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战前国际形势
作者:江山多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11

1939年5月,中苏签订《中苏通商条约》;7月26日,美国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8月23日,德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9月19日,美国在东京公开表示坚决反对“东亚新秩序”。

10月29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讲话说:“我国的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机,国际外交形势,也随着一天天好转,”“足以助成我国抗战的胜利”。“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

时至1941年初,世界形势继续酝酿着巨大的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英美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美国希望利用中国抗战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强了对华援助。日本强烈感到它发动的远东战争,实际上是以中苏美英为对象的,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和解决苏美英问题综合考虑,作长期打算。因此,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作战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文件于1941年1月16日由大本营会议通过,并在御前会议上获得天皇批准。

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日军大本营指出:“对华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期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准备在1941年夏秋时期,发挥综合战力,给敌人以重大压力,力求解决事变。”

1941年3月1日,畑俊六接替西尾寿造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确定在夏秋以第11军为主力实施长沙作战,并积极进行准备。日本为解决进行与英美作战的后顾之忧,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侵略野心膨胀的日本帝国主义,7月2日又在御前会议上决定秘密进行对苏战争准备。

中国第九战区自1939年秋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继续在横跨湘鄂赣三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与日军第11军形成宽正面对峙。

1940年7月重设第六战区后,第九战区向西、向北与第六、第五战区的分界线为:自常德南约15公里的石门桥、连山湖南岸、大通湖北岸、洞庭湖北岸沿长江至武汉下游迄九江之线;向东与第三战区的分界线为抚河、鄱阳湖口之线。这几个战区共同构成对武汉日军第11军的包围态势。

第九战区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经验,根据日军部署判断日军进攻方向:

赣北方面,一是由德安、安义指向武宁、修水、铜鼓,一是由南昌指向高安、上高、万载,或由南昌指向新淦、吉安;鄂南方面,可能由崇阳、通山、通城向南指向平江、浏阳;湘北方面,则由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南指向长沙。

湘北为主要方向,其他为策应或牵制方向。因此第九战区则将主力部署在湘北方面,并利用新墙河、汨罗河、捞刀河、浏阳河等构筑多层阵地,实施纵深防御,将部队控制于东侧幕阜山、连云山山地,以便侧击进犯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