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岁末大战(六)
作者:响木      更新:2019-02-21 04:59      字数:3878

罗渡的白莲教匪见着红甲官军人少,又是孤军前出进攻,所以集中了两千主力,埋伏于城垣之后,准备在官军踏上城垣那一刻,来一次猛烈的近距反突击,一举将官军冲垮。可惜这个想法虽好,他们却没有想到:官军会利用骑兵前出,进行抵近侦查。

一小队官军骑兵跃马登上城垣,立即发见城垣下埋伏的大群教匪,骑兵居高临下,一阵火铳打放,撩翻了数人。教匪们见虚实被探,只好提前出击。然而,在冷热 兵器混用的时代,提前出击多出的这百余步冲击距离,已经决定了战斗的胜败。教匪们大规模的猪突冲击,很快变成了大规模向后转进,然后变成了大规模的溃逃,最后变成了大规模的玉碎。

对于白莲教匪可能进行的阵前近距冲击,护**迅速从岳池水边的战斗吸取了教训,并制订了周密的协同计划进行应对。

当步兵前锋线推进到城垣前一百五十步时,警卫二连一个班的火铳骑兵不失时机地冲上了低矮的城垣,并鸣铳报警。谭思贵立即下令部队停步、炮兵放列。当数息之后教匪们开始冲击时,何成浚的炮口已经调转方向,瞄准了敌人。

炮兵在一开始就使用了双倍装药和十斤霰弹,两翼九门大炮快速喷射出铁子,像大风一样交叉刮过敌人乱哄哄的队列,打得敌人全身冒血、满地翻滚。到了六十步,大炮换装了十五斤霰弹。到了三十步,三个火铳排在三排短矛兵的掩护下,约百支火铳进行了霰弹齐射。

八百枚四钱铁子在近距离打放出去,一瞬间便将那些狂热的,被迷梦占据了心灵的教匪打回了残酷的现实。面对步步进逼的整齐矛阵,教匪们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更抛弃了升入光明天国的幻想。他们不等教首下令,掉头就跑,朝着生的最后希望——码头,狂奔而去。

然而,他们妄想逃出生天,先要过骑兵这一关。

……

杨大与许多四川农村贫苦家的孩子一样,爹妈不识字,没有能力为他们取名,只好按照兄弟姊妹的排行顺序称呼。杨大这个名字,自然表明他是家中老大。

杨大他爹,便是崇义庄的杨二叔。春天下秧后,杨大和兄弟杨二都进了新繁县护庄队,然后没多久,他就被上面看中,选调到了王府警卫部队。

在警卫营,杨大从世子那里得到了自己的官名:杨天波。他不仅学会了刀枪火铳骑马,还学会了看书写字算数,知道了很多成都府之外的世界。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杨大这名憨厚老实的庄户子弟,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无畏的战士。他要用骑枪和战马,来捍卫大明天下,捍卫世子殿下,捍卫爹妈兄弟姊妹,捍卫自家的胜利果实。

敌寇败逃,杨天波毫不犹豫,再次越过了城垣。

他双腿夹马,双手握枪,眼睛紧盯住前面敌人的后背。战马一起一伏,把周围的景物飞快向后抛去。他并没有紧张。他知道,他身后还有他班上的十一名战友,一样的手持骑枪在冲锋。

撵上逃窜的敌人,他把骑枪往前猛地一刺,然后迅疾抽枪。不等敌人发出惨叫,他坠在后方的枪头已经横扫到前方,借助奔跑的速度将另一名逃跑的敌人撩翻在地。枪头顺势横到了左前侧,他紧接着猛地将身体往左前方一探,右手一递枪杆,又一名奔逃之敌被刺中腰间。

一枪三人!可他没有时间兴奋,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枪头拔出来,否则陷入敌人身体的长枪枪杆,会以马匹前进相当的速度将他从马背上扫下来。

兵器谱上说,“一寸长则一寸强”。

丈二骑枪的攻击范围远大于马刀,骑兵对冲时可以先行攻敌。骑枪的杀伤威力也大于马刀,敌人被刺中后非死即残。但骑枪的缺点与它的优点一样突出,最可怕的是在刺中敌人后不能及时抽枪,其结果不是把骑手撞下马来,就是撇断骑手的手腕。

骑手为避免受伤,应尽量攻击右侧的敌人,不让枪杆横在胸前。刺中后应快速抽枪,如若不能,则要马上松手,弃枪用刀。

世子曾经向他们说,马匹前进的速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快,手臂动作的速度实际上远超马匹。所以在刺中敌人身体后,仍有时间将长枪拔出来。但在战场环境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警卫部队在这方面下了苦工夫。他们在练习马上刺击时,要求在一击之后迅速回收,并保持枪头对准正确的方向。否则就算刺中了,也是不合格的。

杨天波手下的骑兵赶了上来。一匹匹战马的鼻孔马嘴大张,正在嚯嚯喘气。

“班长,你厉害!一枪干掉三个!”士兵们对他们班长的骑术和枪术都十分佩服。

杨天波摇摇头:“我只练了几个月,比起天全兵来还差得远。他们可以翻到马肚子下面避箭放箭!”

眼见敌人已经逃进了镇子,狭窄的街巷不利于骑兵乘马追击,而己方的步兵正越过城垣,向城内追击,杨天波便扔下骑枪,下令道:“顾禧,你留下看马!其余人拿出火铳,跟我进城杀贼。我们是世子爷的警卫营,不仅是骑兵,也是步兵!”

