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
作者:遥远之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71

见到突发异变,还留在勒克德浑身旁的护卫,皆稍稍一愣,便立刻嚎叫着,向着孙延龄部冲杀而去。 只不过,他们的行动还是晚了一步。原来,那孙延龄早想会谈崩,除了带着十来名护卫外,另带上了二百多名亲随军兵,这些人在昏黑的环境中一拥而上,顿时占据了极大的数量优势。而勒克德浑的护卫们,因为四下追杀溃兵,留在他身旁的不过五六人,故被孙延龄的部下瞬间斩杀。而远处正在追杀溃兵的记卫,在一片昏黑的环境中,很显然根本就不知道这里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故都没有赶回来。“孙延龄,你这狗贼,你果然还是要背叛大清,去投降李啸这厮了……”被一众孙延龄部下团团围住的勒克德浑,他嘴中淌血,向孙延龄艰难地说道。“哼,勒克德浑,本官给过你机会,然你不识时务,不肯逃走还要死命对抗下去,非要置我等于死地,本官又何必再向你效忠!”昏沉的暗夜中,孙延龄的面孔,有如狰狞的魔鬼。勒克德浑噗的一口鲜血吐出,大量失血的他,双膝一软,跪在地上。“汉,汉狗,你们这些无耻的汉狗,我勒克德浑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你们这些首鼠两端的家伙,给及时除掉……“勒克德浑喃喃低吼道。孙延龄发出两声刺耳的冷笑,厉声道:“哼!废话少说,在向唐军投诚前,本官有一物,要从你这借用。“勒克德浑一愣,还未说话,孙延龄话语冰冷地说道:“本官要借汝头,给唐军献份投名状!”他话语未完,手中的腰刀已是迅疾砍去,只听得卟哧一声轻响。勒克德浑的脑袋,象一个弹簧玩具一样,从脖子上腾地窜起,带起一股飙飞的血柱。然后,那无头的尸体,有如一个柔软的面袋一样,软软地倒下。这颗血淋淋的脑袋,从空中划了道弧线掉落时,被孙延龄一把抓在手中。抓着那两条油腻的小辨子,望着勒克德浑那血糊糊呲牙咧嘴的脸袋,孙延龄脸上划过一道冷笑。“传本官军令,立刻打出白旗,向唐军投降。”“是,在下遵令。”当看到,在远处的灯火中,大片的白旗打起之时,李啸立即下令停止射击,唐军才及时的停止了这场纯属一边倒的杀戮。孙延龄高举着勒克德浑脑袋,带着手下高高舞动着白旗的近两千名汉军,大步冲来,向唐军投降。“这位将军,你们主将是哪位?本将早慕唐军大名,今天来降,实是达成宿愿啊。现在已斩旅顺城中主将勒克德浑首级在此,算是我军的一点投名状,请将军笑纳。”孙延龄一脸笑得稀烂地,将手中那颗血糊嘶拉的勒克德浑头颅,双手高高举起,献给正端坐在马背上的唐军兴中镇主将田威。田威冷笑一声,接过头颅后,也不多话,迅速喝道:“你们既愿投降,我军亦可收纳,那就且为前军,去剿灭城中尚不投降的满蒙军兵,这才算是真正的纳了投名状。”孙延龄此时哪有讲条件,立刻高喊一声带着手下军兵,转身复为唐军前部,一齐向已是乱作为一团的清军兵马,砍杀而去。与此同时,孙延龄让手下的军兵中懂满语者,不停地高喊劝降话语。“各位兄弟,现在勒克德浑已死,我等死战下去,又有何益。现在汉军已降,尔等还在抵抗作甚,请速速放下武器,投降天兵,方有活路啊!“随着汉军的连番喊话,原本就再无战心的满蒙军兵,顿时纷纷跪地请降。主将已死,场面混乱,又是一片昏黑,就在想逃跑都看不清路,到这个地步,不投降,难道具还有别的办法么?这场完全一遍倒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这场唐军几乎没有伤亡的战斗,清军全体死伤人数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人,包括投降汉军在内,总共有五千多兵清军,成了唐军的俘虏。在一束束高举的火把照耀下,李啸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勒克德浑血淋淋的脑袋。