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又添新课本
作者:执笔绘斜阳      更新:2019-07-24 06:11      字数:2416

正月初六,莫然又是一个孤家寡人了,在随从的几十位侍卫的护卫下,莫然坐在金銮大殿的龙椅上,正襟而坐。

台下文武官员基本上都到齐大半,众说纷纭的商议着内阁的事情,齐泰已经到位,黄观临时有事过几日才能来到。杨荣也位居众臣前列位置,显然他已经知道皇上把他委任为内阁的事情了,今天上朝一看,杨荣气宇宣扬、面露红光。

反观解缙,莫然扫荡了好几遍大臣,还以为这个家伙没上朝呢,看了几遍才找到人,人是来了,只是挤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面,还是后几排位置,真是不容易看到。

待莫然说起有写《文典》和《武典》的都交出来,下面响起一阵稀稀疏疏的声音,管事太监不一会儿,就抱上来了两摞子书籍。

这一堆《文典》和《武典》里面莫然一看头很大,最可恨的就是文典,基本上抄袭孔孟语录,满堆的之乎者也,自己都未必能看懂,还让不识字的孩子看。

莫然看一本扔一本,扔的台下的臣子心惊肉跳的,扔一本就扔掉一份希望,当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方孝孺的《文典》。

莫然没想到方孝孺居然也写了一部《文典》,虽然也是满篇孔孟之道,但总体来说有点新意的,莫然随意的看了看,全书四个点组成的

是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四个点。

主要大意就是指要忠于君王,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因为有国才有家,有家的话,每个人才能保存生命,君王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尊敬君王就是尊重自己。

在外之将不能拿自己的喜好,拿自己感情,来对国君的旨意有想法,在内之臣,要让国君治国趋于清明,国君清明,是全臣的大幸,是国家的大幸。

国君要是不懂的治理民生,不懂的安居百姓,只顾着享乐贪欢,那众臣子有必要把君王匡服到正位上去,要上表忠言,劝君王亲贤臣、远小人。不忘大明开国之伟业也。而且作为忠臣就要一直劝谏,一直劝导皇帝能做出明君的模样。这就是大臣的本分。

还有内臣的本分是劝皇帝勤勉朝政,确保国家无内乱,外将的本分是固守国土,确保国家无边患。做到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这样大明定可杨威万年。

最后一点就是对死国难的定义,当你被俘虏,敌人诱惑你投降,你要毫不客气的拒绝。当大明将亡,你明知做了也是徒劳,也要为大明做最后的抵抗。

除了对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四个点的定义,还列出来历史上的无数英雄,有远古的伯夷叔齐、周公旦。有汉代的苏武、卫青、王昭君、张骞等等……一直到近代的岳飞、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后面有几十篇专门说这些人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的故事。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洗脑大作,将大明国土上的亿万子民悉数洗脑,当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大明,我们大明定会是世纪大最伟大的国度,莫然心想这本书先留着,军人就需要这样的书籍。

接下来莫然继续扔文典,一直看到解缙的文典,拿来拼读一下,这工具书做的有模有样,无意中还在这部文典里还翻出自己的一首诗

几度残缺几度圆

半世红尘半世颠

流年逝水无尽头

空梦一生情悠悠

莫然读了很高兴,这个马屁拍的他喜欢。

当解缙的和方孝孺的《文典》留下来后,其他的又翻了翻,全部不合格,再也找不到引起他兴趣的了。

又开始翻《武典》,尼玛都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韬、六略》等等……还好世上没有《武穆遗书》不然这群家伙肯定抄袭,不过发现了铁铉和盛庸也写了《武典》,都是别人代为转交的。他俩一个在镇江,一个在河北保定,都是驻外武将,没有莫然下旨,他们是不会回来的,莫然捧起盛庸的著作细细品读。

盛庸的著作里都是说明火器的威力,当年莫然粗制滥造的手榴弹和烟花都被盛庸改进了,手榴弹现在叫雷公弹,雷公弹爆破率大大提高,最多也就十个里面有一个不炸的,烟花不仅被改成大明喷火龙王,还发明许多小的作品,可以用来传递大军运行的信号弹,可以只喷烟不炸人的雾弹,还可以埋在水里的水弹,埋在土里的地弹。

只是让莫然可惜的是单兵武器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火铳一直还是火铳,炮弹有所改观,从铅制的改成铁制的,并且里面装上火药,一炸一大片,大家叫他开花弹。北征的时候,徐祖辉还用投石车投递这些开花弹,给瓦刺重大的打击。

铁铉著作《武典》里,申明军纪和军威的重要性,还有骑兵和步兵的特点介绍,还有他这些年的带兵感悟,士兵要为国效力,要有团队精神,还不能缺乏强力的爆发性。

莫然把这两本书留下来,这两本书都可以作为军人要学习的东西,改天让专人把这两本书搞两个版本,一个浅化,一个深入。

浅化的版本,让每个镇江学子对火器又基本的认识,对行军打仗有基本的见解。

深入的版本,给那些专攻火器的人研究,给那些行军打仗的人看。

然后莫然又扫荡剩下的书籍,大失所望,全部都是抄袭,一点见解也没有,甚至有的连原句都没有变动。

今天看上眼的就这五本,两本他还提前看过,这五本他都不想剔除掉,毕竟都有用。

解缙写的文典,可以让镇江和太平的学子们迅速学习汉字,而且读起来压力小,见效快。

解缙编的武典,虽没有这兵法那兵法的有系统性,但里面都是行军打仗的注意事项,很全面。其实对于大明而言,目前这个世界上。基本上没有那个有实力和他叫板的,只要他不败就能获胜。而且这兵书都是用一个个故事,读起来不让人感觉乏味。

方孝孺编写的书,是给人灌输忠君爱国的理念,可谓是一部儒学经典,可谓不忠君爱国,其他学的再多都是悲哀,只会给国家造成动荡。

盛庸和铁铉编写的,都是以后大明军方要发展的方向,火器要先进和普及,军队要团结和紧密联系。这无疑是军队最重要的狼性精神。

想了半天,莫然想起以前自己上学的几本书,按照那个编排,于是把方孝孺的《文典》改成《德典》,把铁铉和盛庸的书合在一块,搞个浅化版的《军典》,剩下来才是《文典》和《武典》。

《德典》排了第一,大臣纷纷不懂其中意思,莫然说了,作为一个大明人,人生第一部书自然是《德典》,一个没有爱国和忠君思想的人,有再大的才华也没有用,往往只会祸害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