工与督军之分。你们还发现一个问题没有,这好像全都是白骨,连根毛发和衣服都没有。”

“嗯,好像真是这样。不过这也正常呀,大火烧过,还能留下什么衣服毛发之类的,有几根白骨就不错了。”

刘东不以为然道。

“我的意思是说,这里发现的白骨,其实是在修建女王陵墓的时候就出现过的。他们兴建陵墓的时候,正好发现了这些尸骨,于是就把他们聚拢在一起烧了。而且看样子,这里应该还不止几百具尸骨,应该还会更多,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白白弄条扔尸体的弃道。”

张如铁这回总算是搞明白了那条像竹道一样的斜沟是用来干什么的了,原来是用来扔弃那些来不及烧毁的尸骨的。难怪走在石梁上凉气逼人,原来是下面扔了许多尸骨。

“要是烧活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至少人体内的油脂跟毛发衣服会在燃烧过程中向四处散落。只有死人,并且是死得只剩下白骨,被火烧过之后,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尸堆成山,无一丝杂乱。”

听完这里,刘东跟王馆长都哑巴了,看上去五大三粗一个人,分析事物来竟还真那么头头是道的,搞得自认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王馆长都有些感到汗颜了。

“我明白什么意思了?姑墨人这帮孙子,干的是鸠占鹊巢的勾当,把人家祖坟刨了,让自己的女王安葬在这里,是这么回事吧!”

刘东前后琢磨张如铁话里话外的意思,最终做了句总结性的发言。

“这你都知道了,恩,确实如此,这里看样子,应该是之前另一帮人埋尸的地方,被大祭司看上了,就把他们的尸骨全部刨了个底朝天,然后才动工建了这座陵墓。”

“到底是先开工建了这座陵墓,无意间发现的这里。还是先发现了这堆尸骨,才有了后来姑墨女王跟这座妖山冢?”

王馆长措辞考究,一字一顿之间,像是要从张如铁的口中找到更深的答案。

“这个嘛!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姑墨王城一夜凭空消失在地下,大祭司跟一些流落在其他王国的姑墨遗民回来,因为大祭司强大的风水本领,发现了楼兰妖山这个地方。

或者说,咱们现在这楼兰妖山,有可能就是姑墨王城沉陷下去的地下鬼城。”

从楼兰古城再往北走,自从踏过那片磁铁带,一些原有的方位概念完完全全被打乱,还有好多东西都被磁化了。要不是因为《易经心注》中的偶然指引,张如铁几个人恐怕在五龙现顶墓那就嗝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