他看到这颗脑袋,是从脖子正中砍断,断面极其平滑,那勒克德浑的脑袋虽被砍下,却是怒眼圆睁,满是血污的脸上,是极不甘心的表情。李啸心下冷笑,这个勒克德浑,估计是原本想着,要为自已的兄弟阿达礼报仇,现在倒好,仇没报成,自己业己送命,这下,兄弟二人,可以地狱中好好地叙下旧了。这时,作为这番战斗中,能及进反正立功的大功臣孙延龄,被两名唐军士兵带领,一脸谄笑地向李啸走过来。“在下孙延龄,拜见唐国公李大人。”伏跪在地的孙延龄,一脸巴结而恭敬的神色,大声说道。“哦,原来你就是孙延龄啊。”李啸端坐在马上,脸上带着一丝揶揄的笑容望着他,淡淡道:“你先前随孔有德那贼厮叛明投清,虽有大错,但此番能及时反正,率部重投我军,也算是大功一件,就先前过错,本公就既往不咎了。”“多谢唐国公,多谢李大人不杀之恩。”见李啸承认了自已的功绩,对自已与下属部下不加惩罚罚,孙延龄一脸喜色。“好了,那等明天,你就和你部一齐乘我军船只返回山东吧,至于那些投降的满蒙军兵,则全部罚为苦役,挖矿效力。”李啸进一步下令道。“好,在下现在已投唐国公,早是随李大人处置安排。”孙延龄大声禀道。“嗯,你且退下吧。”“谢唐国公。”在孙延龄诺诺而退后,李啸长长地吁了口气,脸上不禁泛起笑容。好么,从下午下船来,到这天黑时分,不过两个多时辰,自已便一鼓作气地,将这个号称辽南最坚固的旅顺城给打下来了。这攻城速度这么快,倒还真让自已足以得意一番呢。不久,监抚司的统计名单也报了上来。据报,此城中,共有各类百姓近五千人,以汉人为多,其余的满蒙居民约有近千人。另外,城中缴获了黄金二百余两,银子两万多两,绸缎皮货等物约三百匹,各类军械盔甲无数。李啸立刻下令,让城中百姓,好好打点行装,准备明天天亮后,便与投降的军兵一乘船返回山东。而缴获的银子与武器,也一并随船装运回山东去。当天晚上,李啸在旅顺城中官堂住下,却没有立刻休息,而是紧急召见了兴中镇镇长兼甲营营长田威,以及甲营副营长陆展材二人,一道来官堂议事。这甲营副营长陆展材,原是辽东流民,最早从锦州城外,当时形如乞丐一般的他,因身体还算壮实,被选入李啸军中,后来又随着李啸南渡渤海,来到山东赤凤堡。陆展材在李啸军中,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实施军阶考核制度后,被评为枪兵上士的他,从此受到李啸关注。后来,平流寇,打鞑虏,平吕宋,定新几内亚岛,陆展材一步一个脚步,从枪兵上士起步,到甲长,哨长、总长,最终提拔为兴中镇甲营副营长。对于自已现在的职位,陆展材十分满意,对李啸堪称感恩戴德。烛光摇摇下,一张硕大的牛皮地图前,三人围桌而坐,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行动安排。“李大人,那我军又要如上次那般,先扫荡金州,再去攻打复州吗?”田威轻声问道。李啸点了点头,认同了他的说法。“嗯,就如上次一般,明天起,兵分两部,一部以骑兵为主,由展材率领,先在这金州城外纵兵大掠,另一部以火器与步兵为主,由本公和田威亲自率领,北上攻打金县。金县若克,则再折向西北往攻复州。”听了李啸的命令,田威与陆展材二人,皆起身称诺,大声领命。接着陆展材以一种颇为犹疑的态度,向李啸轻声问道:“唐国公,若金复两地的清军,吸取了上次被我军偷袭的教训,眼见得我军再度攻来,便立刻弃城而逃,那么,我军又当如何?”听了陆展材这些话,李啸不禁皱起了眉头。以下为防盗。朝廷对赵参鲁的处罚并没有吓住言官们,明朝的士大夫中,很有一些骨鲠之人。赵参鲁在上疏中对张居正仅仅是影射,而紧接着三个言官,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字行之,徽州婺源人)、河南道御史傅应祯(字公善,江西安福人)、巡按辽东的御史刘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上疏批评新政,炮火一个比一个猛。尤其让张居正伤心的是,傅、刘二人是隆庆五年张居正当考官取中的进士,是不折不扣的门生。