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虚衔
作者:一烟飞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27

周凡采取和零售菜摊菜铺相结合,送货上门的销售模式,不仅仅大大加强了销售的力度,而且很好滴培育了南河本地的山货零售市场,并有不断壮大的趋势。

能挑着到南河县城的小额山货不在周凡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利润空间太小,人手少了,起不了什么作用,人手多了又不划算。除非是上佳的品种,山货品种繁多,南河本身是山区县,品质好的,在南河买不起价钱,但外卖却是利润空间非常宽裕。

为了“八珍荟萃”的壮大,周凡有意销售模式的理念复制到拓宽货源渠道上来,当赵元茂介绍江信北和他认识,在赵家交谈后,一拍即合。

偏远的乡村,货物多且廉,成本就能很快大幅度降下来,外销则经营冷锋提供渠道,走物以稀为贵的路数,提升利润空间。

周凡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发展蓝图。生意往来,本质上是互通有无。生意上的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的竞争。

作为掌柜,抓货源,抓销售,抓成本,抓效率,归根结底是抓利润,工人的待遇要提高,东家的收入要增加。江信北这两个月送到“八珍荟萃”的货物很杂,肉类,草类,菌类,五花八门。分货,检装,派送,跑单,外销,即便周凡又请了几个人工,这么多事情要做到条理清楚,就算周凡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铆钉。

虽然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周凡有些抓狂的迹象。

第二天上午,江信北如约而至时,周凡和一陌生青年男子在“八珍荟萃”闲聊。周凡见江信北到来,起身带着俩人上楼,留下伙计看店门。

周凡的办公地很简洁,整齐。一张长桌,一根藤椅,一张小床,桌子对面墙壁放着一个立柜,两扇柜门没有上锁。想必平时根本没人走进过周凡的办公室。

周凡显然不在意这些,指着床铺,示意江信北和那男子坐床上就行。江信北也没在意,平时在村里,年轻人一伙,房里没那么多凳子,都是很随便地坐床沿板枋上,从不需要主人同意。跟着周凡的那人却没江信北这么随意,有些局促地站立着。

周凡:“坐吧,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起共事的同事了,一个锅里吃放,没那么多讲究。”那人稍稍犹豫一下,还是坐到江信北边上。

男子走过来时,江信北撇了一眼,直觉这青年男子平整的小平头,显得很有精神。如此作态,显见他和周凡比较生疏。

沉默片刻,周凡:“信北,这是钟维亮,你俩合作,各有侧重,闲话我就不说了。”

钟维亮和江信北对望一眼,相互点点头,算是初次认识的招呼。

周凡:“信北,我就不说了。维亮,我们认识,加上你小叔的原因,我们也不是外人。

我们能同在这间房子里,是因为在同一个屋檐下做事情。因为是熟人,所以有些话,我就没那么多转弯抹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嘛,就得有做事的规矩。但凡牵扯到工作的事情,我希望大家以规矩为准,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先。我们只有把这个关系理顺,我们才有可能一起走下去。”

说完,周凡从抽屉里扯出几页写满字的纸张,分别递给江信北和钟维亮。

“你俩先看看,最好记下来,特别是后面的处罚条款。”

江信北瞟了一眼“八珍荟萃用工协议”后面的内容却没有一个字入眼。做事要有规矩,江信北懂,但周凡这么露骨地,郑重其事地说,意图何在?

等种维亮和江信北眼光离开协议,抬起头,周凡道:“我们这是先小人,后君子。任何事情,任何规矩,其实都只是约束君子,而不是用来限制小人的。这个正像,门锁锁君子不锁小人一样。要钻空子,只要够聪明,总能找到办法。这不是我要讲的,我的意思是说,有规矩,就守规矩,才是诚信的本分。

你俩对协议中哪些条款有疑问的话,可以对我提出来,我跟你们解释。”

江信北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心里有自己的谱,只是没形成文字。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江信北自己都码不准,加上意识里根本没有合同概念,周凡的规矩,江信北没怎么看,自然提不出什么疑问,却不妨碍江信北提出先前的疑难。

“如果,表面看不违反规矩,但感觉有违常理的事情,怎么算?”

周凡:“维亮,你呢?”

钟维亮:“这份协议比较粗糙,我看还得细化才行。”

周凡:“呵呵,越懂行的人,越能发现漏洞,信北,你以为呢?”

