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舂陵起兵
作者:水木熊      更新:2019-10-27 11:49      字数:3258

蔡阳县,舂陵乡,各村的人刚一睡醒,便往水牛村赶去。

早在头一天晚上,刘縯就给各村送出了消息,说有大事商量,关系到宗族存亡。

消息送出去之后,刘縯派人将舂陵的各处要津守住,不许任何人随便出入。

刘縯虽是舂陵宗室的一个后辈,但是他说出的话,比任何一人都要有份量。

王莽一直都在极力打压天底下的刘氏,舂陵宗室自然也在打压之列,他们之所以还能在祖辈的封地上安居乐业,刘縯的功劳不小,他可是个黑白两道都不敢惹的人。

正因为刘縯有如此能耐,在一些大事上,舂陵的宗室子弟已习惯了听刘縯的。

刘縯正在水牛村的晒谷场迎接从各村过来的族人,在他的身后,整整齐齐地站着一大片精壮的军士,那是青龙寨赤天、成天两部人马,分别由宗政鸿和戚景南统领。

游击校尉宗政鸿抱一口大刀,骁骑校尉戚景南提一杆长枪,那样貌十分威武。

另外三部人马,被刘縯藏了起来,他觉得还不能将自己的全部实力暴露出来。

渐渐地,晒谷场已聚满了人,刘縯的叔父刘良忽从人群中走了过来。

“縯儿,”刘良大叫一声,“你这是要干什么?”

刘縯叫一声:“叔父。”快步迎了过去。

他边走边道:“如今天下大乱,光复汉室的时候到了。”

刘良非常生气,指着刘縯破口大骂:“你这孽子,要把族亲们往火坑里带吗?”

刘縯道:“叔父息怒,你且听我把道理说清。”

刘良冷哼道:“你那点道理我听了不下十遍八遍了,我就是不许你造反。”

他忽然语声哽咽,老泪纵横。

“你父亲死得早,我这个做叔父的把你们兄弟姐妹几个拉扯大不容易,你就不能带着大家好好过日子吗?都怪我没有好好教导你,是我没有尽到做长辈的责任啊。”

刘縯心情复杂,一时无言以对,见到叔父这个样子,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的妻子崔瑶羽忽然走了出来,朝刘良一揖到地,叫声:“叔父大人。”

刘良道:“侄媳,你来得正好,赶紧劝一劝縯儿,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崔瑶羽此刻腰挂双刀,身穿轻甲,里头一件鲜红的战袍,十分显眼。

她道:“叔父,你看我这一身打扮,像是要回头的样子吗?”

“啊……”刘良大吃一惊,顿足长叹,“难道连你也要造反吗?”

崔瑶羽一脸平静,殷切的目光正瞧着刘良。

“既然叔父已把侄儿的道理听了十遍八遍,可否再听一听侄媳的道理?”

刘良不说话了。

崔瑶羽英气十足,凛然走到众人的前面,振臂一呼。

“各位族亲,各位豪杰,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向大家透露一个秘密。”

四下窃窃私语起来,各人都起了好奇心,为何她一个女流之辈也敢造反。

崔瑶羽道:“我其实不姓崔,本来的姓名叫做翟瑶,先父曾任东郡太守,后来联合当地的刘氏子孙,举兵十万声讨莽贼,虽因孤军无援而兵败身死,但死而无憾。”

刘良失声惊呼,颤声道:“你是翟义的骨血?”

崔瑶羽眼中含泪,道:“不错。先父兵败之后,王莽老贼杀了我翟家几百口人,多亏我自幼就跟着师父在山中习武,这才逃过一劫。”

刘良终于冷静下来,道:“你父亲的事我当年就听说过,我还听说,他和名震东郡的“如意乾坤刀”柳灵风大侠很要好,瞧你身挂双刀,莫不就是柳大侠的徒弟?”

“你猜对了,这便是我师父的乾、坤二刀。”

崔瑶羽忽将身上双刀拔出,当场耍了一通,舞出的寒光遮天盖地,快如迅雷。

刘良赞一声:“好刀法。”眼中多了一分崇敬之色。

崔瑶羽将双刀归鞘,接着回忆往事。

“师父本是修道之人,不愿过问世俗之事,然而她听说我父亲兵败之后,还是决定下山一趟,只身一人前往大牢相救,但是父亲却不肯走,他对师父说了一番话。”

“父亲说:‘我是宰相之后,自己也官居太守,父子二人深受汉皇恩泽,理当率先讨贼以安刘汉,可如今我一事无成,反被莽贼所擒,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上?’”

