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汽车行李箱货物出售
作者:血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08

8月13日,张楠三人在萨福克郡那位帮助买房的房地产商的陪同下,出发前往自己买下的那处小农场。

从萨福克郡的郡治伊普斯维奇镇出发,一出镇这一路上就可见与华夏风格迥异的美丽村庄、古色古香的乡村房屋。这些带点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浓浓的英国小镇、农庄风味让3人感受着英国乡村、自然的气息,算是英国乡村的特有魅力。

“很干净!”关兴权看着车窗外闪过的景色说道。

成片的草地与夹杂其间的树林,还有点缀在其间的点点农舍、草地上零星的家畜,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

“英国乡村给人感觉似乎特别干净,这其实是气候特点占了很重要的原因:这里虽然干净,但粮食产量比不上我们那边。我们那就是再怎么整治,环境感官和英格兰或者苏格兰是没办法比的。”

张楠指的是华夏东南部的气候特点,不可能给人“非常干净”的感官,没办法,有得总有失:英国这边的土地可养活不了华夏那么多的人,都被人说是只长草不长树。

气候夏季没有炎热,那粮食产量就上不去。

“川藏线两边不少地方也感觉特别干净,气候原因。”

项伟荣插了一句。

张楠同关兴权都点点头,他们都见识过雪山、草地给人的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车子开出镇子才几分钟,张楠看到路边的一大块绿地上停着一大片汽车,人还不少,似乎还摆着非常多的摊位。

“约翰,那是‘汽车行李箱货物出售’吗?”

约翰就是那位小房地产商,这会开车的就是他。

“是的,艾伦先生。”

“如果今天行程不急,我想先去那边先看看。”

约翰一听,道:“当然没问题,我家里刚要配两个摔破了的盘子,正好也去看看。”

说着就将车掉头,开到路边绿地上大家停车的地方。

这是来买东西的人停车的位置,“地摊”还在几十米之外。

很有意思,这里虽然是纯粹的野外,但还有人专门负责收费:来买东西的每位收费20便士,如果要摆摊,小车一辆2英镑的摊位费。

“这钱难道用来保护这些草地?”张楠掏钱时心里想:因为英国似乎到处长草,还感觉特别平,就不知道一年到头需不需要保养一两次、施施肥什么的。

4个人给了枚新版的1英镑,还找回来一枚20便士面值的硬币。

张楠掏的钱,约翰也没客气。

“每个星期天都有这样的市场,一开始是有人把家里用不到的东西拿出来卖,不过现在很多来摆摊的都是半职业的商人,还有些二手货商店的人也会在休息天来。家里缺点什么,来这里逛逛一般都能买到。”

看到张楠三人对于这样的汽车后备箱市场很感兴趣,约翰在边上热情的做着介绍。

和美国的地摊市场不同,英国人摆摊会把摊子直接铺在汽车边,有条件的还会放上折叠桌子,不过有几位甚至就将货物直接放在打开的后备箱和车顶上将就了——这让张楠想到了20多年后华夏那些开着车,同城管斗智斗勇卖衣服、鞋子、包、毛毯的汽车小贩。

这里卖什么的都有,不仅仅只有旧货:有个老先生卖的是蔬菜,张楠看着都很新鲜,据说都是摊主今天早上从自己家院子里摘下拿出来卖的。

黄瓜,萝卜,小葫瓜,还有盆栽的香料,薄荷叶,葱,香菜一共有个十多种,摊主太太还他边上卖自己家做的果酱。

而且看得出来这位夫妻今天的生意不错,边上都有不少空硬纸盒子,看来已经卖掉不少了。

看到有人直接拿着根青瓜在啃,张楠也买了四根:摊主说都已经清洗干净的,可以直接吃。

一人一根青瓜直接啃着走,看来边吃东西边逛市场的习惯在全世界都有,乡村嘛,哪有那么多讲究。

不像伦敦,不大可能在街上看到有人啃青瓜,最多边走边吃个汉堡包。

张楠是很喜欢逛这种二手市场,不仅仅可能淘到点东西,还有点像赶集的感觉(剡县老家那边叫做“交流”),亲切。

听约翰说这样的集市一般早上7点就有了,中午1点结束,不过有得摊主会很早收摊,因为还要赶到其它城市或者小镇去赶下午场。

因为有的城市的“汽车行李箱市场”是在下午才开始,所以那些比较专业的职业、半职业摊主就会像赶场一样的去其它地方再摆摊。

这会张楠就看到一位专业的:一个年轻人车边大塑料布上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工具,绝大部分是电动工具,看着有新的也有二手货。这摊主这会正打算收摊搬货,估计要去赶下一个场子。

东看西看,这儿连卖二手儿童推车的都有!

约翰今天的勇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东西:花了3磅买了两只英国名牌瓷器“皇家艾伯特”的盘子,说是可以拿回去配套。

英国人比较严谨,家里一套名牌瓷器要是不小心破了一两样,如果有机会就会想着把它们配齐,在这样的行李箱市场里就常能配到——甚至一个茶杯盖子找不到了,你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相同型号的盖子拿回去配。

张楠对新的东西不感兴趣,还好这里能勉强算得上古董的物品也不少,比如有摊位是专门卖英国各时期银器的。

张楠看到有一套纯银的勺子很不错,看着花纹似乎有点年头了。

标价也只是这会国际银价的一倍多点,不算贵。拿起来一看,每个勺子的勺子柄上都有相同的纹章,半天没看懂。

约翰也拿起一个看了看:“看不出来,银器的纹章太复杂,搞不明白。”

摊主说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应该是伦敦那边的工厂的制品。

反正也不贵,张楠就买了下来,还同摊主聊了聊。

做成生意的摊主很热情,有钱赚嘛!噼里啪啦对着三位亚洲人游客介绍一大堆英国银器的知识,听得张楠脑子差点打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