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玲姐的事情办得很顺畅,打过电话之后刚把车开到县府楼下,黄立仁早就带人等在门前,他让人把车上资料搬上楼后,自己带着志玲姐去了办公室,把这两天县府的一些决议文件交给她,托志玲姐转交给韦格。
县府的工作人员本来还有些好奇,黄书记下楼是迎接哪位领导,结果志玲姐的出现让大家都该干啥干啥去了,大家不认识志玲姐,可她开的那辆高旅在静湖县府基本没有不认识的。如今的静湖一东一西两个金属基地,已经撑起七成以上的财政收入。
相比天下第一庄的老于,韦大少的低调可是静湖县府津津乐道的事情。不过据说这大少爷是个白手起家的神童,而且是某位大佬的嫡孙,做事大气仗义,唯独有那么一点点的缺憾就是“好色”,传言他夜御n女,整个学校都是他的禁脔……
当然这话是没传到韦格那里,他要是听到这个估计更没脸出门见人了,哥是那种人么?哥讲的向来都是万花丛过,片叶不沾身,哥在学校人称“大宝剑”,这在武学里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的层次,这人剑合一的境界你们这些“剑人”哪能体会。
马丹,哥来这个位面唯一一次的经历还是被逆推,我容易么?在哥眼里这都是些小孩子,又那么熟,熟得就像左手与右手,谁好意思干那个啥?
……
韦格找了一下老朱,说明了那封信和吕萍的情况,当然他不会说有关于娅的详情,但他把让于娅和安静做伴的事情也给老朱说了,别哪天主任检查时一抽风找于娅的麻烦。
老朱心里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么?他能说啥?人你都“保”下了,我吃撑了得罪你?不过老朱对韦格的为人还是很赞赏的,他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学校的那些猫腻哪瞒得过他呢,这三年他时刻关注着韦格,这货就像老师同学们评价的那样,哪都好,就是那方面根本就不开窍,完全就是一块榆木疙瘩。
与其让老朱相信韦格和于娅有些什么,都不如相信真有“公鸡中的战斗机”。
……
不过现在的韦格坐在自习室中正在筹划着一部“手机中的战斗机”,
如今的通信技术已经是数字通信时代,1g标准的大哥大已经退网了好几年,这时候还没有高通公司什么事做,主要就是诺记gsm和摩记cdma正在争夺通信技术的霸主地位,这其实就是标准之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前,以诺记为代表欧洲gsm标准在世界还是处于“老大”的地位。
这是欧美互相较劲的时代,也是华夏有机会谋一席位的最佳时机,等到诺系、爱立信为代表的欧洲军团败北专心经营通讯标准之后,华夏的通讯行业可就成了欧美联手对付的目标。
98年,华夏第一台国产手机——东信528就已经推出,以“战斗机”著称的波导,再过几个月也会首发一台型号rc818的手机,像南高科、夏新、科建、tcl……都在这几年里崛起。
信部的武部长可是给了韦格一张手机生产牌照,看他一年多的时间居然没有动静,吴部长可是催了若干次,要不是看在他的贡献,以及搞回了几条生产线,以武老那脾气估计早就废了他的这张资质。现在韦格的这张牌照可就是加入通讯市场的门票,有大把的公司想出高价来买。
韦格是太忙,超级忙,忙到不经武老提醒他根本就想不起来手里的这份资质。他当然明白手机是现金奶牛,也明白手机才是通讯标准之争的关键,他更明白在帝美掌握了通讯标准之后最终会是什么样情况。
韦格有点偏执,他总认为在自己的设计研发成熟之前,国产手机就是在替欧美零件厂去组装,可随着液晶屏幕与芯片架构的试验成功,特别是开发区那个小厂里,与电池老王合作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的小批量投产成功之后,他觉得是到了推出自己手机品牌的时刻了。
韦格虽然不是若干年后和老雷打赌10e的董阿姨粉,但这位阿姨的那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世纪的前几年是国产手机疯狂成长的时期,一度在华夏市场打得那几个巨头节节败退,但仅仅几年之后这些手机企业面对诺记、摩记、三星绞杀,全都是因为技术受制于人,而一个接着一个的消亡。在失去的那几年时间,却恰恰给帝美布局技术垄断的机会。
韦格这次穿越之前已经把那些国际通讯业大佬玩得欲仙欲死,虽然目前他的布局已经有些晚,但他从来不认为这种追赶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
手机的第一弹,针对手机短信的功能,韦格设计推出了蓝色背光6行显示的翻盖手机,还有就基于安静和林曦那台掌上电脑,他决定推出一台结合商务通与通讯功能的触屏手机。
从前年京东重组联合无线电开始,韦格在液晶屏的技术储备上就下了功夫,大脑里解锁的技术的现成的,就差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如今快两年过去了,生产线和技术工人都已经就位,先不得那两条从现代买来的tft-lcd彩屏的生产线,就是当初京东电子为vcd机配套的液晶显示屏生产线经过改造,都不用太长时间就能让这两种技术简单的手机屏下线。
韦格知道目前手机技术还属于粗糙的原始状态,制约手机企业设计研发的瓶颈还很多,在这个世纪最后一年,真正制约手机的技术不是屏、也不是芯片,而是电池。经过“大砖头”时代,在这个手机追求极致“袖珍”的设计概念时,手机要在屏幕和续航时间做出抉择。
桌上的那台代表最新技术的诺记8810,依然用的是600毫安的镍氢电池。电池老王是被韦格从深市给挖来的,因为这哥们的镍氢电池凭借着低价格,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已经在成了最大的赢家,可当他下决心搞锂电时,发现那些当初东洋的锂电企业都扭扭捏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