那名叫顾禧的兵不干了,叫嚷起来:“班长,怎么又是我当马桩子!”

“执行命令!”杨天波沉着脸吼了一句。他跳下马,从马鞍旁的火铳袋里扯出火铳,下令检查火绳和其他装具,然后手一挥,指挥着他的班跟着步兵进了镇子。

“我爹妈咋不多生两个呢!”那个叫顾禧的兵手里捏着大把的缰绳,恨恨地抱怨道。因为是家里独子,因此冲锋搏命的事情一般都轮不到他。突然,他看见班长和战友们扔在地上的骑枪,顿时大喜:那不是上好的马桩子吗?

……

罗渡码头上,停着大大小小几十条木船。当逃命的人把船挤得满荡荡之时,他们惊恐地看到飘着猩红战旗的官军战船出现在了渠江江面。为首那两条划桨大船,更是以极快的速度冲了过来,把船首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他们。无奈之下,教匪们只好选择了投降。

朱平槿站在船头,心满意足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码头上跪着黑压压的人群,护**官兵已经从镇子的各条街巷中涌出,团团围住了敌人。他们挥舞着旗帜和刀枪,大声呐喊,既是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也是在向亲自截住敌人的世子致敬。

朱平槿大声向于大江介绍:“于将军,你看看,这就是战无不胜的护**!”

……

码头上的税关衙门,现在成了朱平槿和廖大亨的临时指挥部。廖大亨已经先到了,正在衙门口迎候。他看起来有点兴奋过头,见了朱平槿的面就拉着他的龙爪直摇,忘了他只是大臣,而朱平槿是国君。

“世子呀,这次老夫跟着你出来,可算是开了眼喽!”廖大亨一脸红光,笑容绽放,“大炮一轰,三千贼人,一个没跑掉!”

“廖公呀!你不知道,这些大炮都是用一贯一贯铜钱熔的!按现在的技术,铁铸之小炮尚可,大炮根本没用,十炮九炸!”

“难怪,原来是铜炮!”廖大亨恍然大悟。难怪那些打 炮的士兵放得飞快,根本没有停下来凉炮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臣等将四川之铜都省下来,用来铸炮!老夫这便给陈其赤去信,先让他把铸钱局活计停下来!”

廖大亨今天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兴奋与他的年龄和官位极不相称。他脑门一拍,又对朱平槿出了个馊主意:“老夫前些年曾去峨眉游历,见万年、报国、圣积等寺有铜佛、铜钟、铜塔不少。尤其是那尊白象上的普贤菩萨坐像(注一),听说是前宋太平兴国年间铸的,用了精铜料十余万斤。老夫想,若是用来铸炮,不是可立得大炮数百位?有了这些大炮,土暴子,不,即便是闯献东虏又有何惧哉!”

朱平槿本想用护**的实战表现征服廖大亨,让他与自己靠得更近,孰料立即培养出一个唯武器论者,而且还是个大炮兵主义者。

按照廖大亨的馊主意往下搞,既然寺庙动得,那宫观动不得?既然宫观动得,那王府动不得?如果此风一开,万年寺的普贤菩萨自然金身难免,青羊宫的两只大铜羊顿时在劫难逃,还有蜀王府、各郡王府和宗庙里的铜鼎、铜炉、铜兽,承运门前铜狮两大一小三口之家外加一个绣球……朱平槿想着头皮都发麻。

“菩萨嘛,还是暂不动的为好。”朱平槿沉吟道。他边说边想办法推脱:“毁了菩萨金身,惹了上天怪罪,本世子恐国本动摇,更忧蜀地百姓获疚,故不宜擅动。若将来朝局崩坏,不得已要动,本世子必先焚香沐浴,敬告于宗庙、佛祖和三清。倘若老天责罚,只罚本世子一人,勿要伤我蜀地百姓!”

“世子仁义之举,感天动地!”廖大亨袍袖一甩,便在朱平槿面前来了个长跪。等朱平槿要去扶他时,这老头突然抬起头来,叫声:“钱先生!”

“东翁,学生在!”钱维翰提着长袍下摆,从衙门角落里闪出来。他跑得屁颠屁颠的,还差点被门槛绊了。

“世子所言,你都句句记实了?”

“学生自然铭记在心!有乡人献策于世子曰:销熔铜佛以铸炮,旬日可得数百尊。用以抗贼,贼人俱齑粉矣!世子哂曰,佛乃天神,佐护国运,庇佑万民,岂可轻动?若万不得已,必先焚香沐浴,敬告天地佛祖,他日获疚上天,罪己而已,勿要伤我蜀地百姓一人!就算坠入凡尘,折了三千年修行,亦无憾也!”

看着廖大亨、钱维翰这一出表演,朱平槿有些不解:“廖公、钱先生,你们这是?”

“罗渡大胜,复兴报之随军记者必会发出专刊。老夫想,既是一场大胜,总要留段佳话方好!如此,也好激励蜀地军民奋勇杀敌!”

原来如此!这廖大亨被朱平槿利用了几次,也学会用新闻媒体来造势了!

“那三千年修行又是何物?”朱平槿急道。去你妈 的,小青才三千年!

“难道世子之修行不止三千年?”廖大亨作恍然大悟状。

“那学生改成九千年好了!”钱维翰立即接嘴。

从小青变成了白素贞!朱平槿想,喝了雄黄酒,会不会显出原形?那老婆是什么,是许仙?

注一:白象和菩萨现在皆存世,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