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包围雒城,其军师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集团内的郭奉孝】
历史上庞统和郭嘉一样,都是英年早逝,庞统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而郭嘉是三十八岁,不仅如此他们在各自的集团内的地位和身份也非常类似。
郭嘉是曹操早年麾下的核心谋士之一,庞统也是刘备入蜀之际的军师,二人死去都是令后人十分惋惜,后世甚至将庞统死去之地称为“落凤坡”。
而另一方面,郭嘉和庞统也同时都在少数被后世高估的名人之内,二人在三国时代的确才能也不菲,但说实话,现在人们对于郭嘉还有庞统的能力还是预期太高了。
现在不少人认为郭嘉是曹魏第一谋士,甚至是三国时代第一谋士,但实际上郭嘉单单凭借自身的能力很难排进曹魏谋士前五之列,更不要说整个三国时代了,而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但论真实能力而言,庞统也是远不及诸葛亮的。
历史上庞统在政治、军事和谋略方面能力都是有所展示的,这点的确和诸葛亮类似,然而其表现出来的水准就不太令人信服了。
首先在政治方面,庞统主要做过荆州南郡的功曹,后期还被刘备派出管理耒阳县。庞统担任南郡功曹时相关资料的记载不多,但他在管理耒阳县却因为不理县务,直接被刘备免官,虽然后来诸葛亮、鲁肃等人纷纷为庞统说话,说庞统不是百里之才,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其次在军事方面,后来庞统随刘备出兵作战,在攻打雒城时他统帅军队被流失射中去世,这就是庞统在军事上仅有的战绩了。
最后在关键的谋略上,庞统表现出的水准的确在一般谋士之上,这不可否认。在追随刘备时,庞统主要为其提出了三次意见,均表现出了相当的谋略能力。
第一次是在刘备犹豫是否接受刘璋邀请入川,谋求益州时,庞统力主刘备夺取益州,刘备表示自己不想失信于天下,想要和曹操有所区别,庞统此时就劝刘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不取益州,不代表别人没兴趣,要是失去这个机会,导致日后益州被曹操等人夺取,那可就悲剧了
想一想当年袁绍死活不听沮授的意见,导致献帝最终被曹操所控制,日后反而被小弟曹操翻身压在脚下,而刘备自己也曾经劝刘表趁曹操讨伐乌丸之际北上,刘表错过机会之后也是懊悔非常,再加上益州本身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强调的必夺目标,刘备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发兵益州。
第二次是刘备和刘璋在涪城会盟时,当时庞统等人积极劝刘备在宴席中挟持刘璋,以免夜长梦多,但最终遭到了刘备的拒绝,这点前文我已经说过了,我个人是赞同刘备的,毕竟当时刘璋才是地主,刘备想要对刘璋动手的机会并不多,而且风险还大,万一失败那就不是刘备抓刘璋,而是刘备自己被留在益州了。
第三次是刘备北上之后,庞统为其提出了三条夺蜀之策,时间不能确定是不是在刘璋处死张松之前,那个时候也不清楚刘璋还有没有意识到刘备的图谋。庞统提出的上策就是趁刘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突袭成都,一举而定,但如果当时刘璋已经处死张松对刘备有了防备,这个建议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但就算刘璋在当时还没有防备刘备,张松作为内应还潜伏在成都城内,要实现庞统的上策依然有着很大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执行力方面。毕竟葭萌关离成都说远不远,但说近也不近,一直孤军潜伏下来长途跋涉,然后突袭成都,是很考验将领统帅能力的,就算刘备等人有着这个能力,万一运气不好稀里糊涂暴露了也白搭,所以上策看起来很美,但风险实际上很高,不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下策则是刘备退回白帝城,沟通荆州,然后再与刘璋一战,这个策略很稳妥,但实际上等于刘备放弃了原来的一切,这样做的话刘备当初入蜀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也只是下策,刘备除非没有更好的办法,否者是不会采取的。
庞统提出的中策就是假装回荆州,把刘璋的部下杨怀、高沛引诱过来,再吞并其部下,然后转头南下讨伐刘璋,这相对而言即比较稳妥,也比较先明了,就算杨怀、高沛没来,刘备也没损失,这个策略总体而言风险不高,收益却比较大,是很合算的,所以刘备最终采纳了中策。
当然庞统其实还说了一个下下策,就是犹豫不前,干等着,什么也不做。
虽然在《庞统传》中没有明确庞统提出三策的时间,但从庞统的下策来看,如果不是刘璋已经知晓了刘备的意图,那刘备没有必要回白帝的,他回去反而要多费一番口舌,而最后庞统还说:“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这也暗示了当时刘璋已经知道刘备的意图,刘备不能再拖下去,需要早做决断,所以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的时间点在张松死后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从张松死后的情况考虑,三策之中其实明显就只有中策更为可行了,上策风险更高了,下策则没必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师,庞统在辅佐君主的同时,也应该及时指出君主的错误,这点庞统做的也很好,在夺取涪城之后,刘备有些得意忘形,庞统就敢于在宴会上直接指出刘备的不对,并且最终让刘备知晓了错误。
庞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不过庞统追随刘备的时间太短,留下的策略并不多,也不足以证明庞统是一个刘备入川在当时是很明显的,法正都已经来了,刘备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了;而在涪城劝说刘备趁机挟持刘璋,这个建议则风险太高了,最终没有被刘备所采纳;最终庞统平定益州的三策,实际上只有中策的可行性比较大。
早逝的庞统和早逝的郭嘉一样,他们虽然都在后世被认为是当时的顶级谋士,但实际上他们的表现离顶级谋士的标准还差的很多。
他们二人的能力和陈宫类似,和同样英年早逝的周瑜是不在一个等级的。
【身后之事】
庞统死后,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刘备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后来还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多说一句,虽然《三国演义》中有描写庞统面貌丑陋,但这在正史是没有的。
【历史上的庞统】
姓名:庞统
属性:谋略(b+)庞统作为一个军师是合格的,但还谈不上顶级
统率(c)因为庞统几乎出战即死,所以这个评价当然高不了
政治(b-)庞统在方面没有杰出政绩的记载,相反有过“差评”
总评(b)庞统和郭嘉类似,由于死去过早,对于历史上的影响较一般
别名(称号):字士元,号凤雏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军师
官职:军师中郎将
谥号:靖侯
家庭出身:荆州士族
生卒:179----214
出生地:荆州襄阳人
主要社会关系:从父(庞德公)同辈(庞山民)
主要经历:
179年-209年出身士族大家,和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后担任南郡功曹
209年-214年周瑜死后归顺刘备,为其所重用,随刘备入蜀时战死
总结:虽然庞统还不算南州士之冠冕,但已经是荆州难得的精英了。
ps:不好意思了,断更了好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