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最终率领四百五十多人返回铜仁府,这一幕让的王杰父子震惊无比,他们在听说,李然却杀伤敌军近六千时,更是目瞪口呆。
王杰更是大笑道,“李团长,这次不管大战结果如何,你都居首功,你这一战成功挫败敌军的士气。李团长辛苦了。”
李然则道,“王团长言重了,我们都是为司令办事,为华夏民族的富强而努力,谈不上辛苦,只要能够为民族尽一份力量,然绝不后退半步。”
王瑞点点头,他明白在镇武军这个集团中,李然绝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李然的目光投向远方,他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大战即将到来。
早在6月15号之前,李鸿章之子李经述就已经进入贵州。
刚进入贵州,李经述倒是没到感觉到什么不同,但是随着他不断的深入贵州。李经述发现了问题。
贵州的老百姓明显和其他地方不同,他们非常信任贵州的官府和士兵。更有老百姓主动向着士兵送粮送肉,但是让李经述没有想到的是士兵们同时会百般推辞,实在推辞不了会给出相应的桐板。
这一幕震惊得李经述下巴都快掉下来,这样是放在其他地方,恐怕只要士兵看着农户家中有肉有粮,恐怕就是抢都要抢来。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好多地方,这更是让李经述不能理解。李经述马上把这一幕记下,派出一个亲随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向着京城赶去。
李经述进入一座县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面带笑容,城中更是有几座小型工厂,这是一般县城没有的。
李经述看着路边坐着一位大爷,决定上前请教一番。
李经述看着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笑着坐在一个老树桩之上,调戏着自己的孙儿,“老人家,我能向您打听个事吗?”
老人家马上热情道,“年轻人,当然可以,反正老头子我闲着也是闲着,能陪你这年轻人聊聊天也好,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老头子一定知无不言。”
李经述马上整理一下衣服,马上坐下来,这会只想迫切的知道贵州怎么会变成这样至于其他的,他都不会考虑。李经述的几个随从戒备的盯着四周。
李经述马上问出自己的疑问,“你们贵州的百姓怎么会和官府官兵的关系那么好呢?”
老汉马上一副的意洋洋的姿势,“一看你就是外人,新任总督李仲举大人,对我们下层老百姓可不是一般的好,征税也征得少了,还建立不少工厂,像老头我的三个儿子有两个都在工厂工作,每月两人都有数百文的工钱。”
老汉继续道,“总督大人颁下严令,老百姓可以举报官员做事不负责任,欺压百姓。官兵很是不准拿百姓的一粒一菜,不过官兵每月都有近一两的俸禄,听说当兵的还有其他补贴。”
李经述算是明白了,李仲举应该是在贵州来了个大清洗,同时提高官员官兵的的俸禄和待遇。
李经述又问,“听说贵州信任总督,是李仲举自己领的,朝廷的大军也马上就要打来了,你们不担心吗?”
老汉摇摇头,“清廷的大军,那又如何,我们只认李仲举大人,我们都相信总督大人能够战胜敌军。正到了那个时候,贵州不知有多少人会帮助大人。”
李经述又请教了老人几个问题,老人都回答的让李经述很意外,李经述知道也许李仲举是千古以来最得民心的一人。
李经述心情有些沉重,其实他也知道清廷最近几年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现在华夏民族赶不上世界的脚步也是有原因的。
李经述在城中找了间客栈住下,发现即便是一家客栈,服务都远胜过其他地方,这怎么可能?
其实李经述不知道的是,李仲举早在几个月下令全力改建贵州,对于各府城、县城的药店、当铺、客栈、饭店等都做出一定的规定。要求这些营业的公家或者私家店铺都要有良好的服务。
李经述马上坐到书桌旁,把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准备明天发给父亲。
几天后,李经述见到贵州的镇武军出征,一路上秋毫不犯,没有经过百姓的良田,即便因此而多有些路也在所不惜。实在没办法,大军经过也会补偿百姓本来两倍的收入。
最让李经述惊讶的是,贵州各府的百姓竟然帮助大军运送粮草,并且是自发性的。这在其他省是绝对不可能遇到的,即便是京师也不可能。
真是官民一家亲,李经述终于知道李仲举的伟大了,他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把贵州打造成现在这个现状,可见李仲举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
李经述想的很多,李仲举的人格魅力确实无比强大,也正因为于此,李仲举才能聚齐一批忠心爱国的同道中人,真心为华夏民族的富强而努力的人。
李经述决定要去亲自见识一下贵州这位传奇的人物李仲举,他必须去见识李仲举,否则他心中会不安。
李经述马上准备南下去寻找李仲举。
张之洞率领大军已然来到庆远府,说真的张之洞有些头疼,不知道怎么面对李仲举,但是他还是有打败李仲举的自信。
毕竟能被后世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大臣”之一的张之洞还是非常强大的,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他没有真正见识过李仲举的强大,否则他绝对不会这样想。
张之洞知道李仲举深得民心,他只不过是不想杀害一个真正得民心的人而已,并不是他不想和李仲举为敌。
谁不想扬名立万,张之洞就是个矛盾的人,同时她又想打败,收复贵州,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张之洞坐在庆远府城的知州府中,思考着下一步怎么走,难道招降李仲举。
恩?
不错!
就这样!
对!招降李仲举。
张之洞瞬间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思考着怎么才能成功招降李仲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