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咸鱼蛋黄      更新:2020-03-10 21:52      字数:2251

梁父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他才一心想着要在家里发展一养殖,每年多少有点收入。

这样的话,以后还可以拿点钱补贴儿子一家。

他虽然嘴硬说不会再给儿子贴补一分钱。

而且这几个月也确实没拿钱,但事实上他是想用这些钱作本金,在老家搞农副业。

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想帮儿子一把。

但梁父却并不想让儿子花女儿太多钱。

女儿现在已经找到了男朋友,按她这个岁数要尽快结婚生孩子。

虽然女儿已经有了房子,也买了车,但结婚生子需要一大笔钱,特别是像临市那样的大城市。

女儿虽然之前挣得多,但生完孩子后,至少有两三年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而且,闺女现在岁数不小了,生完孩子后肯定要调养更长时间。

目前看来,自己跟老伴都无法脱身去照顾她。

这样的话,女儿还是自己手里多存点钱,到时候才能少受点罪。

虽然这些年他们夫妻俩的生活重心完全在儿子一家,但其实内心深处也很关注女儿。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为了儿子过得更轻松一点,放任儿子一家向女儿索取。

在他眼里,付出不求回报儿女是父母的责任。

但儿子女儿现在事实上都各自成家,那就要有借有还,不能总是让一方占便宜。

当初儿子结婚,买房,每次女儿已经都拿出了很大一笔钱。

儿子结婚算是女儿为哥哥添置的礼金,姑且罢了;但后来儿子买房时,女儿拿出来的那笔钱,其实应该还的。

当初为了弥补女儿,他提议把老宅送给他做补偿,被儿子知道之后还大闹了一通。

但老宅子其实并不值钱,他补偿给女儿,是作为这笔钱借给儿子的利息。

由于这一笔钱儿子一直没有还上,他心里一直很愧疚。

他有心替儿子还上这比钱,但无奈这些年一直贴补儿子一家。

还要给女儿攒嫁妆,再留一点他跟老伴的养老钱,手里根本存不到钱。

给儿女们的钱,都是他跟老伴平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虽然两夫妻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扑在儿女身上。

准确的说,后半辈子的所有心血都扑在了儿子身上。

但却并没有想过以后让儿子为他们养老。

而是希望的孙子们都长大之后,他们手里还有点积蓄,然后搬到乡下生活,种点菜,二亩地为生。

这样伟大而朴素的观念,是一代正直而善良的老人们主流的想法。

但事实上,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理想,都要在双方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而人老了,各项身体机能退化,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疾病。

但他们又不愿意去做体检,甚至很忌讳去医院。

就是身体上有些不舒服,能忍则忍,这就造就了这一代农村老人,一旦去医院检查,几乎就是大病的可悲现实。

但这个古板而谨慎的讳病忌医观念,一时间扭转不过来。

梁父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他这一生进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

黄立行跟他聊到这个话题时,有些担心的问:“你以后住在村里,万一生病了,去哪看?”

梁父十分自得地说:“我从小身体素质过硬很少生病,感冒发烧什么的,多喝点水,挺挺就过去了。”

说到这里,他十分自豪地说:“就算我哪天得了大病,村里不还有不少邻居吗。不瞒你说,我虽然在儿子媳妇面前得不到好脸,不过在村里人缘还不错,有啥事叫一声大家都愿意帮忙。”

这倒是事实,梁父为人爽直大方,又乐于助人,所以村里人我对他印象都很好。

现在留在村里的十几户人家,跟他也都是年轻时一起长大的发小,大家都彼此熟悉,平时关系处的很不错。

因为,村里大部分人的收入来源都是靠出去打工。

所以,平时左邻右舍基本没有利益摩擦。

而且,原本六七十户人家的村子,现在仅剩下的十几户,人少了,大家就更加团结和睦。

而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不多,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不过随着现在房价越来越高,就连小镇上的房价也被炒到了几千块钱一平,也算被动留住了一些年轻夫妇。

其实,梁家村地理位置很好:依山傍水,土地肥沃。

但仅仅在家种田的话,也很难发家致富。

不过,由于紧邻这一条大河,河道两旁形成了十分宽阔的河滩草地,创造了十分优渥的天然小牧场。

留在村里的人,几乎每家每户都养好几头牛一大群羊。

不过,以前每家养牛都是为了自家耕种方便,但现在基本上都是为了挣钱。

梁父回老家后,也打算慢慢地扩大养殖事业。

其实,搞养殖这一行风险很大,而且收益周期特别长。

更重要的是,高养殖如果规模小的话,基本上不挣钱。

总而言之,投资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出去打工:既没有风险,收益又比较稳定。

早年一家子都出去打工的村民,有好多都在城市落户,不愿回来了。

还有一些是为了儿子能顺利结婚,把房子买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等孙子孙女出生后老两口跑过去照顾。

但梁父却很庆幸自己的家乡还能得以保存,让他晚年能够落叶归根。

眼看着周边好几个小村子都消失了,那些人纵然是想回来也找不到根。

“我们老了肯定要回村里生活,感谢政府把路修到村里家家户户门口,做女人要都搬走了,那不是白瞎了政府的苦心?”梁亲十分兴奋的说:“多亏前两年房价又涨了一波,就连镇上的房价也涨到好几块千块钱一平,这让有些年轻孩子们选择回村里住。”

这还是黄立行首次听到有人感激房价飞速上涨,这样的言论,竟然还是来农村最淳朴的农民。

如果说一些房产大鳄或者是靠炒房的人这么说,那还不足为奇。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无奈。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曾经容纳了大量劳动力支撑其整个社会的农业文明,势必要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