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老虎,虽有偶见,数量极少,已近绝迹。
最后一头秦岭虎的记载:1964年5月末,地处秦岭腹地的佛坪县公安局接到山民报告,在一个叫龙草坪东河台的地方,有老虎吃人,最后直到六月份,在公安民警的协助下,将这只斑斓猛虎毙于枪下。
在当时人看来,老虎是一个具有很大威胁性的动物,在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就应该被毫不犹豫的除掉,这种想法无所谓对错,只是一代人的观念差异,只不过留给后人无限的遗憾而已。
林泽秋在空中发现的,正是一只斑斓猛虎。
秦岭虎,体大身长,头大而圆,眼大耳短,四肢粗壮有力,尾细而长。体长0.8~2米,尾长0.8~0.92米,体重约170~190公斤。全身被毛棕黄色,有光泽,夏季毛色较深,冬天毛色稍浅。满布许多短而宽的柳条状横列黑纹,每两条靠拢在一起,体后部黑色条纹多而密。
黑色条纹清晰,被毛短密。其**黑色条纹分两种类型:一种由颈后至背部中段处为单纹,长度一般在21~28厘米之间,宽度为1.5~2.5厘米之间;另一种由背中部至臀部,多为双条靠紧而两端又彼此连接呈环状的条纹,其宽度为单纹的一倍。尾部由尾基起均为双纹组成的“v”形覆盖,至尾尖及尾腹面为不规则的环纹及块斑。
秦岭虎颏、胸、腹部毛呈白毛。耳背黑色,中有一白斑。眉心的额上有数道黑色横纹,中间互相贯通,形似“王”字,故有“兽中之王”的尊称。四肢外侧浅黄,内侧略白,与森林的颜色极相适应,混似周围之草木,所以一时不易见之,故称“保护色”。每趾爪尖锐利如钩,如猫一样能屈能伸,行走时销声敛迹。齿具门、犬、臼3种,皆尖锐,犬齿特别发达,便于咬断野骨;臼齿利若锯齿,利于咬断筋肉,并破碎骨质。
这就是林泽秋记忆之中关于秦岭虎的资料,这次选定在秦岭体验一把大自然的风光,林泽秋自然提前查询了一下在秦岭中现在以及以前存在过的物种,其中就有秦岭虎的资料,对于林泽秋这个从小到大没有去过动物园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天大的享受,即便是林泽秋波澜不惊的心境,也忍不住激动了。
关于最后秦岭虎的记载,距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秦岭再也没有老虎出没的消息,偶尔一两次吸引了全国的秦岭虎消息,到最后证明是假的以后,带给国人的更多的却是失望和遗憾。
秦岭虎体魄雄健,色泽美丽,是国内唯一特有的虎亚种。不仅是著名的观赏动物,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皮毛锋整齐,条纹清晰,色泽鲜丽,可精制高级褥垫和昂贵的装饰品;其骨、肉、血、肚、肾、胆、睛、爪、牙、皮、须、粪等均可入药。
早在《名医别录》中,即将其列为“中品”。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虎肉益气力,治多唾;虎脂治恶疮、五痔下血;虎血壮神强志;虎睛治癫疾、小儿热疾;虎须疗齿痛;虎胆治痔疾和小儿惊痫;虎骨酒更是著名的国药。我国创造的虎骨酒,驰名中外,是治疗虚亏、风湿症和健骨舒筋的良药。
秦岭虎的个体大小与东北虎相似,而毛皮色泽则类似于华南虎,因此被一些学者划入“华北虎亚种”,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则是认为应该把它算作华南虎的分布区。
但是秦岭处于南北东西的过渡地带,四方物种交汇,这样特殊的地域,秦岭虎的亚种归属,研究虎的学者和分类学家,应该深入进行探讨。
近年,由于人类的开发和栖息地破坏,加之由于人为的猎杀倒卖,虎的数量在各地急剧下降。
国内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做过一次调查,野生东北虎总数不超过35只,华南虎包括秦岭虎数量更少。特别是华南虎现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再不及时挽救,就必将步巴厘虎、爪哇虎、里海虎之后尘,成为眼睁睁成为又一种绝灭动物。华南虎是国内唯一独有的一种虎,如果灭绝的话,就意味着世界上将永远失去它。
根据资料和一些离世以及在世的老猎人叙述,秦岭虎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多单居独行,不成群。雌虎和雄虎均有各自的活动“领地”,决不允许同类闯入其间,这就是所谓的“一山难容二虎”。
秦岭虎并没有固定的巢穴,大多漫游在海拔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山间密林和灌木丛生、野草繁茂的丘陵地带,而且多在夜间活动,为夜行性动物,日出前的晨昏时间活动尤为频繁。
秦岭虎的嗅觉发达,行动敏捷,极为隐蔽。不大会爬树,但喜水性,善于游泳,并喜欢在水中洗浴,从不远离水源。虎以草食性动物为食,主要食物是大型有蹄类动物。常以静伏、潜行等方式突然袭击捕猎对象。
秦岭虎雌雄平时互不往来,只有在发情期间才凑到一起,交配后又分开。有时雄虎会在雌虎身边停留至幼仔出生后再离去。一般在冬季11~12月至第二年春3~4月交配,发情求偶时的吼声与平时不大一样。妊娠期100天左右,每胎产2~4仔,幼虎出生后10来天睁眼,一个半月后开始跑动并练习吃肉,约半年后随母虎学习猎食,通常母仔一起生活1~2年才离开母虎,开始独立生活。
而林泽秋面前的秦岭虎,身长一米九左右,尾巴足足有90厘米那么长,而且还是一只母老虎,浑身透着一股慑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