明代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近乎父子,为此张居正很愤怒地说,二百年来无门生弹劾老师,这样的事情竟然让我碰倒了。余懋学在奏折里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存敦大”,要对下面宽厚一些,考成法使官场之风变得十分冷酷,国家元气大伤;二是“亲謇谔”,即要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三是“慎名器”,要赏罚分明;四是“戒份更”,不要轻易变更祖宗之法;五是“防谀佞”,内阁不要胡乱称赞司礼监太监。每一条都是针对张居正而来。而刘台更干脆,指名道姓批评张居正,奏折的题目便是《恳乞圣明节收辅臣权势疏》,言辞十分激烈,说,“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易称。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务。其时官阶未峻,无专肆之盟。二百年来,既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自高拱被逐,擅威福三四年矣。”“阁臣例无印信,衔列翰林,翰林之职,止备顾问,从容论思而异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并进一步发挥,说巡按御史巡按各地,进行监察,不是特大的官员违法案件,一般不派出。因为挑选的人很精明强干,授予的权力较大,各地官员大多知道顾惜名义,不至于太狼狈不堪。即使是都察院对御史也是有统无属(用现在的话来说,最高监察部门对督察各地的御史是业务指导,并不是他们的直接上司),如此是为了不对御史控制太多。现在张居正用考成法控制了监察官员,权力集中于内阁,没有了独立性,负责监察的给事中、御史谁愿意冒着丢官甚至生命的危险,直言为政的过失呢?这番话和现代比较,依然有其价值。如果美国没有独立检察官制度,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那点事,独立检察官能穷追不舍么?刘台的立论法宝是祖制,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创立的不设宰相的制度,为了显示自己是大公无私,他还特意强调:“臣举进士,居正为总裁。臣任部曹,居正荐改御史。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讼言攻之者,君臣谊重,私恩有不得而顾也。”这当然也是政治上相当正确的手法。刘台在上疏中所说巡按御史的权责,如果看过传统戏曲的人想必不陌生。许多戏曲中总有类似的情节,富小姐后花园和穷书生一见钟情,赠书生钱财上京赶考,书生高中黄榜,点了八府巡按,拿着尚方宝剑,替天子出巡,有先斩后奏之权,回来后和小姐完婚。《玉堂春》中的苏三,被洪洞县的商人买回老家做小妾,遭遇冤案,被判死刑,如果不是她在南京青楼时有过数夜情的王公子,中进士后作为御史巡按山西,她不可能苟全性命。这样重要的监察权,现在要受到内阁的控制,搁谁也不愿意,御史们道理说得都挺好的,但不能不说有利益之争的成份在里面,屁股决定脑袋,身为言官,当然要想方设法保卫自己的话语权。对言官们的密集炮火,张居正当然要反击,尤其是对背叛师门的学生,一定恨得咬牙切齿。张居正和弹劾他的言官之间,处于实力极不平衡的状态。一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得圣眷的宰相,而另一方是几个职位低、资历浅的言官,徒有一身胆气。双方交锋的胜负,估计这些上疏捋虎须的官员们事先知道自己的下场,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还是很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