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3吨!
作者:血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13

刚才早已经让王德彪带过来一堆的锄头、铲子和麻袋——用挖机斗来个几下是省事,但保不准会挤坏些古钱,作为一名资深的钱币爱好者,张楠可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对着上头喊了声:“来几个有力气干活的,开工了。”

几个保镖互相一看,阿廖沙第一个脱了外套下了土坑,还有刘文栋和裘波。

这边夏米力和卡里米也打算下坑,结果被项伟荣说了句:“你们两个就算了,都不知道锄头怎么用,在上头看着。”

坑里的关兴权对张楠嘀咕了两句:那两位家中是牧民,压根就不会干农活,班长这是怕土没挖出来,反而把人脑袋给开瓢了。

王德彪自认有把力气,自告奋勇下坑,这时也得好好表现一下。

“要刨土我来!想当年咱也是建筑队的土方冠军!”

王德彪今年三十六七,不过一身横肉,有的是力气。

用不了这么多人拿锄头挖,不然挤在一块会砸人脑袋。

张楠示意大家先别动家伙,而是先把少量散落的铜钱往麻袋里装,清理的差不多了才道:“德彪,你有经验,先把上头的土刨了。”

刚才挖斗轻刨了两下,这个窖藏坑就已经露出了三个边:王德彪干活很有水平,绝对是精于挖土还干惯农活——不是用挖的,而是刨。

没两分钟,另一个边角也完全露了出来。

看到王德彪干得差不多,项伟荣在边上蹦出一句:“这,这好像个短棺材!”

“还真像,就稍微宽了点。”回话的是王德彪。

短棺材,骂人话!因为以前如果有小孩早夭,使用的棺材会特别短小,所以这三个字是在吵架时咒人家短命的。

眼前的窖藏呈现长方形,长度大概有个一米五,宽度有70公分的样子。

张楠俯下身仔细看了看窖藏边缘,还掏了点霉烂的东西出来。

“这是个皮箱,皮革已经烂得差不多,还有铜的金属搭襻。”说着把一个长满绿锈、都烂穿了的铜搭襻往边上一丢,“这些铜钱原本应该是用合股的棉线贯串,这会都已经差不多烂光了。”

铜钱排列整齐,有一定的规律,中间还有少量霉烂成黑褐色的棉线的残留。

“好了伙计们,带上手套,搬!”

工地里绝对不缺白色的劳保手套,人手一副,大捧大捧的往几个麻袋里装。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了装了二十几袋:其实每个口袋也就装了一点点,装满了根本搬不动,就这样每袋都有个上百斤。

张楠爬上土坑,发动挖机。

一看这情形,坑里其它几个连忙作鸟兽散:张楠的技术显然还没得到大家的认同。

放下挖斗,几个人再把麻袋装铲斗里,手脚一动,轻轻松松就把成吨重的铜钱放在那辆自卸车上。

可不敢倒,又得有人爬上车把麻袋从挖斗里拖出来,在车上堆好。

坑里的人接着往窖藏的四边刨下去一截,不漏过任何一枚散落的,然后接着干。

两个来小时,张楠都开了三趟挖机,这窖藏才见底!

这会坑里的人身上都都粘了不少土,最积极的王德彪更是快成了泥猴。关兴权又去拿来金属探测器查了一番,没留下一枚!

“阿楠,这趟可比上次在药厂多多了,我看至少三吨!”

“这么多?怎么估算出来的?”

记得那次最终新闻爆出来是两吨的样子,大约五六十万枚。

“每个麻袋至少100斤,我们装了61袋,会有3吨,错不了。”

王德彪说得很自信:职业原因,他对重量的估计很有点把握。

“我-草!”

“啊?”

“没说你,我说没想到有这么多。”

其实这会张楠想的是那多出来的一吨铜钱的事:自个和电视台的朋友那次其实也没买多少,看来反应快、手脚更快的人还更多!真是闷声发大财,自己还不算最有能耐的。

就像在五台那次,就算你公安能耐再大,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东西都不失散。

都挖完了,当时埋藏这笔钱的方式也显露无疑:钱币是装在一个皮箱里,先把皮箱埋进长方形土坑,然后再往里边放铜钱。

皮箱长度有一米五、宽70公分有余、深60公分多点——这是个超级大家伙!

