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加急,从长安到鄯州只需要六天。这个时候,李昂估计自己的信才刚到长安呢,大唐皇帝的圣旨就先到鄯州了。
中官宣读圣旨时,使衙大小官员都在场,圣旨还没读完,大家已经忍不住窃窃私语了,好不容易等圣旨读完,王忠嗣上去接旨时,底下所有官员的目光全都投到了李昂身上。
本以为,李昂大破吐蕃,生擒大论莽布支,朝廷一定会有重赏,万万没想到,对李昂的封赏,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属右春坊,秩正六品,掌东宫行令书、表启。这是一个典型的闲职,通常设四人,李昂这个太子舍人相当于一个虚衔而已。
以他新科进士,大破吐蕃名望和功劳,这么低的赏赐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唯一的解释,是李昂在京里得罪人了。
反而是节度副使董延光,成了最大的赢家,不仅加上了正二品的上柱国衔,而且得到了大量赏赐。
圣旨之中,对董延光率部大败达扎路恭五万大军、派轻骑深入敌后,破伏俟城,擒吐蕃大论的功劳大加称赞。
包括安人军使冯守节,白水军使王难得等人,也都是加官晋爵,赏赐丰厚。
李昂的功劳,都成了在董延光英明的指挥下获得的,按这这个逻辑,主帅占大部分功劳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嘛!
只是这件事情,显然没这么简单,大家望着李昂眼神。越发的怪异了。
站在前面的董延光回过头来,冷冷一笑。眼神之中充满了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睥睨之气。
李昂对此如同未见,倒不是他对功名有多淡泊。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太子舍人就太子舍人吧,若斤斤计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那就落于下乘了。
董延光见他态度淡然,没有丝毫悲愤之色,反倒有些自讨没趣的感觉。
同时他心也提了起来,他想不通,李昂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就能这么淡定从容、宠辱不惊呢?
圣旨的内容,除了赏功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王忠嗣乘胜夺回石堡城。
石堡城很重要吗?
答案是:相当重要。
它的东面,就是“天下富庶出陇右”的陇西郡,是丝绸之路上灯红酒绿的喧嚣,盛唐灿烂的画卷里,它是支撑起西北大地的支架。
吐蕃若得石堡城。就可以做为东进的跳板,继而挥师陇西,将富庶的河陇平原尽收囊中。大唐若得石堡城,就可据险而守。遏制吐蕃人对陇西平原的渗透和入侵。总之,石堡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开元十七年。太宗曾孙,吴王李恪之孙。信安郡王李祎曾上演了一场远程突袭战。当时的信安郡王集中精锐骑兵,星夜兼程杀至石堡城。吐蕃人猝不及防,令这座沦陷数十年的边陲重镇重归大唐怀抱。
当时消息一出,吐蕃举国震撼,慌忙遣使通好,开元盛世的文治武功,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唐皇帝龙颜大悦,石堡城成了一个给皇帝长面子的地方。
可惜,在开元二十九年,吐蕃人同样上演了一出偷袭战,夺取了石堡的控制权。
转眼之间,已过去五六年了,但皇帝对石堡一直念念不忘,更何况,如今北疆突厥已灭,东北的奚人、契丹也被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得七零八落,已经遣使求饶。
放眼天下,如今大唐最大的威胁只剩下吐蕃了。
刚好又赶上吐蕃名将达扎路恭五万大军新败,粮草缺乏,大论莽布支一族被清洗,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乍看起来,这确实是夺回石堡的良机。
因此,皇帝下旨要王忠嗣夺回石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王忠嗣自己心里也清楚,皇帝命他领四镇节度,亲自坐镇陇右,用意何在。他不敢怠慢,一边下令从四大军镇调兵遣将,支援陇右,一边亲自前往石堡附近观察形势。
除了鄯州镇将曹彦、牙将哥舒翰、掌书记费冠清外,这次王忠嗣意外地把李昂也带上了。
之所以说是意外,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对李昂几乎是避而不见,极为冷落,李昂根本没想到他会带上自己。
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李昂便带着伍轩,跟着一起去了。石堡城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去瞧瞧也好。
