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入股
作者:咸鱼蛋黄      更新:2020-01-27 20:24      字数:2223

跟他一起出来送堂姐回去的苏清,有些不解的问:“爹,你叹什么气呢?”

苏启智情绪低落的说:“这点钱是我手里所有的存款了,真的都给她了,希望小芬以后能过好点。”

“我给你的钱就不是钱了?”苏清嗔怪的瞪他一眼的说:“钱还分的这么清干啥?给你了就是你的。”

言外之意是,你想多借给她点,我也不干涉。

其实,她虽然不喜欢堂姐,但并不反对父亲帮助她。

毕竟,现在钱对她来说,只是数字概念而已,但苏芬却是父亲为数不多亲人。

苏启智苦笑着摇摇头:“这笔钱一出去,基本上就回不来了。”

所以,他才坚持给自己挣的钱。

苏启智之所以能够攒到这笔钱,还是因为年底的时候,公司给他发了一笔奖金。

之前他还不清楚,为什么经理会给他发那么一大笔奖金,后来才想明白,原来经理是想让他负责开发新产品。

同时,也因为这个新产品也是他出的配方。

苏启智对这个项目十分期待,根本就没想过专利什么的,只是一心想着把这个嫩芽酱做起来。

期待产品销路更好一点,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也好给员工带来更好的工资福利。

当然,这样的话他自己也能多挣一点。

对于他的奉献精神,苏清一向十分欣赏。

于是,她试着问苏启智:“要不我再给你转一笔钱?你不是说公司明年要开你负责的新项目,你要不要投资一点?”

投资?

年前的时候,经理确实特意找到过他,说让他象征性地投入一点,然后把公司的股份给他三成。

当时,一来因为他手里确实没有资金,二来他觉得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好像没有那么大,实在不好意思拿公司的股。

最关键的是,像老叶这种中层领导,还没有分到股份呢。

所以,当时他十分委婉的拒绝了。

现在想想经理当初让他入干股,可能就是为以后做嫩芽酱打算。

毕竟,这个产品的所有配方是他贡献出来的。

同时以后他还要负责这个,他们这个原材料公司唯一可以自主生产成品的商品。

这样的话,给他一份干股也是应该的。

想通之后,苏启智没有推脱:“年前的时候我们经理确实劝我,让我象征性的入股公司,然后给我一部分干股。”

苏清立刻拿出手机,从网上给他转了20万过去:“这点钱你先作为投资投入进去,不够的话,给我说一声,我再给你追加。”

苏启智盯着卡上余额短信通知,十分感动的连声说:“够了,够了,太多了,有一半就够了!”

其实,当初经理之所以让他投入一部分钱入股,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其他老员工的情绪:不然的话,平白给他几份干股也是应该的。

这位新上任的经理,对于嫩芽酱的市场预期非常高:因为他尝试过新品,也悄悄的小范围做过市场测试。

但凡吃过这款酱料的人,都觉得物美价廉。

甚至有好几个人还一直追着他要产品。

特别是他有几个做酱菜类经销的朋友,最近一直催着他出产品。

所以说现在的关键是:等新鲜原材料出来之后,赶紧做出足够的产品,至于市场,他根本不用担心。

他知道产品的品质足够好,而且也确实有渠道特别愿意帮忙分销。

其实嫩芽酱成本很低,就是用公司果园里其中一种果实物的嫩芽为原料做成的。

而这些嫩芽,原本都要被掰掉:因为过多的嫩芽会分掉太多的养分,不利于果子的成长。

但嫰芽酱也有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季节性特别强:只有在春夏两季这个果子树才会大量冒嫩芽。

到了秋冬天,基本上就没有原材料了。

但是这个酱料很耐储存,只要春夏天赶在原材料丰富季节多做一些,秋冬慢慢分销也可以。

当老叶跟苏启智传达了经理说要开一条线做嫩芽酱的消息之后,经理还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电话中经理强调说,要悄悄送他两份干股,让他不要告诉任何人。

本来,苏启智就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他又不好意思拿女儿给的钱入股。

虽然,女儿说那笔钱是给他的养老钱,但苏启智仍然很固执的想要把这笔钱给她存着。

做父母的一般都是这样,纵然孩子给钱也不舍得花,而是悄悄的为儿女存着。

苏启智就是这类传统父亲的典型。

现在他突然想通了:既然经理说这个嫩芽酱一定能挣钱,那么他就当这笔钱是帮女儿投资。

反正以后等他离世之后,遗产都是女儿的。

“你当然要投资,我也觉得你们公司的产品以后一定能大卖。”苏清笑着鼓励他说:“咱们这个地方灵气满满,生产出来的东西比其他地方都好,不管做什么销量肯定很好。”

对于她的说法,苏启智也十分认同:“是啊,咱们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一点工业污染,产出的食品都是纯天然的,肯定比外面的好吃。”

苏清并没有跟父亲说,秀水镇由于灵气浓郁,所以物产比其他地方更丰富,所有可以入口的食物口感更好。

特别是附近山上的一些山货,以及父亲工作地所在的那条山谷中的果园,全部都是灵气浓郁之地。

以前还不能肯定,但今天登上相对海拔比较高的南山,才惊然的发现:这附近所有的山峦竟然组一个天然的聚灵阵。

怪不得古人会在这群山当中建立一个小镇。

他们这个镇被一层层的群山环绕中,跟周边其他乡镇相隔都很远。

不过,这个镇下面却有几十个村子。

这里的人相比其他地方显得更恋家:纵然是在外面打工挣到了钱,也要回来把房子修的十分气派。

上岁数的回来养老,年轻一些的,攒到一定的积蓄,就在附近找个工作,让孩子在家读书。

整个镇上的流出人口,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并不多。

对于这样的现象,苏清觉得十分欣慰:希望故乡一直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