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南下以后,白发人的阴影似乎也消散或者说隐藏起来,一直没有来骚扰李系舟。
李系舟每日跟随英王忙忙碌碌,大到安排建立藩国的各种事物,小到筹办象棋学校等等细节,虽然大多数时候用不到李系舟实质性地参与,他却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处事手段,渐渐开始适应自己的身份,变得成熟稳重老练起来。
通常到了三月,雍都的天气就逐渐变暖,但今年春来的晚,三月初六殿试那一天,清晨竟又下起了小雪。各位学子踩着浅浅的雪步入皇城,等待着御驾亲临。
今年殿试的方法有别于往年,不是铺纸答卷,而是分为两场。一场比文采,算是热身,接下来比策论,当场议论时政,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驳倒多方才是重头戏。皇帝今日兴致勃勃,殿试除了安排会试时各位考官出席,还特别命太子、英王携近臣列席观摩。其实皇帝是存了心思,让英王在殿试的时候就先接触到这些人才。
皇帝在龙椅上坐定,环视了一下殿内众人,目光落在十八位千挑万选进入殿试的学子身上。只见这十八人个个风度翩翩,或俊朗或沉稳,无论年纪如何,都表现出自信与坦荡的风骨,皇帝对每个人的印象都不错。
这时主考官上前一步按照流程宣布殿试各项事宜,而后请圣谕出题。
皇帝朗声道:“今晨降雪,朕踏雪赏梅,只见花瓣似雪,雪片如花,美丽非常。众学子不妨以雪或梅为题。赋诗一首应景抒情。”
能进入殿试,诗书文采自是非比寻常,以雪、梅为题当场赋诗并不难。难在揣摩圣意。皇帝是喜欢雪呢,还是喜欢梅?又或二者都欣赏?只赞美一样太危险。雪梅并赞,又显得中庸,该如何表达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讨得皇帝欢心呢?
想归想,学子们不敢耽搁时间.16K小说网电脑站www,16K.CN.让皇帝久等,不多时,就有几人主动报上姓名,开始吟诵诗句。主考官们将每个学子的姓名和诗文认真记录下来,留存档案。殿上其他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在细细品味每个人的诗句。
李系舟也被英王带来观摩殿试。
其实如果是真秀才李溪,今科是一定要报名参加会试的。但是李系舟福星高照机缘巧合,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同进士出身地五品朝廷命官,不必再参加科举了。这正合李系舟心意。文采先不论就那一笔惨不忍睹的烂字他也不敢跑出来丢人现眼。现在倒好,堂而皇之列席殿试。估计还能充当候补评委,身份已经比那些寒窗苦读数载的学子们高出许多了。
等学子们赋诗完毕,皇帝让各位考官点评。原本诗词品评标准就很难把握。所以众说纷纭,一时没有定论。很难分高下。
皇帝又让列席地众人发言。
高赫替太子讲了几句。认为十八人中有两人的诗文更显出众,一位是咏梅地苏扬。一位是颂雪的张若怀。
苏扬是雍都知名的年轻学子,而这位张若怀除了文采确实比较出众以外,背景比苏扬深多了。几位主考官都知道,张若怀是左丞相高敏的亲外甥,太子侍读高赫的表兄。因为这层关系,左丞相高敏避嫌,没有参与今年科举地相关工作。但是谁不卖高家这个面子?更何况张若怀确实学富五车,不是庸才。
内举不避亲,皇帝并不在意高赫为张若怀说话,他把目光落在了李溪身上。李溪在越国朝堂上那些精彩的言论,皇帝一清二楚,此时他很想知道李溪会如何评判。
英王察觉到皇帝对于李溪的特别关注,立刻说道:“父皇,儿臣侍读李溪文采不俗,不如请他代儿臣品评
李系舟有了在越国的经验,对于提前不打招呼临时被英王抓壮丁推出来,基本上能够表现得镇定如常,从容自若,嘴里谦虚几句,脑子飞转,思考对策。忽然灵光一现,李系舟说道:“臣不才,妄论几句,还请陛下和诸位不要见笑。梅雪都是人间妙景,臣以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1],各占春色难分高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好啊,评得好。”皇帝满心欢喜,不愧是李溪,短短十四个字,竟然巧妙地托出梅雪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意在言外的是借雪梅之争,暗喻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回味无穷。结论虽然是不分高下,但也没有得罪旁人,而且一语双关,隐含劝诫,真是妙啊。
张若怀早就听说英王身边有个秀才侍读李溪,因容貌出众,言语乖巧被封了官,还赐同进士出身。他本来是对此等媚主求荣的人不屑一顾的,但此番听了李溪地评论之辞,言语巧妙意境深远,单论文采绝非寻常人能比的,这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张若怀审时度势,收起浮躁心态,说不定日后与李溪同朝为官,恐怕还要虚心向李溪多请教。
因为扶风的事情,苏扬对李溪多了解了一点。从一开始以为李溪是不学无术地登徒子,到后来发现李溪热情善良,又辅佐英王做了许多大事,以致象棋大赛颁奖他才恍然知道原来象棋居然是李溪所创,他对李溪的敬仰之情日益生发。今日殿试,李溪地两句品评,比众学子地诗更高出一筹,让苏扬打心底佩服。他暗暗庆幸,幸好李溪没有参加这次科举,否则状元之位非李溪莫属,他最多当个榜眼探花。
随后又进行了策论考评。
皇帝是聪明人,不愿意李溪太出风头遭人妒忌,于是在策论环节并没有给李溪机会表现。
皇帝的打算,李系舟提前当然猜不到,学子们在讲述策论方略地时候他仔细听了听,不知不觉收获良多。
最后皇帝钦点张若怀为状元,外放地方为官,苏扬为榜眼,与探花郑博留任京中到吏部任职。其余参加殿试的学子皆入翰林院。
皇帝出于多方利益平衡的考虑,封张若怀为渝山道巡察,虽然是五品官,权责却是代君约束,协助英王治理藩国。党派之争时张若怀尚未出仕,与太子党来往并不明显,但有高丞相这层亲戚关系作保障,太子与高氏已经自动默认其为自己人。太子一派当然愿意安插自己人到英王身边。
英王对此没有异议,一来是为了安抚太子,免得太子起了猜忌之心;另外英王通过自己的情报网了解到张若怀的人品和才学都很出色,如果是国家大义和太子党的利益摆在面前,张若怀十有九成会选择大义,而不会局限于太子党的束缚。英王有信心能与张若怀相处愉快。
[注1]出自宋-卢梅坡的诗《雪梅》,原诗如下: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明日9点左右更新,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