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太子亲临
作者:梦里大唐      更新:2019-07-22 19:43      字数:2169

梁万春沉默着,无言以对,仔细一想,没有了安市城做为依靠的自己,居然什么也不是,这不如一个平民百姓。

平民百姓只要做一个顺民,无论是谁统治他们,也不会故意针对一个普通的百姓。

而自己己经得罪过大莫支离渊盖苏文,就算是大唐放了自己一条生路,自己的国家高句丽,渊盖苏文也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至于高句丽王高藏,那就算了吧!他自己都只是一个傀儡,朝不保夕,自身都难保,指望他来保护自己,还不如求神拜佛,让菩萨来保佑自己。

“想清楚了没有,想走,随时都可以离开,本节度使绝对不会勉强你,还会私人赠送梁将军一匹代步的马,一点盘缠。

另外,梁将军的家人也还在安市城,梁将军可以去安市城,把家人接走,本节度使可以给梁将军,一封亲笔信带去,安市城那边不会为难梁将军。

如果愿意留下的话,安市城仍然可以交给梁将军,一个刺史肯定是少不了梁将军的,以后只要一心为大唐效力,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也自不在话下。”

李中华继续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李世民可以让投降的孙传音,继续留在岩州任刺史,他为什么不能让梁万春,继续留在安市城当刺史呢?

“多谢李节度使,梁万春以后就是大唐的人了,为大唐效力,绝不会有二心。”

李中华已经给了自己一个这么大的台阶,又善待了自己的家人,如果自己再不知好歹的话,那也未免太蠢到家了,这样的机遇一旦错过了,绝对不会再有了。

一个败军之将,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己经是最好的了,不可能还有比这更好的待遇。

所以,梁万春不能再犹豫了,马上就向李中华表态了,以后誓死效忠大唐了。

解决了梁万春的事情,李中华也松了一口气,现在的李中华身边,大缺少人才了,梁万春此人在辽东,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辽东也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上百座山城,掌握在高句丽的手中,一座座的攻下来,既费时又费力,也会死伤很大。

有梁万春做为榜样,攻城拔寨时,遇到的抵抗,就会小很多了。

李中华命拓跋武男守安市城,让梁万春随薛仁贵一起,扫荡还在高句丽手中的大小山城。

有了薛仁贵的武勇,梁万春的劝降,各大小山城纷纷归降,薛仁贵最终驻军于鸭绿江边,没有再向前推进了。

且说李勣和太子李恪,奉旨率军从陆路,跨过了辽水,一路到达辽州,当真是顺风又顺水,毫无阻碍。

太子亲临辽东,作为东道主的辽东节度使李中华,当然要盛情的接待了,晋阳公主李明达,也陪着一起,出城十里去迎接太子李恪。

文成公主和杨雪,虽然都是李中华的正妻,不过出城迎接太子李恪,是不需要有家眷相陪的。

至于晋阳公主,她尚未嫁人,太子李恪是她的哥哥,她是必须去迎接的,这是臣礼,不去反倒是失礼了,这就是嫁人了,和没有嫁人的区别。

晋阳公主己经出落的身材高挑,气质高贵,美丽大方,还有点少女的调皮,和李中华走在一起,迎接太子李恪。

太子李恪也有四年,没有见过晋阳公主这个妹妹了,此时一见之下,颇有几分惊艳的感觉。

见到她和李中华站在一起,巧笑嫣然的样子,突然觉得,他们两人很像是一对甜蜜恩爱的小夫妻一样,是那么的般配,浑然天成。

只是一想到两人的身份,似乎又有些不可能,心里没来由的感到有些惋惜。

李中华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这么快,又派兵来辽东,征伐高句丽。

不过有了李勣带人加入进来,那就更好了,正好解决建安和新城的问题。

看到李中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辽东治理的有模有样,还把去年久攻不下的安市城,也轻松的拿下来了,无论是英国公李勣,还是太子李恪,都不得不佩服李中华的本事。

李中华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想让英国公李勣,带兵去攻建安和新城,这边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英国公李勣当然没有问题了,不过他提议,让太子李恪留在辽州坐阵,等消息就可以了。

太子李恪却说道:“父皇是命本太子来打仗历练的,可不是来享福的,本太子怎么可以呆在辽州不走呢?那岂不是犯了抗旨不遵的欺君之罪?”

“太子殿下,话不能这么说,带着殿下只要到了辽东,就不是欺君,打仗是很危险的事情,太子殿下乃是大唐的储君,又怎么可以以身犯险呢?万一出了点什么意外,那臣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英国公李勣连忙劝说道。

“父皇都从来不怕危险,本太子又岂能另外,何况本太子又不是一个不能上马打仗的人,再危险的情况,也经历过好几次了,攻打建安城,本太子必须亲自参加,此事不必再议。”太子李恪果断的说道。

英国公李勣很无奈,他拿这太子李恪完全没有办法,只好转头看向李中华,希望李中华可以帮忙劝一劝太子李恪,不要前往建安城,参加攻打建安城的战斗。

如果太子李恪在自己身边,出了一点意外,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他李勣还真的负不起这样的责任。

李中华也知道英国公李勣的难处,说的话也十分的有道理,可是太子李恪说的其实也没有错。

如果他留在辽州不走,安全当然是没有问题了,可是却丧失了一次历练的好机会。

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情是瞒不住李世民的,让李世民知道了太子李恪,因为贪生怕死而留在辽州,没有随军参战,心里肯定会对太子李恪的表现,非常的失望,弄不好,李恪这个太子,也当到头了。

在没有登基称帝之前,太子永远都只是一个太子,储君也仅仅只是一个储君,老皇帝没有驾崩之前,是随时可以换个人来接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