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村小学的合并(上)
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左右,李校长组织学校全体老师召开了一个期终考试动员会。不过,会议最后公布的一个信息却更吸引大家。
下个学期结束,镇里的所有八所村级小学(含镇中心校共9所),只保留其中的三所,其余的都将就近合并,也将有一部分会并入到镇中心小学去。
如果能并入中心小学去,那当然是好事,如果就近合并到其他的村寨,那还不如保住自己村里的学校,这对老师对孩子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对于像李校长、杨老师这种本身家就在村里的,他们当然希望自己村里的学校能够保留下来。这样,他们也要方便得多。
至于学生,如果能到中心校去,可能会好些,教学质量、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肯定都会比村级小学要好得多,但是如果还要跑到附近其他的村寨去上学,那跟在本村有什么区别,倒是白白地增加了孩子每天上学的路程,或者住校带来的麻烦,让孩子们更加辛苦了。
所以,镇里面提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是为了让下面的这些学校有个心里准备。同时,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要想把本村的学校保留下来,甚至增加班级、投入资金改善环境,那就要看各村小学拿出的具体方案和改进措施了。
一个村小学是否能够保留下来,除了想到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外、村里的支持力度外,更多的可能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了。所以,文件上也明确说了,这次期末考试和下一个暑假前的考试就是衡量本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风雏村小学,距离镇里不是很远,再加上高速公路从这里通过,往来于村与镇之间也方便了很多。第一种可能,就是,凤雏村小学直接并入到镇中心小学去。
但是,考虑到附近的几个村寨,距离镇中心都会更远,条件也更差一些。如果这样一来,那镇中心校和远距离村寨里的学校之间势必会距离越拉越远,这也不利于整个镇教育的发展。
再加上,从镇里到那几个村里,都要从凤雏村这里经过。其实,凤雏村也是一个集中点。所以,凤雏村小学也有被保留下来的可能。但如果凤雏村小学不是朝着镇中心小学这边合并,而把凤雏村小学朝着更远的几个比较集中的村合并的话,那是凤雏村里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意的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争取让本村小学能够保留下来,并加以扩大和完善,可能还是最好的选择,这也同样增加这次小学校合并时本村小学的主动性。
这样,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做好这事的第一步。通过半期考试江北雁和镇中心校的比较,李校长他们有信心,他们这里的孩子应该不会比其他村里的孩子考得差。
第二步,就是在考试完后的全村动员工作,争取村里以及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第三步,是在春节前的全镇村级小学撤并建会议上去争取机会。
最后,下学期期末考试,就是最后的补充和学校保留下来的有力说服了。
从第一步开始,现在,也就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了,要想让孩子们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有什么大的改变,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只能靠平时的基础了。这次期末考试,也理所当然的是全镇统考了。
所有的老师只能希望这第一步能够走好。当然,目前,学生是不知道这事的。
同时,李校长也叫所有的老师提前作一个准备,那就是在考试完后各村小学到镇里去竞争,说明自己村小学能够保留下来的优势和便利。
******
考试刚刚结束,还没有等考试的试卷批改出来,李校长就召集全体村民过来开会了。
村里的会议一般都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村民们也没空,也召集不到人来。
教室里,灯光比以前亮了,在一大堆碳火旁,同样是烟雾缭绕。满屋子里的土烟味,呛得江北雁和刘老师两个女老师的有些喘不过气来。直到李校长发话了:
“好啦好啦,我们准备开会了哈,抽烟的,也把烟稍微停一下,你们看,我们的两个女老师都快受不了了。”
这样,大家才注意到问题的存在。才依依不舍地又使劲抽了两口,十分可惜地把烟锅里的土烟头磕到火堆里。
李校长继续着:
“这么冷的天,把大家叫来,确实有点对不起大家。可是,有个急事,不把大家叫来,也没法商量。这牵涉到我们凤雏村小学的去留问题,我想肯定也是大家比较关心和在乎的事。所以,我们才把大家召集过来,同大家一起商量。”
这个消息,也许村里面有些人已经知道了。可是,大部分人应该还没有知道。听李校长这么一说,大家吃惊不少。然后,马上就有人开始悄悄议论起来。
有关学校的事,那不就是我们村下一代成长的事吗?不就是我们村孩子的未来吗?这个问题,没有人不会去关注的,哪怕自己家没有小孩在这里上学。但作为长期住户,以后,自己家总要有孩子呀,有孩子就要上学呀。
李校长等大家议论了一阵后,才又说:
“上个星期,我们已经接到镇里的通知,下个学期结束,也就是明年六月份暑假,镇里就要把全镇共计九所小学校合并为四所了。但是到底哪些能留下来,哪些又要合并,合并到哪个学校去。现在,谁也还不知道。今天把大家叫来,也就是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大家考虑一下,是希望我们村小学合并出去呢,还是希望它保留下来。怎么保留?”
这一听,下面马上就炸锅了。
“李校长,我们合并到哪里去呢?怎么合并?”
“又有哪些学校能够保留下来,保留下来的条件是什么?”
“合并以后,我们村的孩子是要住校呢,还是和现在一样的要天天走读?”
“到其他的地方去,孩子们的住宿、伙食怎么解决?”
------
一连串的问题都问了出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