在两百精锐牙兵护卫下,李昂一行自鄯州出发,西去一百二十里到鄯城县,城中驻有河源军,兵力一万四千人,马六百五十匹。
在鄯州留宿一夜之后,大家继续出发,西行百二十里,至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至定戎城。
定戎城座落于山上,山高约200米,城南北宽约五六十米,东西长约八十米,垒石为墙,墙基宽约4米。
这是一座很小的城,却驻守了200名唐军。因为石堡失守之后,这里便是抗击吐蕃的最前沿了。
李昂等登上定戎城,向南望去,山下有药水河,过河便是石城山,山势陡然而上,莽莽苍苍,约去六七里,便有两个方台;
大方台位于东南,小方台位于西北,两个方台之间有条狭窄的山脊相连,红沙岩悬崖山体,在夕阳映照下,红得像血一般。
石堡就建于大、小方台之上,实际上是由东西两个防御体组成,加上连通两个方台之间的山脊,形成了一个类似于“t”字形的防御体系。
“t”字中间那一竖是狭窄陡峭的山道,长三四里,回屈曲折。大、小两个方台分别位于“t”上面两端,三面悬崖垂立,高数千刃。
连接两个方台的山脊呈弓形,使两个方台像两只手臂,回抱着中间的窄小山道。山道靠近东南面的大方台这一侧,上有绝壁,下临深壑。
虽然早就听说石堡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当亲眼看到时,王忠嗣还是不禁心头发凉。
山风吹来,王忠嗣头盔上的红缨,以及长长的披风飞舞着,他轻吁了一口气,叹道:“敌人守在方台之上,只须不断推下滚石檑木,千军万马也只能葬送于深壑之下,若无数万大军不断冒死进攻,消耗尽敌军的滚石檑木,根本没法攻上去。”
鄯州镇将曹彦答道:“王大使说的是,若非如此,石堡便不能称为战略要冲了。”
驻守定戎城的校尉申大功说道:“王大使,围着大、小方台的整个山体,有几条山沟,自东南方向起,右石沟,方台弯,均难以攀登,靠南的叫尕沟,尕沟虽然也难攀登,但如果能助钩索,还是可以爬上去。”
哥舒翰摇着头说道:“这无甚助益,若是白天借助钩索攀爬,这瞒不过敌人,要是晚上,视线不及,谁又能借助钩索上去?就算能上去三几个人,也不济事。”
李昂望着六七里外的悬崖绝壁,有些走神。王忠嗣突然对他问道:“李舍人,你可有良策?”
李昂惊醒过来,答道:“没有。”
他答得如此干脆,好像根本没过脑子,王忠嗣只道他是因为上次的功劳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心里有气。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昂的反应让他暗暗皱眉,他刚别过头去,便听李昂说道:“不过下官疑惑的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拿几万将士的尸体来填这沟壑呢?”
“李兵曹有话不防直言。”
李昂看着他头盔上飞舞的红缨说道:“下官以前读书,记得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如果吐蕃没了人和,占着地利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吐蕃没有了可战之兵,别说利用石堡为跳板了,就算我们敞开了大门,他们也不敢来侵犯,就算来了,又能侵犯得了什么呢?”
王忠嗣心中一动,李昂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与其拿千千万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取石堡,不如集中精力消灭吐蕃的有生力量,只要做到这一点,古堡夺不夺回来,都不重要了。
王忠嗣在亲眼看到石堡的形势之险要之后,对于强攻石堡,就产生了怀疑。李昂这个观点,与他的心思可谓是不谋而合。
“李舍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王忠嗣追问了一句。
李昂叹道:“下官本来还有些想法,不过现在说不得,否则下官恐怕就坐实奸细的指控了。”
王忠嗣扫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在定戎城休息一夜之后,王忠嗣第二天又亲自逼近石城山下详细观察了一番地形;
真到了方城山下,仰望上去,绝岭成峰,雄浑高耸,个体生命在这大自然的造化面前,显得无比的渺小。
狭窄陡峭的山道,崎岖不平,蜿蜒而上,如同盘旋的天梯一般,直达云端。山下地势不平,沟壑纵横,根本难以让大军摆开阵势。
当然,就算阵势摆开了也没什么用。
山风呼啸,卷起云雾在山峰间飞掠,一句话,就是再多的人命,也难以填平这险壑!
*******************
ps:苦求订阅!快断炊了啊,各位朋友,给点支持吧,求订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