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重新思考
作者:七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37

对于施进卿的话,在场的人都十分震惊,不过他们震惊的原因不同。

对于在场的礼部尚书陈迪和侍郎来说,他们震惊于施进卿之前的时候竟然撒谎了!之前礼部当然也问过了现在三佛齐国国的国君是谁,但是那时施进卿随口说了一个三佛齐国前任国王儿子的名字,但是今日却又说是一个汉人在当国君,这完全可以算作是欺君枉上的行为。

陈迪当即就开口训斥道:“前日我礼部官员询问你现在三佛齐国国君是何人,你所说的人与今日不同。你可知,你犯了欺君之罪!”

允则震惊于他所说的后一点。不,他并不是吃惊于有一个汉人在当三佛齐国的国王。允记得前世看史相关的资料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见过流落南洋的汉人为国王的国家,暹罗后来史上有名的郑信也好像是华裔出身。

允震惊于他说‘三佛齐愿意内附大明’这件事。除了被架空的傀儡以外,还没有哪个国君会真心实意的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力的。伊丽莎白二世都八十多了还霸着国王之位不撒手,哪怕其实她也没有太多的权力。

所以允不太相信施进卿所说的这件事。他正想说话,施进卿先跪地辩解道:“小臣当时如此诉说实属无奈,还请陛下恕罪。”

陈迪又要说话,允拦住他,对施进卿说道:“你所说前后不一,朕如何可以相信你?”

施进卿扣首说道:“陛下,小臣今日所言,句句是实话,绝非虚言。陛下若是要治小臣欺君之罪,小臣绝无怨言。但是三佛齐数十万百姓万请陛下一定不要置之不理!”

允问道:“满者伯夷国若是覆灭三佛齐国之后,难道会屠灭三佛齐国的百姓不成?”允现在不大相信会发生这种屠杀。陈迪也不太相信。

施进卿又扣首说道:“陛下,满者伯夷国乃是供奉真神教的国家,我三佛齐国的百姓大多信奉佛教,满者伯夷国一定会对我三佛齐国百姓不利的。”

好吧,听了施进卿的这话,陈迪还是不信,但是允已经信了。这个时候按照西方人的说法,还是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与正教)与真神教还是很野蛮的,西班牙人高举着十字架杀光了伊比利亚所有的真神教徒,真神教徒在其他地方也进行屠杀,一丘之貉。

所以允相信了施进卿的话。不过允还是说道:“你先退下,朕之后宣旨给你。”因为事情有变,允还需要在思考思考才能做出决定。并且即使是他已经有了决定,也不能就这样在藩国使臣面前就说出来。

施进卿无奈退下。允对陈迪说道:“在藩馆好好安置这名三佛齐国的使者,让他安心在馆中等待朕的命令。”陈迪领命退下。

允等到杨本上前告辞的时候,小声对他说道:“你在藩馆之中与施进卿再接触一下,问问他三佛齐百姓愿意内附可是真心,再多问问三佛齐国与满者伯夷国的事情始末。”

杨本领命退下。

允结束接见藩国使臣,站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苦笑着暗道:“当了皇帝真是不清闲,什么时候都要工作,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休息日。这就是为自己干活和为别人打工的区别。若是打工的人,绝对不会大过年的在老板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还坚持工作的。”

然后允开始思考正事。他想着:‘既然三佛齐国本身就愿意内附,那么可以直接尝试加封一个亲王当三佛齐国的国王了。这下子随船南下的这人更加重要了,并且文武王相也要提前选好。’

‘并且这是在远离大明本土的地方直接封王,当地的势力也要考虑进去,不能让他们不满意。接下来的主要敌人是满者伯夷国,要团结大多数国家打击满者伯夷国,建立起最为广泛的‘反满者伯夷国统一阵线’。对于三佛齐国内部的整合完全可以随着对满者伯夷国的战争进行,不必操之过急。’

‘这样的话,军政较为重要。但是军政方面,可以采用联军的形式,以大明的将领为总指挥,将三佛齐国的军队置于统一指挥之下。但是民政方面却无法采用这种形式,所以还是暂且任命亲信大臣为右相,任命当地人为左相吧。’

‘不过这一切都是暂定,还要具体结合当地的局势来处置,让分封的国君自己来最后决定吧,自己总不能什么都管。要是什么都管,那么还分封有嘛用。’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挑选合适的国君,还有左右备选王相了。但是就在允打算继续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蹇义小跑着过来,对允行礼说道:“陛下,云南的急报!”

允一听到云南二字,顿时紧张起来,他可一直在担心因为沐春过世导致已经集结起来的军队出问题,所以一边接过奏报,一边问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蹇义笑道:“陛下,虽然奏报密封,但是是捷报,传送奏报的人一路高喊‘捷报’。”

一听是捷报,允放松下来,不过还是打开了密封的奏报,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前面说到刀干孟造反,沐春聚兵去平叛,但是大军刚刚集结完毕出发沐春就病死了。消息在十月份传到京城,允急忙以副将何福为征虏将军,统领大军,并且派沐晟急忙去继承西平侯的位置。

不过在沐晟到达云南以前,何福就已经打败了刀干孟,并且生擒了他,还接受了刀干孟所部七万余人的投降。然后何福又派兵进攻其他各个跟随刀干孟一起造反的村寨,平定了整个麓川。

允看到何福如此成功,非常高兴,为大明还有这样大将而高兴。何福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也四十好几了,但是也算得上是壮年,正好在耿炳文这一批老将与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中间起一个桥梁的作用,省的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