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文通七国,学富五车!
作者:倦听流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19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使用各自的文字,写法和风格都有极大的差异,最多的时候同时出现了上百种文字,给各国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到秦国击败六国,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取消了其他六国的文字,并将秦国的大篆文字简化为小篆,这才统一了全天下的文字。

而小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文字在书写和识读方面上的困难,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文人的交流,可谓是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此刻老者要求苏仪所使用的“七国文字”,则是指秦、楚、赵、齐、燕、韩、魏七国所使用过的、在战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七种文字。

若是这个要求放在秦朝之前,自然不会有什么难度,因为当时的文人必然会将“掌握七国文字”列为首要目标,但时至如今,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出现让学习文字变得更加容易,除了历史学者以外,谁还会去行复古之举,专门去学习早已淘汰的文字?

将门世家、望族子弟不会去学,苏仪这等寒门庶族更是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学习这种意义不大的偏门知识上。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让苏仪略感为难。

“前辈,抄写十几万字虽说辛苦,但小生也能忍受,但九鼎山限时只有六个时辰,小生就算是掌握了书法一境的奋笔疾书之能,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抄完这么多字,您看……”

苏仪欲言又止,这老先生莫非是故意要刁难他?

老者神色不变,缓缓说道:“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苏仪翻了一个白眼。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贪快求速,也不要贪求小利;太急切求速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极广,如今却把苏仪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虽然听说过九鼎山的考验会很刁钻,但没想到竟然刁钻到这种程度,我若是不通过这个考验,就无法继续前进,但一旦接受了考验,一样无法寸进,真令人进退两难,也不知道历代先人有没有遇见这个测验……罢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要我回头是不可能的,即使无望到达山顶,我也要在十万阶留下自己的脚印!”

决心已定,苏仪坐到桌前,从烟海碑中取出了战国时期的古书,对照着其上的七国文字,逐字逐句地抄写三篇经文。

老者仍然平静如水,从他枯朽的面庞上瞧不出丝毫喜怒哀乐。

因为对七国文字很陌生,苏仪一开始抄写的极慢,虽然一心沉入笔下,但也仍然花费了足足四个时辰,才用秦国的大篆将《论语》抄写完毕。

离九鼎山结束还有最后一个时辰,但莫说是十五遍了,苏仪连第一遍都还没完成一半。

苏仪心里清楚的很,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抄完剩下的六遍。

“也许韩开等人遇见的是别的考验,也或许他们早已超过我,登上了更高的阶梯……算了,不想那么多了,做事要有始有终,既然已经开始了考验,我就一定要将其完美结束!”

苏仪激励自我,又开始抄写接下去的《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在先前的抄写过程中,苏仪早已借助过目不忘之能,将秦国大篆的写法烂熟于胸,因此得以加快速度,在三个时辰内便将两本书抄完。

大篆的笔划繁琐,再加上毛笔写字慢,两万多字的内容,苏仪足足抄了十四个小时!

九鼎山的入场时限早就过了,苏仪明白他已经就此止步在了十万阶。

但苏仪很快便将心中的遗憾压了下去,甚至不去考虑自己为何还没有被传送出小世界,只是全神贯注地写字。

七国文字虽然风格迥异,但也殊途同归,有着许多相似点,因此苏仪触类旁通,用更快一倍的速度将楚国文字了然于胸。

随后苏仪抄写第二遍,这一次只花费了六个时辰。

两遍抄完,一天已过。

“虽然心神不会觉得累和饿,但重复劳作真是令人昏昏欲睡,所幸我已掌握‘枕戈待旦’,倒是可以撑一撑,只是这老先生一动不动浮在天上一整天了,跟个木雕一样,难道也不觉得困?”苏仪心中腹诽。

第三遍的时候,苏仪用更短的时间掌握了燕国文字,而且书写速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快,只消四个时辰便将三经抄写完毕。

随后是第三、第四、第五遍……苏仪越抄越认真,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早已度过了几度宵旦。

而他对七国文字的学习和抄写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于在用齐国文字抄写最后一遍时,竟然笔下生风,一息就能写出数十字!

