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员外郎,我们大唐商人目前已经购买了大概三千斤的奶制品。其中以奶酪为主,他们准备送到各地去给那些有一定条件的百姓服用,当做零嘴和特殊的蜜饯来服用。”
时不凡马上问:“怎么回事?居然是当做了蜜饯零嘴?”
时不凡知道古代的蜜饯和零嘴是什么东西,蜜饯也就是古代的一些水果制作的果脯,而零嘴也就是古代的零食的别称,一般是给那些经济条件好的人来吃的。至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是几乎不可能有什么零食可以吃的。就好比贫困家庭的孩子是没有零食糖果可以吃的,反而是富裕的家庭每天零食都吃不完,当饭吃都可以。所以当时不凡主动问到了这个情况,也都感觉非常的意外。这样举人是把奶制品当做了零食和蜜饯,这样能够卖出几个钱?
“你们怎么把这些市场都投放到了那些有钱人眼里?”时不凡问。
有一个商人马上问:“时员外郎,这种奶制品,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吃得起啊!除了各地的士族,商人还有一些官员之外,别的人是吃不起的。普通百姓是不需要这种东西的,所以我们都是卖给他们,我们没有必要去做百姓的生意啊!”
时不凡想了想,这个三千斤的奶制品明显不够。别看三千斤看起来很多,可是一旦分摊到全国,其实并没有多少。这个市场需求太少了,时不凡还是感觉大唐的市场需求太少了。时不凡的理念其实也就是希望在有条件的范围之内盘剥突厥人,打通双方的贸易市场。这样突厥人可以和大唐采购粮食,而大唐采购他们的奶制品为主,这样双方的贸易平衡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都降低很多。当然,想要达到这一点,尽可能的维持贸易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突厥人的贸易逆差太过于严重,这样也不行。贸易顺差是大唐盘剥突厥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是一旦贸易顺差过大,那这样造成了突厥过分的贸易逆差,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其实如果从过去历史来看,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之所以无法有效的进行商业交流,最后演变成为了战争,其实有多重原因。而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需求太多了,他们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取中原的物资,反而中原没有太多东西需求北方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不得不用仅有而且稀缺,甚至是战略级军用物资的战马来换取中原的物资。这样造成中原出售大量的物资给游牧民族,反而游牧民族好不容易赚到了的钱不过一会也就全部给还了回去。甚至这些钱还是用战略级军用物资战马来换取的,对于游牧民族的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影响。
正因为中原的贸易顺差太大,游牧民族的贸易逆差太过于严重,这样双方的贸易关系很容易崩解。贸易顺差这个东西,表面上看是好事,可是也要看时代。如果是后世那个全世界交流很密集,交通很容易交流,这样全世界一盘棋,贸易顺差和逆差都很容易综合消化。可是在古代不同,古代来回也就是几个国家,不是中原王朝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至于别的什么属国,这个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两个经济体其实也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本质上有经济影响力的也就是这两个经济体。
一旦出现了贸易顺差和逆差,必然是其中一方顺差,一方逆差。而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是中原王朝顺差,游牧民族几乎没有逆差的机会的。而游牧民族出售的是战略级军用物资战马,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这样他们必然会放弃通过商业,商业交易的风险太大,反而不如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时不凡之所以用这个奶制品交易,其实也是为了一种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中原的贸易顺差,同时减少游牧民族的贸易逆差。当双方维持一个相对都能接受的结果,中原可以持续不断的盘剥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会发现交易的风险比起战争风险更小,更安全,付出的代价相对更小,这样他们也都会逐步放弃使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不行,这样不行,我们双方的还是我们顺差过大,突厥人的逆差也很大。”时不凡说。
时不凡接着说:“你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多的购买奶制品,不然我们无法承担起和突厥交易的重大使命,无法能够让突厥最大可能的放弃使用武力解决物资不足的情况。”
“时员外郎,可是我们实在是用不了这么多啊!百姓都吃不起奶制品,我们也都只能够卖给有钱人,可是我大唐有钱人也就这些,不可能让我们买得太多。我们买的太多,那不是让我们割肉吗?时员外郎,你可是承诺过的,不会逼迫我们摊派采购的,你不能不讲信誉啊!”马上有人说。
时不凡曾经答应过,他不会采用摊牌的手段逼迫商人去购买。时不凡也都非常清楚强买强卖这种摊派是不行的,摊派是在故意毁灭市场,这样肯定要出问题的。时不凡也都跟那些商人说过,不会摊派他们去购买,时不凡自然要讲究信誉。
不过可是现在统计的数据,明显双方还是贸易方面有着严重的区别。东亚也就是两个大型经济体,大唐和突厥双方这两个经济体必然是大唐顺差,突厥逆差。一旦突厥的贸易逆差太大,那最后突厥是会逼不得已使用武力解决的。
虽然突厥人未必能懂得什么叫做贸易逆差,可是他们却明显可以感觉出来的。古人其实也都是懂得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也许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他们虽然隐约动能的这个道理,可是对于这个该怎么形容该怎么说,这样并不明白。就好比古人未必懂得理工科的力学原理,可并不代表他们不会运用。很多经济学原理在古代都有利用,不过是不成系统罢了。
时不凡很快通过系统的分析统计得出了结论,双方目前的贸易还是不够平均,并不能彻底让突厥人打消通过武力解决战争问题的结果。只有主动降低突厥的贸易逆差,同样降低打听的贸易顺差,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双方的战争风险,瓦解突厥的战斗力。
“你们难道就不能够想想,如何开辟市场吗?我说过,市场是可以开辟的,并非是等着到手的。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看看那有什么想法。”
时不凡接下来给这些购买奶制品的商人讲了后世那个所谓的鞋子的故事,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第一个卖鞋子的人进去,认为那里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所以认为是卖不出鞋子的。可是第二个卖鞋子的人,却认为这里的人不穿鞋子,那反而到处都是商机。其实很多时候,市场需求并不一定是绝对展现在你们面前的。如果谁都知道做这个行业能够赚钱了,那距离这个行业崩溃也都不远了。普通百姓不吃奶制品,你们难道不能够让他们去吃奶制品吗?如果普通百姓也都喜欢上了奶制品,还有能够主动去吃奶制品,那你们不就是市场需求了吗?你们可以让百姓也都喜欢谁吃奶制品,主动去让他们去吃奶制品,这样不是很好了吗?”
