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郭子仪和颜真卿
作者:张围      更新:2020-02-02 20:17      字数:2363

李然观察着胖和尚微笑说道,“你们的笔斋已经开了七年了吧。”

“在下也不记得了。”胖和尚接着说道,“李家主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告辞了。”

“我不送了。”李然说话道。

“告辞。”胖和尚拱手离开。

看着胖和尚离开,李然换了一个坐姿,纤长的手指拿起茶杯喝下一口热茶对身边的侍女说道,“给我换一身衣服,我要去见顾青。”

“是。”一旁的侍女立刻去准备。

甘露殿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两人心中怒火中烧,咬着牙关。

“陛下。”见李承乾久久不说话,狄仁杰呼唤道。

“把许敬宗押入大理寺!”李承乾这才开口。

许敬宗转身给了狄仁杰一个感激的眼神,任由宫前侍卫带着自己前往大理寺。

“狄仁杰,你还有什么事吗?”李承乾冷声说道。

“臣告退。”狄仁杰微微一笑。

李承乾坐在安静的甘露殿中,眼神中带着无奈与落寞,拿起一旁的毛笔想要给桌案上的奏章批复,拿着笔的手不自主地颤抖,重新又搁下对一旁的王金说道,“把这些奏章全部交由中书省批复,不用再送来了。”

“是。”王金低声说道。

一切王金都看在眼中,眼下的李承乾确实不是顾青的对手,也不会是顾青的对手,李承乾对许敬宗这件事的作为一开始的方向就已经错了,许敬宗不能杀!这个人必须要活着。

王金把奏章交给一旁的小太监,跟上李承乾的脚步说道,“陛下,许敬宗放了吧。”

“为何。”李承乾语气森冷。

“顾青……”

“顾青,顾青!你们的嘴里都只有顾青。”李承乾瞪着王金说道,“是不是你们所有人都认为朕比不上顾青,是不是真要禅位给这个顾青,来促成一场佳话?”

“陛下,老奴不是这个意思。”王金低声说着,“许敬宗这个人不能如此处置。”

“那你教朕该如何!”李承乾几乎是吼出来的。

“让许敬宗回去,如此顾青会来感激陛下的,可是如今陛下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王金说话道。

李承乾看着王金,“这些话,是父皇让你和我说的吧。”

王金躬身说道,“太上皇的意思是,陛下不需要做一个有多么丰功伟绩的君王,只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君王就可以了。”

李承乾听到这话,转身就离开。

王金长叹一口气,其实连李承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或许李承乾觉得自己是太子,是储君只是捡了一个便宜才坐上了这个皇位,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比李治和李泰更适合做这个位置,只是李承乾要背负的压力也是其他皇子好几倍,尤其是顾青这个存在。

李承乾拥有的是李治和李泰都没有的,只是李承乾一直都没有发现,他一直被他自己的怒火与委屈挡住了太多视线,李承乾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帝王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褚遂良应该可以帮他。

狄仁杰走出宫门看到宫墙一角正在巡视的薛仁贵和一个将领说说笑笑的。

几步上前问候道,“薛大哥。”

“你怎么来了?”薛仁贵好奇。

“宫里有些事情。”狄仁杰笑呵呵说着话,看向一旁的将领,“这位是。”

“末将王玄策见过大理寺卿。”站在薛仁贵身边的人急忙行礼。

“薛大哥。”狄仁杰对薛仁贵说道,“有些事情和你说说。”

“好。”

见两人有事王玄策急忙说道,“我想起来要下差了,这就告辞。”

王玄策走远,狄仁杰小声对薛仁贵说道,“那个王玄策你们认识?”

“是一个聊的来的人,这些天才认识,这个家伙一直想出去打仗却苦苦等不到机会出去建立军功。”薛仁贵微笑说道,看起来对这朋友很满意。

“薛大哥,波斯的使者已经到了,这些日子可以为出征天竺的事情准备起来。”狄仁杰小声说着话,“看来朝中是想要裴行俭去安排,如果有什么不知道,可以去问问裴行俭。”

“我知道了。”薛仁贵使劲点头。

书院中,孔颖达面前站在两个孩子,看起来如今都只有七岁,这两个孩子一个字写的好,还有一个写了一份兵法韬略。

“你们叫什么名字。”孔颖达微笑着问道。

“回孔老夫子,学生颜真卿。”

“学生,郭子仪。”

两个孩子礼貌地说道。

孔颖达微微点头,“从今以后你们每日下课之后就更在老夫的身边,老夫有更多的学识要传授你们。”

两个孩子连忙再次行礼。

“你们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孔颖达再次问道。

“学生想做一个大将军!”郭子仪说道。

“学生想……”颜真卿犹豫了好一会儿说道,“学生想要做官。”

孔颖达看过两个孩子的身份,颜真卿是琅琊颜氏的人,书院中就有琅琊颜氏的人,当年因为晋王殿下的婚事安排进来的,这个颜真卿确实有行文的天赋,写得一手好字,说不定以后的在行文一途比褚遂良更好。

而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是渭州的刺史,也算是良臣之后。

只有顾青知道郭子仪这个人物,就是当年当年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后来的吐蕃和回纥的大将军。

书院的另一边,房承先和张九龄坐在一起。

“孔颖达老夫子,看中两个孩子,一个郭子仪还有一个叫颜真卿,房兄知道吗?”张九龄开口问着。

“知道。”房承先微微点头。

“你说孔老夫子要教他们什么呢?”

“还不是儒家的学识。”房承先说话道,“听我父亲说过这个孔颖达老夫子,是儒家正统的后人,只是当年始皇帝大一统之后儒家不少书籍几乎被毁殆尽,幸好秦三代就亡了,这才留下了孔颖达老夫子这一脉。”

“好生羡慕。”张九龄感叹道。

“你也不差,咱们书院中几个最德高望重的夫子之中,岑文本夫子很看重你。”房承先说话道,“你的几个关于朝堂中的策论做的非常好,而且你也十三岁了,再过三年说不定你就可以在书院出师,进入朝堂。”。

“书院有这么多优秀的学子,哪里轮得到我。”张九龄微笑着说道,“要说科举考试,你也是一个竞争对手。”

“我不会参加科举。”房承先说道,“做官有什么意思,我更加加入书院的研究之中,造出更多可以改善生活,可以让中原人日子过得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