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灾难
作者:贰零肆柒      更新:2018-02-27 15:12      字数:3374

白色的羊脂玉、红色的琅邪(玛瑙)、蓝色的琳,以及一些五颜六色的珊瑚、玻璃珠,这些玉石皆非凡品,以郢都市令的估计,一块羊脂玉就超过十金,其余玉石林林总总加起来,当有三千金之多。这个胡商可为带足了本钱。

而他想要的钜铁,以卖给齐国的价钱算,大概可以买下一千五百套盔甲、钜刃。但问题是,战争中的楚国现在并不需要这些玉石,楚国要粮食、要布匹、要木材……,就是不要玉石。

听闻市令相告,胡耽娑支又提起了透明石,但透明石十几块就够了,这种石头无分大小,只要能在阴天折射阳光出阳光便可。听闻此讯胡耽娑支感觉手脚发软,他从未听说过不要玉石的君王,可惜熊荆就是一个不稀罕玉石的君王。

周人喜欢玉,将玉比作君子;殷商乃至更早的部落巫觋也喜欢玉,他们以为玉中含有某种能量,能帮助自己告命于天。熊荆对这东西没有好感,他宁愿要黄金、白银,这才是世界性通货。玉石离开东亚就不再珍贵,就像青金石(琳)除了西亚地中海外就不吃香。

而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一个原因是西亚以及整个地中海世界都渴求葱岭山脚下的青金石,而东亚世界则渴求来自昆仑山地区的软玉。往西的青金石之路和往东的玉石之路相连,造就出一条联通亚欧的重要商道。

这条商道远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就已存在,但粟特人的出现还是让熊荆有些诧异,他们的名声应该是在两汉、盛唐方才传开。但事实就是粟特人在战国便遍布各国,粟特语胡姆丹(khumdan)直译过来就是xianyang(咸阳),秦亡以后,xianyang被挪用到汉都长安身上;同时,粟特人也用cyn(秦)称呼汉人,中国和胡姆丹地区被称之为cynstn(秦尼斯坦)。希腊人写的《地理书》所称中的chin(秦尼),乃至后来的china,都源于cyn的对音。

秦朝只有短暂的十五年,若不是战国时期就已经经商、若不是知道天下统一于秦,秦尼斯坦这样的称呼不可能出现。熊荆并不懂粟特语,他的猜测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把粟特人赶到了东亚世界,然后他们开始经商,全天下贩卖在他看来不值一文的破石头。

“良马如何?”已经是夜晚,地点在郢都正寝。除了熊荆,还有市令、关吏、集尹等人。

“然。”胡耽娑支毫不犹豫的点头,“只是,马匹通过赵国需收重税。”

“那钜铁通过赵国不需重税?”熊荆反问道。他现在已经清楚,粟特人虽然与秦国有贸易,但更喜欢去的地方是邯郸,东周时期则齐聚洛阳,这是绕着秦国的边界走。

“钜铁和恶铁无异,运入赵国一斤不过数钱关税,运出赵国小人与雁门郡李将军相熟……”

“李牧?”熊荆恍然大悟,李牧有钱养兵,原来是靠粟特人。秦国以外,天下所有的玉石都从雁门流入,贩运的丝绸又从雁门流出,他当然能每天杀牛犒劳士兵,征集百金之士了。

“李牧不愿良马运入赵国?”熊荆问道。

“大王,是赵国不愿良马流出赵国,所以收重税。”胡耽娑支解释道。

“大王,不知是否可从燕国运入。”关吏建议道。“若大王遣使于燕国,燕国定不收重税。”

“用海舟么?”熊荆想了想,又觉得并非不可行。如果天气好,最新式的大翼战舟也能在渤海上来回运输。新式大翼一百六十五人,与一卒三百二十人不合,所以造船厂改良了大翼战舟,浆还是三排,但是上面两排桨是两个人划,这样一舟最少需要两百五十名手,加上甲板上的甲士,一舟超过两百七十人。

“然。”关吏说道。“臣闻赵国之马税倍之,若能于海路运马,不费也。”

“那良马便运到燕国,可行?”熊荆问道。

“可。”胡耽娑支大喜,燕国他更熟悉。

“良马须在两千楚斤以上,四岁以下之乘马。”马尹念着要求,“母马可酌情少两百楚斤。”

“大王这是要胡马?”不求身高只求体重,胡耽娑支顿时明白熊荆想要什么了。

“若有汗出如血之马,可价议。”熊荆再道,“两千楚斤以上之公马马种亦议价。不佞还要一种喂马的作物,叫做苜蓿,你顺道带一些种子过来。”

