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以正合,以奇胜 三
作者:胖子的幽怨      更新:2019-08-05 23:36      字数:2072

贵阳城,城门楼上,负责瞭望的士卒精神高度集中,眺望着远方。

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贵阳城的上空,阴翳紧张的气氛甚至令人呼吸都觉得艰难。

城中的街市上冷冷清清,除了一队队巡逻兵外,难见一个走动的百姓。

知道战事将近,没有躲去深山,选择留在贵阳的百姓尽皆惊恐万分,早早地躲入了家中,举家求神拜天,希冀能够平安地度过这场可能的杀戮危机。

秋风萧瑟,树木枯黄,冷清的街道,让人感到一种寂灭肃杀。

深夜贵阳府衙大堂还灯火明亮着,

洪承畴伏在桌案上,仔细查看着地图,苦思着如何应对郑家军。

“滴~滴答!”一骑骑快马从东城门口驰进,匆忙赶往府衙大堂。

探子一路直跑进大堂,大声喊道,“报,郑家军已经杀到开阳县,就离贵阳不足80公里!”

洪承畴直起身子,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罗拖,“传令各将前来议事!”

府衙内,几位清军主要将领依次而坐,一齐将目光投在厅正中的洪承畴身上。

洪承畴面无表情地说道:“郑家军已经到开阳县了,不出三日即可到贵阳!”

一听郑家军杀来了,清军顿时炸了。

张大元立马说道:“郑成功所率的兵马不下七万人,而且大都是百战精兵,战力相当强悍。我军在贵阳原本就只有两万士兵,而且大多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根本没有胜算。太傅,还是趁着郑家军没有到,我们快赶去四川跟安远靖寇大将军汇合吧!!”

洪承畴摇了摇头说道,“一旦我们弃城而逃,贵州、广西都会相继沦陷。到时皇上怪罪下来,我等都性命难保!”

“广西还有一万八千多兵马,不如将这些兵马都抽调过来吧!”罗拖接口说道。

“都是些刚投降的原大西军士兵,不堪重用!而且这些兵马都需要镇压那些反贼,实在不能再抽调了。”洪承畴轻轻摇头说道,“郑家军此次出击时机选择的恰当好处,又步步为营,我军实在无法偷袭或者埋伏。现在我军能依靠的就是背靠贵阳城池与郑家军血战!”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原先还期待能与郑家军野战,一击击溃郑家军的满州将领,也相继沉寂了下来。

洪承畴看到清将士气有些低落,忙说道,“众位不用担心,我已经派人传信给平西王!让他率领三万骑兵在郑家军攻打贵阳城时,从后袭击。到时我门内外夹击,必能令郑家军一败涂地!”

听到洪承畴已经传令吴三桂回缓了,在座的清军顿时送了一口气,有援兵就好。不然单凭城内的这两万兵马,他们是在是没有信心能坚守的住。

洪承畴说道:“在平西王赶来前,还望各将军力保贵阳不失!”

清将齐齐站起拱手喝道:“诺!”

开阳县府衙内,郑家军的主要将领聚集在大堂中。

三个时辰前,国家调查局第五组组长蔡九议刚刚派遣快马通报——吴三桂目前率军正在朝贵阳急进。如果不出意料。最迟在明日正午就能抵达贵阳近郊。”

“吴三桂有三万六千骑兵?”第八集团军军长何明微吸了一口冷气,沉吟着说道,“贵阳驻军只有两万多兵马。洪承畴若是一心死守的话,我军虽然会有所损伤,但也能拿下。怕的就是我军在攻打贵阳城时,吴三桂从后袭击。到时我军两面被夹击……”

第六集团军军长周全斌也开口说道:“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只有两万兵马,看来洪承畴是知道这次决战事关重大,不敢任用经验不足的多尼,而是让老蒋吴三桂率兵满蒙八骑来跟我军作战了。这部骑军对我军威胁极大。而且吴三桂此人深通兵法,对我军是一大威胁!

安庆军区总司令赫文兴摇摇头说道:“据先前从俘虏获得的情报,推断贵阳城内兵马在两万人上下。如果加上吴三桂的三万六千骑兵当有六万余人。这次攻打贵阳不好打!”

“确实如此!”姚启圣点点头,“洪承畴要调吴三桂,就是出于这一目的。骑军来去自如。进退便利,用作骚扰袭击再方便不过。”

“吴三桂这逆贼休想得逞。大将军,末将愿意率部坚守后阵,势必不会让贼兵干扰到我军攻打贵阳的计划!”性急地第一集团军军长万礼愤然说道。

第二集团军长姚国泰也喊道,“末将也愿意率部势必纠缠住清军,绝对不会让吴三桂坏大将军好事!”

姚国泰率领的第二集团军是郑家军唯一的成建的骑兵军。

南方战马稀少,郑成功从北方走私,以及特地去从中东等地购进了五六千匹战马回来。总共组建了一只骑军。

但让这些战马完全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能战的骑兵只有六千多人,跟吴三桂率领的三万兵马相差实在是太远了。

一旦让第二集团军硬碰关宁铁骑和满蒙八骑的联军,会吃大亏的。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道,“不可,就算能抵挡的住,我军伤亡必然惨重。诸位不必担心吴三桂骑兵,我已有对策,你等安心攻城即可!”

说完,郑成功将目光转向姚启圣说道:“熙止,交代你办的事,可准备妥当?”

姚启圣轻摇羽扇说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吴三桂入网了!”

郑成功点了点头,转过看着手下大声喝道,“明日待三军饱食后,即可攻城,务必一战而下!此战关乎南方五省归属,诸将当奋勇向前,谁敢违令,必军法处置!”

“诺!”诸位将军急忙站起齐齐声喝道。

第三日,期盼已久的吴三桂军还是没有来到,“迎”来的却是郑家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