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城里把情况报告到刘肇基这儿,这时他才知道豪格已经带人逃出了归德城。
尽管豪格真的决心与归德城共存亡,但没有人真的想死,更何况国防军并没有四面包围归德,出城的道路是畅通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豪格不愿出城,也被一众部将和亲兵们强拉硬拽着出了城。
不一会儿,汪泽诚派人来了,刘肇基也是这时候才知道今天在城外发生的不太激烈的战斗。
就在一军炮兵开始向归德城炮击的时候,驻扎在双八和周集两个地方清军骑兵已经接到豪格的命令,骑兵统领尼堪和罗洛浑接到的命令是拼死向国防军出击,以解归德之围。
两个方向的清军骑兵共有四万多人,这其中满清的骑兵有三千多人,蒙古骑兵最多,有两万多人,其余的都是汉军骑兵。
几万骑兵出动气势端的非同小可,几万战马踏在刚刚解冻的土地上,让人觉得大地都在震颤。
防守北面的一军骑兵旅旅长汪泽诚早早就接到侦察兵的报告,知道清军骑兵已经倾巢出动,汪泽诚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紧张的是因为清兵人数太多,兴奋的是如果能把清军的这些骑兵留在这里,一军以后在河南境内的行动就自由多了。
不过汪泽诚知道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要想全歼这些高度机动的骑兵,除非他们都不想活了,直接往枪口上撞,否则要把他们全部留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汪泽诚自嘲地笑了笑。放下全歼清军骑兵的心思。抓紧时间布置起来。
骑兵旅已经被一分为二,南面也被派去了几个营,而配属骑兵旅的有庄师四团和楼师四团,两个步兵团也是平均分配,这是为了平均安排火力。
两个方向都只有三四千骑兵,面对二万多骑兵,让他们去跟清军骑兵对战显然是不可能的,好在有骑步枪。让骑兵下马参与防守是没有问题的。
清军骑兵刚一出动就被发现,这让汪泽诚有时间仔细地检查昨天就修好的工事。工事是临时修筑成的土墙,一米高的土墙前面是一条壕沟,这里是从北面进攻一军的必经之路,虽说从其他的道路也可以绕过去,但要多跑近二个小时,汪泽诚估计清兵不会绕那么远。
骑兵旅三千多骑兵按照昨天的部署从清军骑兵开始出动就开始从北面绕过去,希望能够绕到清军后面,尽可能多的把他们给留下来。
南面的安排基本和北面差不多,只是南面的地形相对平坦。一军打援的部队不得不把防御正面摆得很宽,这样防守兵力就显得有些不足。骑兵旅只能放弃了包围清军骑兵的打算,全都下马进入了防御工事。
尽管豪格给尼堪和罗洛浑下达的命令是决死冲锋,但尼堪和罗洛浑两人显然都没有准备这么做,在防御土墙后面举着望远镜看着正快速小跑过来的清军骑兵,汪泽诚发现来的清军骑兵只有不到二千人,大队人马离这队骑兵大概还有二三里的距离。
而这不到二千人的骑兵队伍到了离土墙一里地外也停了下来,几个骑兵指着土墙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很快有几骑后面大队人马跑去,似乎是去告诉他们国防军在这儿修了防御工事。
汪泽诚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这不到二千人的队伍基本都是汉军骑兵,显然尼堪是让他们先来试试水,如果撞了墙,估计大队人马很快就很撤退。
汪泽诚有些郁闷,看来清兵对国防军的火器开始有了深深地忌惮,如此规模的骑兵队伍竟这般谨慎小心,看来大量杀伤这些骑兵的企图今天要落空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这不到二千人的队伍向汪泽诚的防线进行了冲锋,但却是一触即走,没等防御阵地上的火力充分发挥,这些骑兵兜了一个圈子又跑远了。
南面防线上罗洛浑倒是命令骑兵向防线进行了几次相当规模的冲锋,被防守部队给打掉了二百多骑后,罗洛浑放弃了进攻,开始指挥部队后撤。
刚刚后撤不久,尼堪和罗洛浑都听到了国防军已经攻入归德城的消息,这让两人都不敢再回原来的驻地,领着队伍开始朝睢县方向退却,刚没走出多远,就遇到了从归德城逃出来的豪格队伍。
尼堪和罗洛浑都看到了极为狼狈的豪格,豪格身边只剩下两百多人的亲兵,看来城里的清军已经全军覆没,两人都不敢问,只是默默地率领队伍跟着豪格一起往睢县退去。
尽管攻下了归德城,刘肇基的心情却一点都不好。
城里的清兵是被全部肃清了,光俘虏就抓了三四万,刘进忠和黄英两人都是在抵抗中被击毙。
刘肇基自从进城后一直坐在东门城楼上,一直看着城里的战斗,直到战斗全部结束,起先是一队队汉军俘虏被带出城去,后来抬出来的是清兵的尸体,到最后抬出的是国防军自己牺牲士兵的遗体。
参谋长何英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站在城门口不停地登记着各种数字,刘肇基就在不远处坐着,何英抬头想跟刘肇基说几句话,看刘肇基阴沉的脸色只好又闭了嘴。