“大王为何不要草原之马?”听到汗出如血四字胡耽娑支就头疼,他本以为熊荆要的良马是高大一些蒙古马或者戎马(河曲马),谁知熊荆要的根本就不是这两种马,他要的是西亚马和巨(大宛)马,可这样的好马一出现草原就会被人盯上。

“为何要草原马?”熊荆反问。“草原公马体重不及一千四百楚斤,反应极其极其极其木纳,越障碍能力又低下。楚国本就缺马,养戎马、草原马,便不如养一匹真正的好马。”

熊荆总结出来的理由其实也是骑兵总结出来的理由。穿锁子甲之前,马的体重轻一点或许还能忍受,但对驾驭指令缺乏反应才是致命伤。

“大王缪矣。”胡耽娑支满脸苦涩,“大王可曾听说穆天子西行?”

“然。”没想到穆天子西行胡人也知道。

“穆天子西行见萨卡之女王,不为求玉,乃为求马。不以巨利,不能得马;不以大军相护,月氏、匈奴定会劫掠良马。”胡耽娑支痛心说道,让人分不清是实情还是要价。

“那便……”熊荆看向身边的几个臣子。

“大王,若非良马,焉能售予钜铁。”市令觉得胡人这是在要价。

“大王,若是普通戎马,自可市于赵国。”马尹也道。

“大王,可让彼思虑数日再做商议。”关吏也觉得胡人是故意要把马说的珍贵。

“良马便过几日再议。”熊荆说完看向集尹,集尹听了半天见大王看向自己,赶忙奉上一些黄色粉末,这是硫磺。

中原并不产硫磺,但,西周之时曾以硫磺作为彩陶颜料,可惜很快又被石黄、雄黄、藤黄代替。靠着陶工口口相传的记忆,集尹终于搜罗到半斤曾经用作颜料的硫磺。

“这是硫磺,多产于火山之旁。”胡耽娑支细看硫磺的时候,熊荆开始说话。“你只要找几个人,带几把耒耜便能装好运来。运到郢都,十斤硫磺换一斤钜铁。”

“这……”硫磺胡耽娑支并没有见过,可相似的东西他听说过。“大王,怎么能十斤换一斤?如果真有此物,也当一斤换一斤,如果此物稀有……”

“有何稀有?”熊荆本来是想从海上运入硫磺,现在既然胡人来了,那顺便买一些先铸几门大炮也无不可。“火山近处全是此物,不佞要你买入此物,只因楚国无火山而已。”

“那也当一斤换一斤。”胡耽娑支强笑道。

“钜铁要采于铁山,木炭要伐木于森林,还要运到郢都冶炼。人力、物力、损耗、工匠、花费甚多,硫磺只需装于火山近处,岂能一斤换一斤。”熊荆有些不悦,钜铁以市价乃以金计,这样换硫磺实在是吃亏,且贩运玉石的商队忽然运输硫磺,运来的数量极为有限,最多也就试验,但又有什么办法,谁让全天下都找不到硫磺。

“敢问大王,良马一匹可换多少钜铁?”胡耽娑支碍于熊荆的不悦不敢再说硫磺。

“若是种马,可一斤换一斤;若仅是两千斤之良马,也是十斤换一斤。”熊荆和关吏对视一眼,关吏如此说道。“若是汗血公马,两百斤换一斤;汗血母马,百斤换一斤……”

贸易上的事情关吏和市令最为熟悉,接下来的讨价还价熊荆就不参与了。这些人走后,并不抱什么希望的马尹道:“大王,胡人真能运来良马?”

“一柄宝刀据说在草原上值数十金,胡人虽炼不楚国宝刀,可我楚国的钜铁也好过中国铁。”

“中国铁?”马尹集尹同时诧异。

中国的概念在先秦乃至两汉时期,都是指中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上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即陈郢在中国的边沿,陈郢以南不能说是中国;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上说:‘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即在唐代,南昌处于中国的边沿,南昌以南不算中国。

中国的概念要到明清才与后世的中国完全重合,但熊荆说的中国铁是古代西方的概念。罗马人普林尼误以为产于印度北部的坩埚铁产于更东方的中国,故称其为(;即赛里斯铁、丝国铁)。为了垄断贸易,波斯商人一直让地中海世界的希腊人罗马人搞不清赛里斯国在哪。据说,亚历山大征服印度时曾得到几吨中国铁,奉为至宝,可见这个时代印度坩埚铁已经行销西亚地中海世界,粟特人找过来是有原因的。

“一种天竺铁,类似墨炉钜铁,想来价格极为昂贵。”熊荆想当然的道。丝毫未觉这次贸易带来给楚国带来的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