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气吞苍宇
作者:我欲乘风归      更新:2019-12-10 18:51      字数:2326

即便是两人早有准备,可当那耶波罗和仁钦桑波离开车站之后便看到了一副“天国王朝”的画面,这里是神都,也这确实是天国。

世上还没有哪个都城能与大宋的国都相提并论,这个城池的布局从一开始就是方方正正的,天安门前的御道延伸至皇宫的宣德门,然后一直贯穿整个神都的中轴线。

都说大宋注重的是精巧收敛之美,但事实证明大宋不是不能大气,一个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及陇西之地的王朝被压缩在东南一隅怎么可能有气吞山河的大魄力?

现在不同了,赵祯完成了宋家王朝的大蜕变,这使得大宋王朝拥有了强大的国力,也使得华夏汉室的摇杆再次挺得笔直。

一旦腰杆挺直了,那所有的东西也都跟着大气磅礴起来,气吞山河?小意思,山河都是大宋的不需要气吞,现在的大宋是气吞苍宇。

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吞进肚子里!

这样的气势当然需要财富的支撑,大宋的国帑已经开始超出三司以及朝堂上衮衮诸公的认知范围。

因为天下的财富仿佛被吸引了一般涌进大宋的国库之中,这是为什么?许多人闹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但事实上很简单,大宋的商人虽然把精美的货物贩卖给了天下,却同样把商路铺满了天下,只要有商路就永远会有交易,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可谓是一种本能。

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之下,大宋的商贾开始做起了高卖低买的暴利获取方式,这种方式很简单,大宋的商品已经在世界上成为垄断商品。

唯有从大宋的商贾手中才能获得商品,而接下来源源不断的商品会从大宋的工厂中运出去,或是卖给大宋的百姓,或是卖给外族,但根本目的是不变的,就是把这些货物变成无数的钱财。

朝廷不光从工厂收税,还要从工人的头上收税,这是毫无疑问的,原本大宋的工人数量不是很多,收不到多少的税收,可现在不同了…………

大宋的商贾要交税,无论是大商人还是小商贩都无法避税,赵祯对这项国策要求的很是严格,即便是那些盯着勋贵爵位的将门之后,或是宗族之后也没有办法避免。

而朝臣们更是知晓商税的重要性,官家免了农税,拉拢了所有农人的心,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同时也降低了一定比例的商税,这样下来若是商税再有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大宋的税收制度就被定了下来,成为谁也不能更改的铁律,而就是这样的铁律使得大宋的财富得到了保障。

大宋不光有商税,所得税,还有增值税,只要是买卖便是一定要交税的,为了避免私下交易这种事,大宋的律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若有交易都必须要经过州府以及县衙。

若是被人举报,一旦查出便是抄家,但不会死人和判刑,只是单纯的抄家,这可比上刑法还要让人难受。

财富越来越多之后,朝臣们发现冗官的问题被解决了,大宋的土地已经十分广阔,所需要的官员也是越来越多。

钱财从地方上便能解决,朝廷不需要额外支付俸禄给地方,只需要逢年过节的时候发放朝廷的赏赐就行,当然这些赏赐是打着官家的名义发放的,就是为了让天下官员知晓,官家心中挂记着他们。

这样一来剩下的钱就更多了,冗官,冗兵,冗费尽数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在大宋却被解决了。

不光如此,国库中的钱财不断的增加,多进少出之下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攒已经到了骇人的数字。

这么多钱怎么办?赵祯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赚钱不会花的人,他把大量的钱财用在了基建上,并且还有无数的民用设施,比如常平仓和福田院之类的。

大宋的集权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这种集权不是皇帝一人,而是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相当的强大,地方的财政支出需要报批朝廷才能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地方上形成一种自治的必要手段。

但即便如此,国库中依旧有大量的结余,这些钱还能用来干嘛?

自然是修建都城!朝臣们想了好久之后发现修建都城是一个花钱的好办法,于是大宋的城池就开始向大汉和盛唐靠拢。

不是说都城的规模,而是装修风格,大宋的华丽和内敛是出了名的,而大汉王朝的巍峨大气,而盛唐却是浑厚雄壮。

再加上大宋的内里华美,于是大宋的都城便开始了“可怕”的翻新,这个历时五年的翻新加固工程,精细到了每一个排水的兽口。

对于赵祯来说,都城有没有防御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没有城墙也无所谓!

强大的帝国若是被敌人攻入心脏,那基本上就算是完蛋了,所谓的强大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足够的强大甚至连威名也可以作为强大的屏障,只要天下人提起大宋的名字,便瑟瑟发抖不敢挑衅,这才是大宋的力量。

但在朝臣尤其是文臣的眼中,高筑墙才是王道,即便是兵锋再利,也不能阻挡未来的威胁,谁也不知道这盛世还能持续多久,便是最权贵的家庭也会家道中落,何况是一个国家?

只不过周期更长而已,于是神都城经过无数次的扩建和修缮变成了这个世界上近乎变态的“第一城”。

摒弃了坊市制度,神都城只能不断的加固外围城墙,于是整个神都便愈发的高大威严,城墙已经远远超过城中皇宫后苑的那座石景山。

石景山是赵祯取得名字,谁也不知道为何要叫石景山,但赵祯依旧固执的给这个山起了一个俗气却很贴切的名字。

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百姓们远远的看着也称它为“镇山“。

相比西山简直就是不能相比,但对于神都城来说却是一座小山,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他想在北海建瑶屿行宫岛,将北海的土都堆在了这里,于是便有了一座小山,而之后大宋的皇宫建设更是不断的为这座小山添砖加瓦,于是便有了如今五六十米高的小山。

但如今,这座数十米高的小山已经无法从城墙上冒出尖尖的山顶,距离稍稍近一点便看不见了,只有远眺的时候才能发现。

这意味着城墙的高度已经和石景山相当,站在这样高的城墙下,几乎每个人都会被他的高大和阴影所笼罩,心中的无力就如同面对巨兽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