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拜见先生
作者:风吟长空      更新:2019-10-01 18:28      字数:2453

(五更完毕,祝所有书友国庆节快乐,有月票的也砸点过来吧o(*≧▽≦)ツ)

在武定精妙的指挥下,微山营迅速抢占登陆点,并逐尺逐寸的扫平了街道两旁建筑物中的残存敌人,偶尔出现的贼军高手也被方贪狼、慧空这种饿狼一样的高手撕了个粉碎。

而后,无可匹敌的火枪队在轻快的火枪手进行曲中表演起排队枪毙战术。有炮火洗地,有高明的指挥官,有强大的火枪队,有高手辅助,这种战争是毫无悬念的。

见识了义勇营真正的实力后,微山营上下不由得庆幸自己运气好,否则现在也要被这样无可匹敌的火力轰杀成渣了吧。

当然,这还不是义勇营的理想状态,等战争结束回到镇江训练出强大的骑兵后,这支军队才会成为真正的绝代强兵。

到子夜时分战斗彻底结束,不出常威所料徐鸿儒、徐和宇等白莲教高层不知所踪,同时消失的还有岛上的三千水师精锐,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些愚夫愚子罢了。

甚至于岛上连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审问俘虏才知:昨夜徐和宇带着水师舰队前往白马河迎接徐鸿儒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很明显早就做好了跑路的打算。

数千人的舰队不是个小目标,常威立即放出巡逻船只前往湖西岸的鱼台县和北边的济宁府通报情况。对于常威和手下军队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剩下的藤县和徐鸿儒等人的踪迹就交由袁可立、赵颜、杨国盛、杨肇基、廖栋等正牌的山东官员来主理了。

反正在打仗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常威捞的战功已经足够多了,在捞下去会遭人嫉妒的。而且,因为追击徐鸿儒,邹县圣母殿中那巨额财富,他连一两银子都没捞到,全部被袁可立就地封存收进府库了。

在南阳岛上歇息一晚,犒赏了三万将士,第二天一早就得到了袁可立的消息:藤县的于弘志和刘永明,昨晚带着嫡系手下逃出藤县,其余人全都投降了。

到此为止白莲教祸乱算是平复了,至于剩下的剿灭残匪,肃清白莲教骨干就是地方衙门的事情了,小规模的战斗肯定还会有,不过,徐鸿儒大势已去,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信使见常威这边业已胜利,便请他回济宁,说是袁大人和赵大人要替将官们庆功并犒赏大军。

“犒赏大军吗?那就不必了。”

毕竟,常威这些军队来历有点问题,不能正大光明的摆在众人眼前,而现在兵荒马乱的也没人知道他手下到底有多少人,趁乱让手下撤走正合时宜。

他可不想把自己底牌全部亮出来,那五千义勇营是徐公爷和朝廷准许的,这些降兵按理说应该要交还给山东都司处理才行,但常威不想交。

索性让两位表哥、常平、吕文茂等将领带着武定、程老虎以及颜如玉和微山营、金玉卫,全体南下先到镇江府,问问他二哥怎么安置这批人,实在不行让他们先出海去六横岛也可以。

不喜欢热闹的悟性也带着爱惹事的慧空跟着舰队走了。

安排完毕,别人都顺顺当当的坐船南下了,唯有颜如玉很是依依不舍,虽然她不敢反抗常威的命令但那眼神中的流恋之情,是绝不会骗人的。

想了想索性让她留下,反正官军那边没人认识她,一般的低级俘虏也不认识她,留下来也没什么麻烦,况且她又不是朝廷非抓不可的白莲教大人物,投靠了他别人也不能说什么闲话。

目送舰队南下后,常威带着唐锦衣、颜如玉、韩追、北斗九子、马远、成时雨等人北上受赏。

南阳镇到济宁府水路七十里,如今运河已经全部打通,快船直上,中午就到了济宁城外,济宁城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城中到处张灯结彩,士绅百姓们见到一队队进城的将官,自发的聚集在道路两侧奉上酒肉、银钱作为心意。官府的佐吏则上前迎接,并大声报出来者名号任由百姓们瞻仰其风采,这也是胜利者应该享受的荣耀。

常威到时,众人反响大相径庭。

街边迎接的百姓一听佐吏报出:“剿灭白莲邪教第一功臣锦衣卫北镇抚使常大人到!”立即送上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来表示对他的崇敬。

而在他身前身后进城的将官们,一个个冷眼相对,脸上写满了嫉妒和愤恨,明显是嫌他抢占了原本属于的功劳和风头。他们却没想过要没有常威这样神勇的表现,自己能活到庆功的时候吗?

常威却没空理会这些人的感受,他身穿蟒袍,头戴乌纱折上巾,腰悬宝剑肋插火枪,面容英俊英姿勃发。身边从人虽然最少,但十几个高手个个风采过人,威风凛凛,引的路人连天价喝彩,连素来恶名昭彰的锦衣卫形象都被他和手下的风采冲淡了。

在佐吏的引领下,一路到了济宁官衙,一代名臣帝师袁可立竟然亲自出门相迎,这可是前所未有之礼遇呀。要知道袁可立一身正气,威望如日中天,连权倾天下的魏忠贤见了他都要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何时见过袁可立这样看中过一个官职不高,年方弱冠的小辈?

跟着袁可立出门相迎的地方官员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怎么巴结常威了,而赶来参加庆功宴的将官们更是怒气冲天,若不是有袁可立这座大山在前,他们便要上来指着常威鼻子质问了。一个锦衣卫的虚衔可吓不倒这些总兵、参将、游击们。

袁可立为官几十载,对于这些人的心理把握的极为精准,他也不称呼官名,大笑一声,道:“无畏贤侄,总算见到你这位大功臣了!”

常威立即滚鞍下马,诚惶诚恐的回道:“小将何德何能敢让节寰先生降阶相迎?折煞小将了。”

说着便要拜倒在地,袁可立上前一把扶住他,笑道:“当得!月余之间,你亲冒奇险深入贼巢,立下平靖白莲教第一大功!再者,老夫是你父亲常青的座师,你是我的晚辈,不必见外!”

常威陪着笑道:“如此说来,我要称先生一声师公了。”

“哈哈!”袁可立爽朗一笑,道:“汉末大儒孔融原本与陈群的父亲平辈论交,后来孔融认为陈群才学过人,便与陈群平辈相称,你要是愿你跟老夫长点学问,也叫我一声老师便是,不必死守辈分虚名!”

“收我为徒?”

常威又惊又喜,士大夫之间不但讲究才学出身,还讲究派系门户。袁可立身为帝师,不结党营私,既不对阉党示好也不偏向东林,赢得朝野一片赞誉,因而,是为一代名臣。他公开表示要收常威为徒的事情要是传出去,定能让大明朝野震动一下。

这种机会常威自然不会错过,撩蟒袍,正衣冠,推金山倒玉柱,常威郑重的拜倒在济宁官衙前,恭声道:“弟子常威拜见先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