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假借
作者:贰零肆柒      更新:2018-09-13 01:28      字数:3344

楚时为申县,秦时为宛城。南阳盆地的中心,白水中游的这座城池现在插满了楚旗。秦国未派顿弱、王敖来是对的,他们两人来也不过是在幕府游说一番,然后被熊荆逐出宛城,熊启和芈仞不同,一个是兄长,一个是外舅,熊荆断不可将他们赶出去。

“王弟今日所为,父王当黄泉含笑。”没有在幕府,而是在宛城的城墙上,熊启看着城下不断出入的楚军,如此说道。“然则……,王弟欲灭秦乎?”

“父王?”提起父王熊荆也是惆怅,他尊敬他,更同情他。假如没有新的技术和新的变革,毫无疑问,楚国必然为秦所灭。那时候他还觉得不该为古人落泪,没必要卷入这段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可他错了,错的离谱。

即便他不是楚人、不是楚国的王,哪怕只是一个普通庶民,也会反抗即将到来的禁锢。中国是文化灿烂之地,有各种各样的自由,他们难以容受非耕即战、以吏为师的秦政。

以秦制,二十五户里,十里一亭。陈胜大泽乡九百人举事,当地亭长竟然不察?要知道按秦律,但凡游手好闲行于乡野就要被盘问逮捕,几百人装神弄鬼杀官造反,亭长反而一无所知。

十亭一乡,下有两千五百户,两千五百户最少有两千卒,乡老、乡秩、乡啬夫何在?外地人在本地造反,不存在收买和贿赂,九百人为何能攻下了大泽乡?攻楚国的一个乡试试。

后面就更离谱了,迅速攻下了蕲县。蕲县熊荆去过,不说九百人,就是九千人也不可能迅速攻下。攻下蕲县,席卷临近诸县,再攻下重镇陈郢,三个月就拿下崤函,直逼咸阳。六国合纵也没有这样的速度和效果,当年齐魏韩三国破函谷关打了多久,死了多少士卒?

灭六国得罪了公族,这并不重要。楚国灭国数十,照样迁其公室,有几国反过?天下皆反是因为焚诗书禁私学、是因为‘使黔首自实田’、是因为征发闾左。

前者绝了士人上升之路,楚国誉士制度只是以文进阶换成了以武进阶,并不是斩断下层的上升之路;

实田就是料民,自实田就是主动申报。以秦政的严苛和法家的功利,主动申报官府就信了?申报完就没事了?肯定是彻底清查隐田,然后按秦国黔首的标准加税;

而闾左,自古戍边都要自备衣裳干粮,闾左贫贱,不可能承担起这种花费,但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闾左也征发,最没有立场的穷人最后也反秦。

陈胜起义,不是什么六国贵族复辟,而是不分贵贱、不分立场的全社会起义。站在庶民的立场、站在楚国的立场、站在天下的立场,都不应该让秦国一统天下,然后贵族、士人、庶民、闾左起义灭秦,这是徒耗人命的折腾。

“秦国可不灭,秦政当除。”沉默许久,熊荆才道。对兄长,他说的是心里话。

“如此说来,”熊启苦笑。“王弟定要攻入咸阳?”

“不攻入咸阳,如何却除秦政?”熊荆反问。“此对兄不利否?对秦军将卒不利否?”

如果能像楚国誉士那样封闾,秦军将卒要谢天谢地了。闾再小也是食邑,具有统治权力。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这些爵位仅仅是授田宅、免更卒。况且,财产可继承,爵位是很多是不可以继承的。除非有功战死、或者未拜而死,这才迁其后,将爵位授予士卒的子孙。不存在父亲原来是不更爵,父亲死后儿子也是不更爵的情况。

熊荆的话平淡无奇,因为楚国就是这样,可这样平淡无奇的话让熊启变色。他愣了好半响才道:“非不利也,乃秦国行商君之法已一百余年,再度封建已无可能。”

“商君之法?”熊荆笑。“纣王之政而已。”

“王弟何出此言?”熊启不解,不知商君之法何以与商纣王扯上关系。

“秦政源于晋,然否?”熊荆问道。

“然。”熊启点头,秦国国内官吏多出于三晋,尤其是法吏。

“晋人学于郑,然否?”熊荆再问。

“然。”郑庄公小霸春秋,子产铸刑鼎,这是法家初始。

“郑卫一体,所谓郑卫之音,靡靡之音。”熊荆最后道。“而卫人,商纣王之遗民也。商君之法出于纣王之政,有何谬误?纣王若非行秦政,微子启等人何以叛商投周?”

