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百禽道人
作者:掌中芥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36

百禽道人公冶黄心想眼前之人身高不过三尺相貌也极为年幼绿青瞳碧眉修目这些特征也是极为显著只是自己偏就想不起来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

自己最然僵坐七十年但日常神游也算不上孤陋寡闻况且看其人法力甚是高强否则也取不出冰蚕绝不是七十年可以成就的。

但七十年前的老一辈自己就算不认识也定有耳闻万不会一点印象也没有好生奇怪。

心中虽是疑惑脸上却没有显露出来只是笑笑说到:“贫道仓促之间匆匆叫住道友还勿见怪只是道友法号如何称呼恕贫道眼拙不曾认出。”

季博暗笑道肯定没人认识现在的自己就是绿袍老祖变化可不是一般的大“我乃百蛮山阴风洞绿袍老祖不知叫我所谓何事。”季博打定主意故意装傻的应到。

绿袍老祖….公冶黄听到这个名号可是陡然一震此人昔日虽未曾蒙面但听说纵横南方二三百年乃是魔教中有名的能手。而且闻说凶残暴躁无比凡事只为自己从不论他人生死。没想到他居然也会知晓这莽苍山阴风穴之内藏有冰蚕并且还取了出来。自己想借用之念恐怕已无希望。

心念一熄顿时人甚无精彩的躬躬手说道:“原来是绿袍道友贫道久仰大名就此告辞。”说着就欲离去。

季博急喝一声:“且慢。”

闻言公冶黄身形一顿缓缓转过身来问道:“不知绿袍道友还有何事?”话虽客气心中却不禁暗暗打起精神来此人凶残莫不是想施毒手自己却也不是如此随意捏拿之人….不由暗自准备好。

季博明知故问自弄玄虚的问道:“道兄难道不是为了这冰蚕而来。”

公冶黄见季博言语颇有几分调侃之意忍不住沉声道:“此物已为道友所得贫道不敢妄想就此告辞。”此番得宝未成心中本就有些懊恼再闻此言语气多少有些不快

“那么我把它借给你怎么样?”季博此番颇有玩味的笑道。

公冶黄身形一顿心中甚是矛盾明知道冰蚕借与自己定是有所求而魔教中人所求必无好事但无奈此物实在是关乎之后功行甚深无它恐怕日后劫数难顾…罢了自己向来好恶由心此番也还管它正邪作什且先听听他怎么说。便开口问道:“道友休要寻我开心如肯将冰蚕借我自然甚是欢喜只是这样一来不知道友还有什么说法就且一并将出来吧。”

季博笑道:“道兄还真是知我甚深我知道道友功行将满飞升在即别无所求只有一事就是希望道友回去之后闭关修行不要再问世事直至飞升尤其不要与峨嵋派等一干人有所往来可好。”

公冶黄一愣万没料到季博所求居然仅就如此而已不禁有些疑惑的问道:“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季博调侃道“莫非道友还想做什?”

哈…哈…哈…公冶黄大声笑道:“这本就无甚困难贫道素来与人无所交往如你所言又是飞升在即此番回去闭关乃是应该。不过你既然说了贫道自然不近飞升绝不出关更不会与什么峨嵋来往的。”

季博闻言也自笑道:“那就有劳道兄了。”说着就将冰蚕递了过去。

公冶黄接过冰蚕又作揖笑道:“道友厚德日后必报。这冰蚕飞升之前我定会亲自送与百蛮山。那我就先行告辞了后会有期。”说完大袖一挥平地升起一幢墨光飞遁而去。

“后会有期。”

季博之所以这般容易的便把冰蚕借与公冶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对此人还算看得顺眼。心中本以为这冰蚕对公冶黄他年成道关键至极暗想不是明借定会强抢。

谁料他既未借也未抢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一些本性还是颇为正经而且又没有一般正道中的那种正邪不两立的观点虽有好恶却与己无关。最重要的是此人实力颇强日后对峨嵋派还有甚多益处所炼墨龙剑更是邓隐的克星。故此乐得借机结个善缘顺便阻隔峨嵋派方外的力量。

而且就凭公冶黄为人冰蚕日后自会归还现在落到自己手中反正也没什么特别的用途。况且本就是抱着不与峨嵋方便的态度来的就此更是达了目的。

这样想想季博心中那口恶气才方自稍息。

原本准备就此回山转念一想司徒平在上次辛辰子作乱之时也甚是忠心最后连那家传的聚奎剑也被化血神刀所断化为凡铁。

可惜自己不擅炼剑之术否则倒也可以给其祭炼一柄。

也罢既然想起此事干脆就去寻柄好剑给他省得日后丢了自己的面子不打紧要是连他的小命都丢了….

仔细回想了一番原著上乘的飞剑原先好像此地莽苍山就藏有两柄一是紫鄞剑一是青索剑。不过这两把剑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想打过主意盖因两者皆是峨嵋派的传家之宝就算拿了先不说能不能用那峨嵋派三仙二老恐怕是立聚百蛮山定要把自己活活给炼了。

更何况这紫青双剑乃在长眉入道之时就已带在身边几百年禁法炼制非独峨嵋派本家心法不能运用外人夺去了不仅没用甚至可能还会反克自身。

所以在季博看来这紫青双剑除了峨嵋派的人对谁来说都是垃圾得不能再垃圾的宝物可是偏偏有很多人不知就里妄自盗剑真是可怜。

不过记得终南山还有一处藏有三柄宝剑名曰三阳一气剑乃汉未仙人张免炼魔之宝。三剑一气动一随二威力甚大。而且此刻应该远远早于出世之期便想前去看看。

原本自己不会剑术拿剑无用反是累赘便未曾想这方面去否则依照季博性情早已取回。

终南山又名地肺山千峰叠翠壑幽谷深不仅仅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还是七十二福地第一。

自古以来先人前辈在此修行者众多遗迹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