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老了
作者:执笔绘斜阳      更新:2019-08-07 06:31      字数:2032

莫然在华盖殿内觐见了郑和,莫然看到郑和满头白发很惊讶,郑和看到了莫然也是惊讶起来。

莫然的头发出现了点点白发,还没等郑和开口,莫然却说起郑和的头发,莫然感叹郑和的头发全白了,脸上也出现了皱褶,这四年来许多人都老了……

郑和也感觉到了英雄迟暮的悲哀,如果他能再提前远航十年,那么他绝对能航行到世界的尽头。

只是这四年来,郑和一边绕着非洲大陆转圈圈,一边从北路经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跨越到欧洲过去。要么就走南路先去埃及,然后乘船前往罗马教皇国,再乘船前往欧洲腹地内的各个小国。

经过四年航行,郑和确实发现了不少宝贝,在非洲南部发现大量的昆仑奴,又发现了一种叫咖啡豆的东西,在非洲的最南端发现很多金刚石,只是量数不及印度诸国。最值得庆贺的是发现大量金沙,这些金沙含金量还很高……

最初莫然只是想让郑和绕非洲一圈,看看非洲的地貌,再顺手搞一些大明没有的植物和其他宝贝。

金子是大明最缺少的,同样咖啡豆也是一种提神的好东西,不比汉人的传世茶叶差那里去。

只是现磨的咖啡很难喝,又苦又涩真的难以下咽,莫然喝了一口,直接喷郑和一脸。

还好郑和从abo那里学会了加糖、加骆驼奶,这样下去咖啡的美味会十足的绽放。

郑和前边刚刚说完,莫然就让人从御膳监那里取来了甘蔗糖和刚刚挤出来的牛奶。

甘蔗糖还好说,原生态的美味,谁见谁爱。可是这现挤的牛奶真的不好喝,一股好大的膻味在鼻子前面徘徊。

不过当现磨的咖啡豆遇到滚烫的沸水,在搅拌甘蔗糖和生牛奶后,浓香的咖啡才出现最真挚的味道。

君臣两个人,就在华盖殿的偏房内,端起瓷盏细细轻啄起咖啡来,没有小勺子,莫然索性把上好湖笔从中间掰断,刚刚好莫然和郑和一人一根,这金贵的紫檀木笔杆用来搅拌咖啡也是一件趣事。

莫然不仅仅与郑和一起和咖啡,更和郑和商量起在西洋上所遇到的事情。

从早上郑和从午门进来的时候,一直到晚上灯光火烛都点燃起来了。郑和整整一天都在华盖殿里坐着的。仅仅吃饭,都吃了二顿饭。

正如郑和说自己老了,西洋上最大的危险不是别的,是abo人,虽然现在abo人是一盘散沙,可是在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到处都是的天下。

虽说郑和也信仰回hui jiao,可是大家的意义已经不一样了,郑和是忠心与大明,而那些信仰者为自己而奋斗。

特别是南洋到西洋的路上,这条海路其实就是abo人最经常走的海路,若不是郑和船队人多势众,让abo商人不敢找事,估计每天的西洋路上都会出现纷争。

现在大明的子民纷纷杨帆出海做生意,其实最主要经营场所还是在南洋,在西洋做生意,还是没几个人去的。

郑和还在东帖木儿帝国听到一个消息,那个诱骗大明南线作战的商人阿里,开始做起整个东帖木儿帝国的商业经营。

还有abo商人哈萨姆和伊本,他们都是拥有大规模的船队,随行的海员也有三千多人,经常来往于南洋和西洋之间。

曾经有一次就在红海东南部,abo人的船队和郑和的船队产生了争端,面对越汇聚越多的abo人,郑和下令火速突围,明军凭借坚船利炮,把abo人的船只撞毁很多艘以后扬长而去。

那一次abo人损失船只上百艘,人员损失估计也得好几千。从那以后,abo人都是绕着郑和船队行走,只是万恶的abo人开始袭击溜山群岛上的汉人,开始袭击锡兰山国上的汉人,一个个比倭寇还凶残。

不过这次郑和船队顺着非洲一直行驶,当行驶到非洲最北边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法兰西人,原来非洲的北部和欧洲的南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只是两个大洲中间隔着一个比较大内陆海,后来又发现威尼斯商人,更加确定了这个消息。

随着郑和从威尼斯商人手里高价得到一份地图,一份关于地中海的地图,这张地图标明地中海附近的岛屿和各国的疆域,是研究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最重要的依据。

郑和把曾经探索的红海沿岸的地图和波斯湾附近的地图一比较,最后惊奇的发现,只要在两个地方最狭窄处挖一条运河,就可以从西洋直接把船只开到欧洲。

听到郑和说出的这个消息,莫然还是暗暗的记在心里,若是大明能和欧洲接轨,后世凭借先进的火器,就能扫荡很多很多的隐患,只有这样自己的子孙才能统治的更长久。

郑和还述说了,威尼斯商人也被abo人压榨,就拿一瓶从印度南部贩卖而来的黑胡椒吧!本身就不值几个钱,但是经过印度人、abo人、威尼斯人手里周转几次,当卖给欧洲的王公贵族的时候,同等容量的黑胡椒需要同等容量的黄金购买。

威尼斯商人也需要廉价的货源,所以对郑和庞大的船队表示特别的友好。

郑和在威尼斯和法兰西等地停顿了两个多月,发现法兰西的火铳,威尼斯的板甲都比大明自己制造的要好不少。

郑和就自作主张的把船上金沙拿出一半,购买了一万套威尼斯板甲和一万五千把快速燧发枪。

莫然听后特别高兴,当即对郑和连声感谢说:“大明不缺金钱,缺少的是能够保卫自己的武器……”

郑和听完这句话却感叹:“自己老了,不知还能不能为莫然帝再下几次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