对敌人自然要抹黑,熊荆虽是强辩,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最重要的是秦王之祖恶来本就是商纣王的臣子。这一套说辞只要传播出去,必然深入人心。

想到这熊启再度苦笑,他道:“看来王弟必攻武关、入咸阳了。”

“不攻武关,如何救赵?不入咸阳,如何清除秦政?”熊荆还是反问。“既然已生扶苏,那楚军攻入咸阳,废秦政,立扶苏如何?”

“然大王已知王弟欲入武关、拔咸阳。”秦国灭楚,熊启不愿。楚国灭秦,熊启也不愿。别人只有一个母国,可他有两个。“内史、上郡、北地、巴蜀已尽召士卒,中尉、卫尉两军已前至武关。楚军西去,难以得胜。”

战略上的动作,只能欺骗一时。南阳天下中枢,即便楚军只是拿下白羽城,没有进一步威胁武关,秦国上下也是全力戒备。作战司猜测的咸阳秦军出武关,与北面秦军一起战于南阳的情况似乎没有出现。知道火药厉害的秦国国尉府只在武关道采取守势。

“那便让秦军试试火炮之威吧。”熊荆不在乎秦军有多少,他只知道楚军有两个炮团和一个攻城炮营。三十二斤炮有十六门,十五斤炮八十门,十斤炮四十八门,一共一百四十四门火炮。火药威力虽不怎样,但四倍装药补足了缺憾,他不相信凭这些火炮打不到咸阳。

“火炮之威,人神共惧。”熊启叹道。“既是如此,为兄明日便返秦?”

“何以明日返秦。”熊荆看着他,“儿正在途中,前次仓促,父女未曾相别。”

既是让芈与父亲相见,同时也是假意接受秦国割让两郡的提议,一举两得。听闻说起芈,熊启道:“秦王已在祖庙去儿之名,言秦楚若是盟好,当赐嫁儿入楚。”

“儿已在楚宫,何须秦王赐嫁?”熊荆笑。

“非也。”熊启看着弟弟。“王弟当知,女子出嫁但凭父兄之命,亦需三媒六娉,告庙后虽是他氏之人,可身后岂能没有母族?王弟真欲使儿如君王后那般,终生不被父兄所认?”

“不想。”熊荆可以众叛亲离,一个人没心没肺活着,但芈不可以,或者说但凡有些身份的人都不可以。把她接回楚国,就好象把花儿折下了枝头。

“楚军必入武关、拔咸阳,不可能与秦议和。”熊荆想过又决断道。“那便只能拔下咸阳,扫除秦政,再行三媒六娉之礼了。”

“……”弟弟竟说出这样的话,熊启无言以对。他早就看出,他不是一个受规矩制约的人,他是一个自己定规矩的人。

“请兄在宛城稍待数日再返秦。”熊荆道。他心里计算着芈的行程,从郢都到这里一千二百里,好在八百里是水路,只有后面四百里是陆路,这大概要走五六天。

不见芈还不到一个月,熊荆就有些火急火燎,他现在就想把她抱在怀里,狠狠地亲吻搜掠一番,奈何芈还未到,齐魏贺喜的使臣就到了。熟的不能再熟的信陵君魏间忧,还有就是即墨大夫田合,两人一见面就高声贺道:“敝邑齐王/魏王恭贺大王尽复故郢,一雪前耻。”

“敝邑齐王献美人五十、绸万匹、珠三百、玉百双、金万溢以相贺。”为了等这些贺礼,田合在大梁耽误一些时日,也拖着魏间忧不让他早来秦国得九鼎时诸侯赴咸阳相贺,魏使晚到秦军便攻伐魏国。迟到总是不好的。

“敝邑魏王献美人百人,绸五千匹,玉百双,金万溢以相贺大王。”魏间忧也道。魏国国势不如齐国,但郑卫之女温婉可人,这是有比较优势的。

“相贺即可,何须重礼。”熊荆客气,幕府内的楚军将帅则傲然。

“楚国乃天下之霸,敝邑臣服。”魏间忧诚恳道。

“大王连破秦人,拔两郡之地,纵吴子白起亦弗如也。”田合嘴更甜一些,“然秦人正速从共邑而来,之后的战事,我三国当如何?”

“既然秦人速从共邑而来,那齐军何不攻拔东郡?”田合确是来相贺的,也是来讨好处的,熊荆懂这个心思。“莫非齐人只愿扼守济西,不敢西进。”

东郡是顶在齐国头上的一把刀,从济水顺流而下,就是齐国的腹地。田合闻言深揖道:“齐楚既是姻盟之国,齐军无雷鸣之器,大王可否假借一二?用后即还。”

田合出言,魏间忧也巴望瞅着。攻郢快二十天,楚军有雷鸣之器的消息已传遍天下,两国君臣将帅又是迷惑又是羡慕,备这么重的礼,不就是来求雷鸣之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