等穿着绿色衣服的国防军士兵的遗体被全部抬出城时,何英这才得到了一军伤亡的具体数字,此战牺牲的士兵就有六百多人,受伤的也有一千多人,伤亡绝大部分是归德城中的作战造成的。
何英没有去向刘肇基报告,也用不着,全过程刘肇基都看到了,何英从刘肇基眼里看了极为痛苦和自责的神色。
如果从一个下层军官或者士兵的角度来看,归德之战毫无疑问是大获全胜的,一军全军不到五万人。归德之战俘虏就抓了六万多。已经超过一军的人数。更何况打下了清军重兵把守的归德城,把豪格赶走了。
但何英和团以上军官都不会这么想,大家都知道,一场战役下来,最关键的是要看是否达成了战役目的,而非双方的伤亡数字和俘虏人数。
一军进军河南的目的就是要切断满清朝廷南北双方的联系,如果以这个为战役目的,一军并没有达成。归德城是河南的门户不错。但门户终究只是门户,不等于河南全境,河南大部仍掌握在清兵手里。
最关键的是清军的四万多骑兵全都跑了,这些骑兵都是久经战阵,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更何况这些骑兵大部都是满人和蒙古人,这些人本质上就有打游击战的潜质,而一军现在的装备又决定了对后勤补给线的充分依赖,如果清军这些骑兵象以前对付大明朝廷一样采取袭扰战,河南全境短时间内再无宁日。一军也要抽调相当的兵力保护自己的后勤补给线。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一军此战并没有达成战役目的。这才是刘肇基情绪低落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此战全歼了豪格集团,即使一军的伤亡再大一些,恐怕刘肇基也是能够接受的。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刘肇基这才默默地回到了城外的指挥帐篷,晚饭都没吃,铺开纸笔,刘肇基给罗剑和史可法分别写了一封信,把归德战役的详细情况作了汇报,对此次战役未能达成战役目的作了深刻的检讨,情绪极其低落的刘肇基甚至向罗剑和史可法提出要辞去一军军长的职务。
刘肇基在信里也提了建议,要求总部同意一军在归德进行整训,并请求罗剑派人前来指导。
天还没亮,两封信就被快马送了出去。在没有接到更新的指示前,一军在归德停了下来,部队开始了从上至下的整训。
在全军的团以上军事会议上,刘肇基作了深刻的检讨。这几天刘肇基也在分析整个归德战役,他认为没能达成战役目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自己身上。
首先就是在攻下了虞城后没有乘胜向归德进军,给了豪格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尤其在获取豪格准备拼命的情报后,因为担心部队伤亡太大,而采取了小心谨慎的策略,正是因为过于小心谨慎,才造成了后来的结果。
其次就是对豪格所属汉军的顽强程度认识不足,以为这些汉军跟以前的汉军没什么两样,枪炮一响,纷纷跪地投降。但豪格所属的汉军以前并没有跟国防军交过手,且其在南下的过程中杀戮极重,害怕国防军不放过他们,这才拼死抵抗。也正是这些汉军在城里拖住了一军,这才让豪格能够从容逃跑。
第三点刘肇基尤为自责,那就是对新式装备认识不足,骑兵旅八千人已经全部换装,而换装后的骑兵旅训练时日虽短,但战斗力已经远超清军骑兵,而在骑兵的使用上,刘肇基认为自己太过谨小慎微,不敢放手让骑兵旅与清军骑兵交手,这才导致清军骑兵可以从容遁去。
就在一军在归德整训了十天之后,刘肇基分别收到了史可法和罗剑的回信。
先收到的是史可法的回信,史可法对归德战役能够消灭清兵十万人是十分满意的,他一直认为要把清兵赶出中国,并非一夕之功,象归德战役这样能够大量歼灭清军有生力量,他是十分乐见的。
史可法要求刘肇基继续稳打稳扎,逐步向河南推进。至于刘肇基的请辞,史可法根本没当一回事。作为国防军中的元老,目前没人能够代替刘肇基,就从对归德战役的认识上,史可法认为刘肇基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这就够了。
史可法还给刘肇基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一军楼挺师的装备马上就要启运了,这样一军全军都能更换扬州二式步枪。史可法要求一军在归德继续整训,等楼挺师全部换装以后再向河南推进。
刘肇基是两天后收到罗剑的回信,罗剑的认识与史可法颇有些不同,他非常认同刘肇基关于这次战役没有达成战役目的的认识,不过他并没有责怪刘肇基,只说了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罗剑给了一军一个月的整训时间,整个河南境内随着一军停下进攻的步伐开始整训而暂时平静了下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