土坑四周并没有用砖砌,埋得也并不深(600年的漫长时间地转星移,这一块土地地势低,似乎发过几次大水,表土上有个几十公分的新淤积层,这点从土坑边缘断面上能够看出来。),当初似乎埋藏的比较匆忙,估计情况已经比较危急,不然会用砖头或石板弄个“小房子”的。

话说这么大的皮箱可真少见!按照如今民航飞机登机行李箱尺寸55乘40乘20公分计算,这只皮箱的体积至少相当于14个那样的行李箱那么大!

窖藏塞得海海满满,铜钱根据朝代、品种不同,基本上都含有1到3层不等的铅:一般皇朝国力越强盛,这制钱里的铅含量就越少,反之越多。

有些烂钱、劣钱的铅含量都会多到离谱的程度。

不过这一窖藏的钱币质量都还不错,基本没有劣钱。

整个皮箱内部体积差不多有个0.7立方,因为铜钱加铅比重比纯铜还重,至少比重9。

这样一算,要是这么个长方体是实心铜块,重量都过6吨了!

整齐堆放的铜钱当然不可能是实心的,但还真是差不多有个3吨!

3吨!张楠真是知道这批窖藏铜钱的珍贵:涉及西汉、新莽、唐以及五代十国的后周、前蜀、南唐等各国,还有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军阀小朝-廷的也多。

最早为西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最晚为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铸的“洪武通宝”,前后长达1500多年。

虽然以宋代铜钱最多,但总体珍惜程度绝对全国第一!

这边活差不多干完,项伟荣问了句:“大概有个多少数量?”

去年那200多公斤就够夸张的,到这会都还没分门别类清理完毕呢,这次更是多得夸张。

张楠摇摇头,“不好说,至少六十万枚以上,各种制式太多。折一小平钱、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都有,每个朝代、品种还都有区别。

像洪武的当十大钱重34.4至37克,洪武当一小平钱重3.4至3.6克。北宋的大观通宝折十钱又只有18克的样子,而西汉的四铢半两只有2.2至2.8克重。

还有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到宋太祖开宝八年才正式停铸的开元通宝,从1.7克到5克的都有,通常重4克的样子,品种太多,根本旧没法子算清楚。”

不过项伟荣还是算了算,“就算它每个4克,那会的价值都按数量算,不管它到底折几,这都15万铜钱了!”

“这么算也行,就少了点。大约1500贯,绝对土豪!搁在明早期,这是一户比较富裕的平民四五十年的生活费。”

这时天色昏暗,天快要黑了。

表哥张洲也已经回来,而那个充当食堂的大棚子里也已经做好了晚饭。

洗刷了一下,吃完饭就连夜回剡县。

这里有还有个大“包厢”,就是用塑料雨布围起来一块,张楠这一群人就在这里吃饭。

王德彪在吃饭当口都还在好奇这么多铜钱是为什么埋掉,张楠知道他不是想要什么,只是单纯的好奇,就边吃边给大家做了下最简单的古钱知识科普。

“明代一开始喜欢用纸质的大明宝钞,前期由于铜料匮乏,朱元璋就允许前朝旧钱和当朝制钱相同使用。到了洪武八年,就是公元1375年恢复使用纸币期间,钱钞并行。

后来私铸钱太多,到了1394年,朝廷就命所有铜钱不得使用,一律换大明宝钞。

不过,由于铜钱实价高于宝钞,民间就把铜钱存放起来以备后用,这可能是该批铜钱的埋地底下的原因。

至于埋藏时间,我推测在洪武廿七年,就是1394年至明永乐九年、1411年之间,那年明成祖朱棣始铸永乐通宝钱,早先埋着的铜钱又可以拿出来用和兑换新钱。”

“纸这东西就是真金白银靠谱。”

王德彪有点感慨,看他那幅满脸横肉还搞得大发感慨的样子张楠就想笑。

“没有足够的信誉做担保,滥发纸币只会贬值,老蒋那会干得更过分,所以我们华夏人就认银元。”

张楠笑着回答。

自个还有点事没说:“西溪窖藏”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收藏的全部是铜钱,没有夹杂铁钱、金、银,而且无论哪个朝代的铜钱,这品相都非常好,就没有磨损严重的。

有人因此猜测,也许是某一位明朝铜钱爱好者的专门收藏。

“明代也是一个收藏盛行的朝代,不过真要是这样,这玩家比我玩的还疯!”

