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府衙里,一身赤衣的少年人面目阴沉。
今天这一仗,他在大名府里一举阴死了数万南启将士,而且都是极其珍贵的西陲军,这本来是北齐从元庆年间未有之大胜,也是他姜无忌登基以来,北齐在战事上取得的最大战绩,应当大为嘉奖才是,但是这一战的战果并没有姜无忌提前预想的那么大,南启的征北军主力并没有进城,他在大名府埋伏了这么久,花费了这么多心机,甚至不惜耗费巨资将大名府的百姓移走,最后取得的战功远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大。
一句话来说,南启的征北军虽然伤了筋骨,但是并不致命,更不会影响后续的战斗力,尽管总数十七万人的南启军在大名府一口气死了四万精锐,但是剩下的十三万人还是可以威胁到北齐大部分州府,甚至可以威胁到北齐的京畿,威胁到北齐的燕都城!
一个浑身披甲的北齐将军,战战兢兢的跪倒在姜无忌面前,低头叩首:“陛下,是末将等莽撞,不等南人主力进城便惊扰了他们,末将等有罪!”
这人是这一次行动的主帅,也算是赵显的故人,当年那支北齐边军的将军程棘,程棘早年在战场上,与初领大军的姜无忌多有矛盾,两个人在战场上甚至一度吵起架来,后来姜无忌顺利登基之后,程棘便一直受不到重用,郁郁不能得志,一直到姜小白死后,北齐军方再无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位程将军才重新起复,再度成为北齐军方的大将。
姜无忌坐在主位上,冷冷的看着下首的程棘,声音沙哑:“你知不知道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你知不知道朕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在朕的谋划中,这一次南启的军队至少要死上一半人,朕在大名府的布局才算合格,可是现在呢,他们只损失了四万人不到!”
说到这里,姜无忌已经咬牙切齿:“即便是这四万人,也还是在我大齐死了先两三万人做样子的情况下,才勉强留下来的!朕辛辛苦苦在大名府布局,只要你稍稍隐忍片刻,将王霜主力骗进城,这场局便大功告成,可就是因为你急功近利,朕辛辛苦苦谋算了几个月了计划便功亏一篑!”
说到这里,姜无忌死死地看着跪在下首的程棘,一副恨不得吃了他的表情。
其实他这是完全错怪程棘了,秦干戚进城,是王霜亲手安排的,也就是说,哪怕程棘按兵不动,征北军的主力也不会进城,而是让秦干戚这两万人直接接手整个大名府,也就是说,而且当时秦干戚已经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对,所以派出了斥候在前面侦查,在这种情况下,程棘果断动手绝对是有对无错的选择。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程将军只得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是末将贪功冒进,陛下治罪就是。”
上司生气的时候,无论他生气的理由对或者不对,在这种情况下贸然顶嘴,只会让事情扩大化,跟上司是讲不得道理的,尤其是皇帝这种不需要跟你讲任何道理的上司,这一点程棘做的很明智,他双膝跪地,一言不发的叩头请罪。
姜无忌面无表情,正想继续说话,一旁的明镜寺主,太康帝姬姜璇开口道:“陛下,程将军昨天也是没有办法,那南启的秦干戚已经心生警觉,派出了斥候在前面探路,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已经不太现实,程将军这才果断出兵,臣以为程将军虽有小过,但是并无大错,况且这次可以说是重挫了南启的锐气,他们的征北军只剩下十多万人,咱们在大名府的兵力还剩下六七万人不说,大名府侧翼也还有十多万人可以动用,只要据城而守,南启将再不可能北进半分!”
这一次,启国的确是死伤惨重,不仅淮南军被整个打残,就连那一千多件珍贵无比的步人甲也失落在了战场上,没了这些步人甲,南启再不可能像打徐州城一样,用步人甲把齐军赶出大名府了。
在同样的兵力对垒情况下,北齐绝不会逊色与南启,况且双方都有雷震子,在这次大胜之后,南启士气已失,再不可能像先前一样,勇猛精进了!
姜无忌面无表情的坐在大名府府衙的主位上,此时他面色还是不太好看,这场局是他花了许多心血布置下来的,在他自己心里的推演中,本该是完美无缺,甚至是可以一举平灭这只南启孤军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最让姜无忌感觉到难受的是,本来他想借着这场大名府的大胜,弄到大量南启的肃武炮,这样即便短时间内燕都那边没有办法仿制肃武炮,也可以直接用南启的火炮来布置边防,但是在这场大名府的行动力,南启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他们的火炮都布置在后方,北齐始终没有找到机会,弄到哪怕一门肃武炮。
这才是最难受的事情,毕竟南启的两大杀器,其中雷震子北齐已经基本掌握,火药的配比也被他们研究出了七七八八,只要能够搞到一两门肃武炮,他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仿制出来,从而解决这场北齐立国以来最大的国难,但是很可惜,启国在保密这方面做的极好,目前南启在战场上,哪怕有肃武炮损坏,他们也是尽可能的销毁,然后分解送回国内,没有给齐人留下半点机会。
姜无忌发了一会火之后,总算平息了下来。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场战事与程棘并没有太大干系,任谁来临阵指挥,多半也是这个下场,只是他心中一股郁气难平,总要借着一个当口发泄出来。
冷静下来之后,姜无忌面无表情,冷声道:“程棘,此战之后大名府便不再是安全之地,朕也要秘密折返燕都,朕将大名府还有前线将士悉数交到你的手上,你能替朕挡住南贼否?”
程棘单膝跪地,重重的低下头。
“末将,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