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陆古华提出一个方案,把扎驻在小草坪的所有驴友都撤回到大草坪,然后,每个驴友带一组人马去搜寻,所走的路线都是以前曾经走过,每天晚上回到大草坪露营。这样可以确保刚参加白云尖搜寻人的安全。
刚听到这个方案时,麻妮娅觉得太荒唐了。这哪里是在搜寻雷蒙呢?分明是在演戏嘛!或者说,把刚进白云尖搜寻雷蒙的人当猴子耍。如果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想呢?再说,如果退回大草坪的话,等于完全放弃了对雷蒙的搜寻,这不是大大违背了他们的初衷了吗?但是,仔细一想,麻妮娅又觉得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是这么做后,既能让所有进白云尖的人都能够参加到搜寻的行动中来,又能够保证所有参加搜寻的人的安全。因为大草坪周围的环境,第一批进山的驴友已经摸得很熟悉了,哪里有一个坑,哪里有一个坎,闭着眼睛都能够想起来。他们只要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环境和氛围,让后来进山的人感受到他们是真的在搜寻雷蒙就可以了。二是对于这个阶段来说,在哪里搜寻已经不重要,就是对于第一批进山的驴友来说,现在的意义也就在于搜寻的过程。并且,在这里还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参加到搜寻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或许比一个人在小草坪里面搜寻更有意义。或许这才是搜寻的真正意义。
陆古华把这个方案提出来后,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认可。随后,陆古华把所有进山的人喊起来,开了一个会,他把这些人分成九组,每组派一个第一批进山的驴友当组长,每一组的行动由组长指挥。规定每一天搜寻下来,所有的组长集中召开一个碰头会,安排明天的路线。
会议开得很顺利,没有人对这种安排提出异议。麻妮娅心里想,或许有人知道这种安排存在问题,但他不会说出来,因为能够看出这种安排有问题的人,当然也知道这种搜寻存在的危险性,更知道现在搜寻雷蒙的时机已经过去。只是在具体分人时碰到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陆古华把朱丽分到了麻妮娅这一组。陆古华的本意是好的,她跟麻妮娅是好朋友,分在一组后,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呆在一起。但朱丽提出来,希望把她调到丁磊那一组。朱丽的理由是,丁磊的耳朵不太好,而她的耳朵最灵敏,五百米以外听见一声麻雀叫,都能辨别出那只麻雀是公还是母的。如果在一个组,两个人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朱丽这么一说,人群就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见她这么说,陆古华当然就把朱丽调到丁磊那一组了。另一个也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因为陆古华原本想把盛小麦分到麻妮娅这一组,他正想宣布这个事时,看了盛小麦一眼,盛小麦对着他摇了摇头,只好把她分到自己这一组。分完组后,陆古华把帐篷也分成了九个方阵,每一组一个方阵,这样更便于各个组行动。麻妮娅的方阵紧挨着陆古华的方阵,她的帐篷紧挨着盛小麦的帐篷。
一切安排妥当后,每个组长领着一组人,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路线去搜寻。麻妮娅也带着一组人出发了。对于麻妮娅来说,这种搜寻在体力上是轻松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就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她发现又有几个背着登山包的驴友来到大草坪。麻妮娅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进白云尖,她还是担心会出事。在这之前,她跟陆古华商量过,是不是利用俱乐部的金哨子登山网,把雷蒙失踪的消息发布出去,征集一批有搜寻经验的驴友参加搜寻,毕竟人手多一些,搜寻的范围大一些,雷蒙获救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主要是担心消息发布出去后,如果来的人手不整齐,反而拖累了搜寻工作。谁也没有料到半路上会杀出朱丽,引了这么多人上山搜寻。
麻妮娅带的这一组有六个队友,有两个队友已经六十八岁。这两个老伯平时也有爬山的习惯,但他们爬的是雪山,从来没有在山里露营过。他们以前是信河街服装厂里改驳头的师傅,是雷蒙父母的工友,雷蒙办起服装厂后,曾经请他们到车间里把关,雷蒙一直称呼他们为“老司”,还专门安排了一辆小车接送他们。听到雷蒙失踪的消息后,两个人到金哨子俱乐部各买了一套帐篷,背着登山包到白云尖来了。他们对麻妮娅说,其实他们也明白帮不了什么忙,可能还会给大家添麻烦,但这是他们的一点心意,一定要到白云尖来一趟,就是进来看一眼也行。有两个队友是大学生,他们是学校登山队的,听说雷蒙失踪的消息后,向学校请假到白云尖来了,他们一来想在搜寻雷蒙的行动中出一份力,两来也想检验一下登山技术,进山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按照专业登山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另外两个队员是金哨子登山俱乐部的会员,跟麻妮娅早就认识了,他们和麻妮娅一起登过好几次山,麻妮娅不用担心他们。根据这三拨人的特点,麻妮娅安排三个大学生一路上照顾两个老伯,大学生身体好,经验却不足,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让他们一路上照顾两个老人,就能把他们手脚束缚住。这一天,麻妮娅他们这一组很顺利地按照计划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