“父亲又说:‘我之死,不会白死,天下人会因此而认清莽贼的真面目。”

“就在此时,师父的行踪败露,无奈之下,她只能自己杀出重围。师父从大牢中脱身之后,也身受重伤,过了几年就离世了,直到临终前才将父亲的话告诉了我。”

“父亲说得没错,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天下人的觉醒,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莽的贼心,现如今到处都掀起了反抗王莽的浪潮,这正是父亲所期盼的。”

“自从知道了父亲的遗愿,我就决定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绝不给翟家人丢脸。话说人各有志,你们当中要是有人怕死,就找个地方躲起来,但也不要阻碍别人。”

她忽然提高嗓音,语带悲切:“不管你们怎么想,我翟家人今天反定了。”

刘縯忽然向刘良单膝跪了下去。

“叔父,危险的事情总得有人带头去做,要是谁都明哲保身,哪能成事?我们身为汉室子孙,哪能任由王莽老贼胡作非为?难道自家的仇等着别人来替我们报吗?”

他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许多宗室子弟都动容了,心中热血沸腾。

人群中开始出现一些议论的声音,有几名心情激动的后辈已走到刘良身旁。

“老叔父,翟家的女流都能有这骨气,咱们要是龟缩不出,岂不让人笑话?”

“对啊,要是传了出去,咱们刘家人的脸往哪搁啊?”

“老叔父,依我看啊,就反了他娘的!”

“对,反了他娘的!”

……

刘良的两个儿子也走了过来,试探他的口风。

“爹,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说,人要有骨气吗?咱就反了罢?”

“爹,孩儿也想举旗讨贼,还天下一个公道。”

刘良叹一口气,始终未置可否。

这时,年轻一辈个个举着兵器呐喊,唯有那些年长之人还有些举棋不定。

忽然间,人群中让出一条道来,有人惊呼出声。

“是文叔回来了,还带了好多人……”

“哇……他的样子好威武啊,我也想有那么一身战袍。”

“不是罢……连文叔那种老实人也要造反吗?”

“看来再不造反就没有活路了……”

……

在众多眼睛的注视下,刘秀牵着牛车,排众而出,径直走到了众人前面。

他此刻身穿红色战袍,腰挂三尺青锋,是汉朝武将的标准装束。

“大哥,此刻起兵,正当时也!这是宛城李氏的人马,愿追随大哥。”

他说着指指身后的李轶和李松等人。

刘縯真是太高兴了,紧紧抱住自己的三弟,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来得正是时候,你真是我的及时雨啊。”

李轶大笑一声,朝刘縯抱拳一礼:“刘寨主威名,我在宛城就听说过了。”

刘縯躬身还礼:“李兄客气了,汝等高义,请受在下一拜。”

李轶连忙托住刘縯:“初次见面,略备薄礼,请寨主笑纳。”

他说着指了指牛车上的许多兵器。

刘縯再次道谢。

李轶又从身上摸出一样东西:“此有图谶一副,请寨主过目。”

刘縯将书简展开,照字而念:“汉运中衰,当再受命,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谶语,面上有些吃惊,恭敬地交给自己叔父观看。

听到这四句话,周围都静了下来。

刘良接过书简,问道:“这图谶是从哪里得到的?”

李轶道:“从我伯父那里流传出来的。他在长安任职,精通谶纬,会观星象。”

“敢问你伯父的大名是……”

“伯父他老人家的名讳,是一个‘守’字。”

“宗卿师李守?”

“正是。伯父师从夏贺良,尽得甘忠可的《包元太平经》,能推演天下大事。”

刘良忽然大笑起来:“既如此,那就是天佑我汉室了。”

甘忠可是几十年前的著名方士,曾在长安布道传经,许多朝中权贵都向他求教,后因其言论危及当时的朝廷,被逮捕诛杀,但是其徒夏贺良却逃过一劫。

这件事曾在京城引起轰动,稍有学识的人都听说过。

刘縯道:“叔父,看来我们这次起兵是天命所归啊。”

刘良再不反对起兵,欣然道:“好!天命所归,名正言顺。我刘良反了!”

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再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

“反了……”

刘良颇有学问,做过县令,在族中威望很高,他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刘縯振臂一呼:“光复汉室,诛杀莽贼!”

“光复汉室,诛杀莽贼!……”

一时间,水牛村都被这句激昂的口号声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