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年崔家
作者:虚月01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95

“可不是啥的,平日里小的偶尔见到崔尚书几面儿,从来都是面带笑容,一副温润有礼的样子。…,跟他们家的下人做派完全不一样,估计就是崔尚书太过于仁厚,让他们在外边儿随意的狗仗人势没有加以惩处。”阿三声音也放小了,毕竟一个仆人说当朝尚书实在是不好。

“行了,住嘴吧,这话是你能说的吗?”贺兰敏之随口就批评了两句。主仆两人倒是就这这个事儿随意的闲聊起来。

刚才贺兰敏之所提到的兵部崔尚书,乃是如今朝中仅存不多的山东大姓的高官之一。正是当今山东氏族七家五姓之中的崔家人。崔家可是这天地下站在金字塔巅峰的家族了。山东七家五姓之中就有两个崔家分为清河崔家和博陵崔家。如今的氏族志中为天下公认的一等世家,就是皇家想要与其结亲都被视为一种荣耀。这满朝的文武权贵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娶一个崔家的女子做正妻。世人都以这个为荣耀,普通的老百姓更是那这个当作是一生的追求。

博陵崔家起源于秦朝,先祖曾经做过秦朝大夫,然后于汉超显贵,得了爵位,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比之弘农杨家的起家历史还要久远,还要有震慑力。世代为官,从秦朝至如今的唐朝,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的时间。历经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变更了数个朝代,他们仍旧居于山东,亘古不变。纵使偶尔式微,可也却从未断绝。

清河崔家历史同样起源于秦汉两朝,却并没有博陵崔家那般鼎盛,但是至三国曹魏方才兴起。清河崔家先祖曾经做过曹魏的尚书,一直延续至今,同样势力无比庞大,丝毫不逊色于博陵崔家。而如今的兵部崔尚书就是出自这清河崔家。

曾经有人有过统计,自汉朝起二崔高官显宦不断。光是南北朝之中,就足足有十人问鼎相位。有整整二十六人,获得世袭爵位。当然南北朝时代太过于纷乱,所谓世袭也当不得真。

但是整个有唐一朝,二崔问鼎相位者竟然整整有二十七位之多。朝野之中五品以上官员多大四百多位,堪为一时盛景。这就是崔家的势力,这也是崔家的实力。

远的暂且不提,光是近的刚刚一位崔家的丞相离世。就是如今兵部尚书崔余庆的父亲,崔敦礼。这位老大人高祖年间就已经在大唐为官,也曾经盛极一时。历经高祖,太宗,到如今李治年间三朝,可谓三朝元老。最后拜太子少师,赠开府仪同三司。他死之后,本来还在定襄都督府为司马的崔余庆,直接就被李治提升为兵部尚书,成为了当朝权贵之一。

当年崔敦礼在世的时候,和李治的关系极好,李治也很信任这位老大人,所以他死之后才会如此哀伤。给了崔余庆这般殊荣。但是这位兵部尚书也确实是有才干的,上任几年时间,将兵部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没有任何疏漏之处。而且极为符合高宗的心意,在长孙无忌事件的时候,坚决支持高宗所有的决议。对于武则天,也没有像别的山东氏族一样,持以反对意见。只是碍于身份,始终没有开口明确表示支持而已。

出身名门,身后有清河崔氏的鼎力支持。又是李治极为信赖的老臣之子,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熬了几年,办事能力有了经验有了,岁数和李义府相近,要是这个时候他能够登上相位,自然是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甚至于会让大家感到很正常。

毕竟即便是皇帝,也绝对不可能冷落山东氏族太长的时间。这个时候选任一位山东氏族的人出来不是正好儿?朝中的宰相也没有定数,如今仅仅只有李义府,许敬宗,于志宁,许囿师四位。李义府同中书门下,许囿师执掌中书省,许敬宗管着门下省,于志宁管着尚书省。

可是于志宁年纪大了,不能管事儿了,如今就是早朝都不怎么参与了。许囿师也是一样,虽然比于志宁好上一些,但是终究是行将朽木。四位宰相之中有两位岁数大的都快不能理事。剩下许敬宗和李义府,可都是因为皇后上位的,这也并不符合皇帝的平衡之道。

所以贺兰敏之猜来猜去,还是觉得山东氏族最有可能的就是将这位兵部尚书送上宰相之位成功搬回一局,让自己输的不要这么惨。同时拿回自己应该有的利益,和皇帝将和。

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总不能说平白无故的就命令皇上提任一位宰相啊。既然如此就只能走旁门左道了,如今朝中势力最大就是皇后一党了。核心人物就四个,皇后本身不用说,许敬宗是只老狐狸,他不去算计别人已经是阿弥托福了,谁还敢没事儿去招惹他啊。经过长孙无忌案件,这个老家伙已经成功的在朝中塑造起自己的威势了。

李义府这个人山东氏族没放在眼里,要底蕴没底蕴,得了势还不会为人处世。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但是他毕竟是宰相。用一个宰相换一个宰相,这笔生意武则天会不会做山东氏族不敢保证。而且李义府如今的势力也不小,别没偷到狐狸反惹了一身骚。

那么剩下的最后一个就只有贺兰敏之了。山东氏族确定武则天一定会保住自己的外甥,而天可怜见,贺兰敏之自己又送上这么一个绝佳的时机,不搞他搞谁?

贺兰敏之也是自己倒霉,正在人家想要算计他的时候一下子,自己就撞到枪口上了,丝毫没有犹豫。

至于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他们一直隐而不宣,恐怕是看许囿师,或者是于志宁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崔余庆还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等等也无妨。而且兵部尚书的位置也能在李治离京的时候捞到些切实的好处,所以就等了等`。

贺兰敏之派阿大和阿二回长安就是给他们一个消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清楚一切的事情了,若是再不找自己聊聊,一切可能都晚了。相互制约之下,才导致了如今的状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