江信北:“我倒是以为,规矩就是画框框,还是不宜太细了,要不做起事情来缩手缩脚,那就太寡味了。在框框内的事情,自由发挥,对做好事情更有好处。不过我还是那个问题,讲规矩,没有违反,但事情又模棱两可,就很棘手。”

钟维亮:“这个其实有个标准,那就是评估事情对生意的影响是好是坏。好,自然没话说。坏,那就只能揪着违反规矩来说事了。”

周凡:“这样的解释,你同意不?”

共同把生意做好,虽然没有写进协议条款,但显然做好事情就是最大的规矩,江信北点头称是。别的不好说,江信北最能理解的就是这点,。

周凡:“其实,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饭碗。立这些规矩,就好像给饭碗做一个碗柜,免得乱七八糟的尘埃污垢弄脏我们的饭碗,也能防止那些有意无意的动作,弄破饭碗。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缺口,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有可能划破手指,或者嘴唇。无论哪种,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好事。”

江信北钟维亮和周凡都熟悉,先前被周凡的语气所憾,有些局促,现在,周凡说的在理,认同感油然而生。话匣子放开了,针对所立规矩条款各抒己见,气氛更是生动。

周凡受俩人言谈启发,不时地在协议上做些标记,心中迅速对俩人做出判断,对分工进行微调。

总的来说,钟维亮业务熟悉,心思精细,江信北相比之下就显得粗放。原本周凡想让钟维亮为主管领事,江信北做助手,看样子不行。心思精细的人很难做到兼顾其他方面,管理内部,可以做到条理清楚,安排妥当。若与外部打交道,情况复杂多变,斤斤计较,注重局部细节,难说就生出许多不必要的摩擦。江信北这种看似粗犷,内心有主见的人,遇上钟维亮的挑剔,八成也会起龌蹉,反而不利于事情的开展。

对于周凡让钟维亮为头,适当的时候,指导江信北有所侧重地收购货物品类,江信北很乐意。江信北原本只想借助这个平台,巩固并拓展自己的财路。钟维亮仅仅是根据“八珍荟萃”的具体情况,才对江信北有直接的建议权限,江信北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钟维亮事前曾对“八珍荟萃”做过一番了解,没弄清楚周凡对江信北的态度之前,没奢望能支派江信北,年岁不大,倒是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江信北和钟维亮离开,周凡把刚刚受到的启发,批注在协议上,双肘撑在桌面上,托着下巴,闭目沉思。

于江信北在“八珍荟萃”任职,周凡曾经做过一番权衡,仅仅是给江信北一个虚职,能起作用的就是进货条款。实质上就是一份供货合同,江信北对“八珍荟萃”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之所以给江信北这个虚衔,一方面是照顾和江信北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下乡村收购货物,没有当地人员参与,肯定是行不通的。不管哪个乡镇村寨,总会有一些地头蛇,地方上没有有力的帮衬,弄不好吃不了兜着走。钱财亏损还是小事,人要出了问题,那才是烦。如果以钟维亮掌舵,估计吼不住江信北。乡下人多爱贪小便宜之辈,以钟维亮的精细,难免对会弄出许多手尾,难说对货源没有影响。县城里也不是只有“八珍荟萃”经营这些货物,只不过有的小打小闹,有的仅仅只是偶尔投机而已。周凡原先学徒的那家商号有些规模,和“八珍荟萃”相比,“八珍荟萃”的优势仅仅在于没那些商号那么杂,显得品类,档次齐全,外销等手段却不分高下。等江信北渐渐上道,转而给别人送货,“八珍荟萃”的势头就要落下一大截。与其那样,还不如趁江信北立足未稳,把他拉进“八珍荟萃”,绑在自家战车上。

聘请钟维亮货源主管领事,是在权衡江信北进入“八珍荟萃”所产生的利弊后作出的选择。如果以江信北来做,难保以后不出现吃里扒外的事情,因为这样做,江信北太方便了。钟维亮主导进货,加工和货单派送,有验收评定江信北货物的职责,周凡觉得这样安排万无一失,只要江信北不越界,就没问题。照这段时间的接触,周凡觉得江信北应该是靠得住的。

江信北即便是个修神者,能使用神织探测周凡的脑袋瓜子,恐怕也难知晓周凡这些弯弯绕绕。毕竟,两个脑袋发出的脑电波,无论频率还是波长都有质的差别,要想让两者对接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到旅店,庞振民和石顺东江信山还没回来,江信北从怀里掏出临出门时周凡递给他的几页写满字迹的纸张。

粗粗来回浏览了几下,江信北躺倒床上,把纸张蒙住面孔,琢磨起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