“一般的商人,等待需求。可是厉害的商人,应该是去主动创造需求。没有需求,那你们可以去创造需求啊!你们看看秦氏钱庄,刚开始普通百姓是没有存钱的习惯的,也都没有把钱存入钱庄的习惯。可是在钱庄联合会的帮助之下,很多百姓也都开始有了存钱的习惯。很多本来没有习惯于贷款经营的商人,也都愿意借款扩大经营。不少士兵本来发放了军饷,也就开始吃喝嫖赌铺张浪费,可是我们钱庄联合会,帮助他们存钱汇款给他们家人,这样他们也都有了存钱,并且节省钱财通过我们钱庄联合会下属各家钱庄送回给家人去用钱,而不是把这些钱用在了吃喝嫖赌上面。”
“所以,本来大家都没有这个习惯,可是钱庄联合会的各家钱庄都在创造这个习惯。一旦大家都有了习惯,那也就是有了需求了!所以真正聪明的商人,是去创造需求,而非盯着那些已经成熟的需求去做生意。盯着别人成熟的需求做生意,那也就是吃别人的残羹剩饭而已。”
“可是如果懂得创造需求,那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那些商人好像明白了时不凡的意思,可是还是有人说:“时员外郎,你说创造需求,可是百姓也都买不起啊!他们买不起这个奶制品,一斤奶制品我们卖出去至少要二百文,而越是别的地方越贵,那我们百姓用不起啊!”
“是啊!这么贵的东西,百姓吃不起啊!”“百姓吃不起,我们怎么可能卖给百姓?”“我们不可能低价卖啊,不然我们亏大了。”“百姓买不起,我们怎么可能去做那些普通百姓的生意?”……
时不凡真的感觉无语问苍天啊,这帮古代商人的经济理念居然如此之差,时不凡终于体会到自己的领先优势了。普通百姓固然买不起,可是只要有一定手段,让他们买得起,那不就是可以了吗?当然,其实一般人认为想要让百姓买得起商品,那其实也就是改进生产技术,让产量提高,价格下降,这样也就可以让百姓买得起。
当然,这个改进技术,其实是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是在这个大唐时期,时不凡没有办法提高奶牛产量,也都无法让突厥去提高奶制品数量。同样,时不凡也都没有办法继续进一步降低突厥人的售价了。
突厥人产量无法提高的情况之下,如果进一步为了照顾国内百姓吃得起奶制品继续压价,那也是无助于降低突厥人的贸易逆差的。时不凡目前考虑的并非是单纯的让百姓都可以吃得起奶制品,同样也要考虑大唐和突厥之间的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固然要盘剥突厥人,不过盘剥突厥人的同时也要考虑突厥人的财富增长速度。只要盘剥的过程在突厥人的财富增长速度之内,那也是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手段,这与温水煮青蛙的手段盘剥突厥人,在于突厥人能够接受和不能够接受之间。只有保证好了这个“度”,才能够在长远盘剥突厥人,并且不会逼迫突厥人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解决政治问题的一个手段。而政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的延续,如果我能够在经济上维持大唐和突厥的经济相对平衡,保证大唐和突厥之间合理的贸易顺差和逆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平衡双方的政治冲突,最后化解战争风险。降低大唐对突厥的贸易顺差,也要降低突厥的贸易逆差,这样有助于双方的经济地位平衡,缓解双方的政治冲突和生存资源冲突而引发的战争。不过,以目前的突厥人的奶制品产量,我不可能继续压价了。反而要帮助突厥人创造市场,让突厥人更大规模的养殖奶牛等等产奶牲畜。只有这样,才能外界突厥人的战争**和野性,降低突厥人通过战争解决的可能性。”时不凡写了一下方案。
时不凡接着说:“好吧,最后还得依靠我来解决。只要我这个方案解决了之后,那我也都可以帮你们打开奶制品销量了!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的采购奶制品,我可以帮助你们解决销售的问题,帮助你们打开我大唐的奶制品需求,以后绝大部分奶制品可以不愁销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