常人刚刚掌握书法一境“奋笔疾书”时,也同样是一息数十字,但他们写的却是简化后的隶书和楷书,和七国文字的繁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苏仪写完第七遍的《道德经》最后一句,本想长长舒一口气,但发觉到自己只是一道心神时,无法吐气,只感觉一口气憋在了心里。

“抄完了?”老者平静问道。

“抄完了,请问前辈,我抄了多久?”苏仪问。

“二十六个时辰。”

“也就是说足足过了两天有余啊。”苏仪发出一道无奈的叹息。

老者没有立绘苏仪的抱怨,而是看了看他堆放在一旁的抄卷。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苏仪,似是对于后者真能掌握生僻的七国文字感到惊讶。

之后,老者一挥手,四面墙壁与屋顶竟然迅速折叠起来,发出咔咔的声响,随后又转瞬间铺展开来,组成了一具比人还高的木衡。

“木衡”是天秤的早期形态,为“南阳五和圣”之一的商圣范蠡所发明,可以测重量、夺均衡,普遍运用于商贸与军旅之中。

只见老者又一挥手,八颗重达一斗的铁权跳入了木衡一端的盘子之中。

“权”就是后世的砝码,“权衡”一词,就是砝码和天秤的古称,后来也被引申出比较、审度等含义。

随后,五百多页抄卷如大雁飞舞,整齐地叠到了木衡的另一边盘子上。

苏仪咽了一口唾沫,感到略有些紧张。

所幸,八斗铁权与五百页抄卷形成了平衡,重量一致、分毫不爽。

“才高八斗,你可以继续前进了。”

老者点点头,与木衡、书桌一同消失。

苏仪这才松开了一直紧绷着的心弦,但又有一丝疑惑从心底弥漫而起。

“继续前进?我抄写了二十六个时辰,九鼎山之行不是早就结束了吗?”

苏仪疑云满面,看向山下,刹那间,他的脸色惊喜交加,变得无比精彩。

在苏仪的视野中,最快的韩开也才刚刚登上四万阶的平台而已,而一众项家子弟与韩修竹则紧随其后;苏仪很清楚地记得,他在登上十万阶平台、接受考验时,韩开才刚刚越过三万阶而已。

“若是韩开的速度一直没变的话,那从我考验开始到结束,岂不是才过了半个小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花了五十二个小时抄写三经,没想到时间流逝比例竟然达到了一比一百!”

苏仪顿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接下来还有将近五个时辰时间,或许他真有机会通过所有考验,登上山巅!

苏仪毫不犹豫,转身便走。

前方的云海翻腾不止,须臾之后,一条康庄大道从云雾中跃出,直通十一万阶的平台。

苏仪继续踏上攀山之路,这一幕被山脚下的许多仕子发觉,项家一行人更是喜出望外、雀跃不已。

“快看!苏弥天通过了十万阶的考验!”

“竟然如此之快?他才刚登上十万阶一刻钟而已啊!”

“真当令人赞叹!对了,历史上最快通过十万阶考验的是谁?”

“乃霍去病霍嫖姚也,但他当初所花的时间比苏弥天还多三成左右。”

“真不愧是千古十筹、一诗弥天!苏弥天之器量与才华,岂是韩开这等庸人可以比拟的?”

“胜利有望!”

项家人欢天喜地,但韩开的嘴角却涌起一丝苦涩。

他在先前一直诅咒苏仪在十万阶的考验中耗尽剩下的时间,这样他就可以稳操胜券,但他丝毫没想到,苏仪不仅没有受阻,反而又打破了一项纪录。

一丝无力感从心神中涌出,但韩开仍然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再次加快了脚步。

盏茶时间后,苏仪登上了十一万阶的平台。

那位老者又出现了,略过了打招呼的一步,直接开口道:“你已证明自己才高八斗,才学的考验三已过一,接下来是第二项考验,‘学富五车’。”

“请老先生赐教。”苏仪拱手道。

老者一挥手,周围景色再次变换,苏仪发现自己正身处于一间藏书大堂之中,而中央有五辆马车。

“此次考验你只要读书即可,读完一本书,便将其放到车内;直到填满五辆车,而马拉不动,即可通过考验。”老者说。

若是苏仪有实体,必然已经流下满头大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