心里想想,没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收藏那么多洪武通宝干嘛?

“对了阿楠,老话说‘腰缠万贯’,这里就3吨,那还缠个毛,一辆自卸车都拉不走!”

“比喻比喻,你可以带黄金呀,不过也不轻,万贯差不多有个10多斤。”

看到王德彪在那里沾了点黄酒在桌子上画着手指头算,张楠道:“别算了,算不清楚的。有人研究说在华夏,这金银的比价从公元1600年前后的1比8上涨到18世纪末的1比20,而唐代的时候白银更贵,估计能有清代的10倍以上。

清朝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贯钱、一千文,那会之前的清朝白银多,出口的比进口的东西要多得多,每年都有大量白银流进华夏;

不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鸦-片贸易给整的,白银外流。

咸丰年之后银价更是猛涨,那会白银外流,比价最高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不过从这里就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近几百年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至1500文铜钱,那时候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不过我们江南这,还有老京城的人对一吊钱的说法又不一样:1000钱我们只会说是一贯,常说的一吊钱只有100文,和其它地方的‘一串’是一个意思。”

“反正很多!”

王德彪也不算了,算来算去一团浆糊。

“如今金银反而便宜了,工业化大规模开采,特别是白银产量极大,因为很多工业制造上要用到,比古代的实际购买力要小得多。”

说到这,张楠扒拉了两口饭,“和你说两个故事就能明白这铜钱那会的价值,《红楼梦》里第36回写到过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一段谈话,是关于丫鬟们的月例、就是工资的。

王夫人问丫鬟的月例,凤姐说:老太太屋里八个大丫头每人每月一两,宝玉屋里的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一吊钱,佳慧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五百钱。

又因为袭人是贾母的人,月例从老太太那边领一两,王夫人心里又定了袭人以后当宝玉的姨娘,就是小老婆,但又不便张扬出去,就和凤姐说以后就从她自己的二十两月例中,拿出二两一吊钱给袭人。

曹雪芹那会是把一两银子当两贯钱在算,1贯1000枚铜钱,那会晴雯他们的月例可不少了,这埋铜钱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一次能埋1500贯,有钱。

对了,明朝时候的戚家军士兵就算饷银足额发放,每天是三分银子,一个月都不到一两。

还有《水浒传》第26回里,武松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心想足够他父亲用三五个月了,可见一两银子就够平民生活个把月。

1500贯钱是宋朝平民四五十年的生活费,如果这些钱是一户人家的全部资产,那么这户人家应算比较富裕的殷实人家。”

至于如今这么多铜钱会值多少,王德彪已经感觉大概会比废铜贵不少——不过靠着张楠这尊大神他赚钱都赚翻了,就算再多也不眼红。

至于其他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事,就打算好好干好自己的工作,反正张楠不会亏了他们的。

……

吃完饭,和两个表哥同王德彪再交代了一些饮料食品公司的构想,众人就打算连夜反回剡县。

“一等厂房完工,几条生产线就能到位。易拉罐和塑料瓶饮料生产线都从美国进口,只有软包装的是国产的......”

听着张洲的话,张楠也只能心里吐吐槽了:饮料是自己生产,但这软包装的包装壳子都要自己购买原料后自己造!

这东西如果附近有生产厂家,那就能不弄这条生产线。

但杭城附近就没有,有的还在粤省那,加上运费的话还不如自己直接弄条生产线,还不会受制于人。

交代完公司的事,永强开那辆自卸车,一同上去的还有李攀峰和一名原本就在工地的剡县籍司机,明天他会把车开回来。

林明成了林肯车的驾驶员,四辆车回家。

晚上车速压根开不快,那辆卡马斯55111拉着3吨东西,跑得比切诺基和林肯车都还欢——苏联猛兽马力大,名不虚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