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夜……这本应是一个宁静而详和的夜,但是此刻却已尽是混乱的火光与残杀的血雨。
袁尚以护送兄嫂为由,调派了五百军兵与甄氏的送嫁队伍同行。甄氏中人以为袁尚也是一番好意,自然就没有拒绝。只是这五百军兵中那三百多原属黑山贼张燕的降卒,在别有用心之人刻意的蛊惑与煽动之下心中都生出了歹意,于当夜的夜深之际突然群起而发难……瞬时之间,甄氏送嫁队伍的营盘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与血光交错在一起的混乱之中。
不过于此时此刻,甄姜与甄宓这对美人姐妹却已在十余名宗族子弟与二十几个袁军士卒的护卫之下逃出了混乱不堪的营盘……袁尚又不是笨蛋,当然明白混乱之中难免会玉石不分的道理,再说甄宓是那么的美艳,真要是被祸乱的贼众看到的话会放过才怪了。而袁尚既然想搞甄宓,又哪里会允许有人趁着混乱而在他之前就捷径?因此在这五百人当中,有特意安排一些武艺不错的亲信之人事先就守护在甄氏姐妹的左近之处。
祸事一发,这些人便以最快的速度把甄氏姐妹送出了营盘。同时这些人还以“三公子大军离此不过一昼夜之程,且步卒十之九矣,足其量距此难足百里之数。若以车马急行追上不难,宜急往赴之求庇”为由,引导着甄氏姐妹去找袁尚寻求保护。然后嘛,这些人还要在路上暗下杀手,除掉甄氏姐妹身边最后的人丁,也就是要让甄氏姐妹彻彻底底的成为“孤芳”……
此刻,载着甄氏姐妹的马车正在道中疾驰,不管马车在疾驰之下是如何的颠簸不堪,车中的甄氏姐妹却也已经顾之不上了。再看甄氏长女甄姜的脸早已经被惊得煞白无比,却仍强自镇定的抱紧了甄宓,努力的放平了语气对甄宓道:“小妹莫怕,没事的,我们很快就会没事的。袁三公子的大军离此间并不远,很快我们就能追上他们……”话是这么说,可是从甄姜在不停的轻轻颤抖的身躯上不难看出甄姜此刻的心情其实是有多么的紧张。
相比之下,被甄姜抱在怀中的甄宓才是真正的镇定自若。望了一眼她的大姐甄姜,甄宓也没有说什么话,而是侧过了些身子靠近车厢壁窗,悄悄的推开了一条细缝在向窗外探视。而这一番探视,甄宓便看到了令她为之心惊的一幕,手亦惊得紧捂住了嘴怕自己叫出声来——护卫着她与甄姜逃出营盘的那十来个宗族子弟正在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而令他们倒下的原因,竟然是先前自告奋勇挡在他们身后的那二十几个袁军士卒手中的弓弩!
甄宓是个很聪明也很有主见的女孩子,无意中发现了这么一幕,那二十几个袁军士卒却没有抢入车中对她们姐妹怎么样,而且还一个劲的把车往袁尚那边赶,显然这些袁军与先前在营盘中烧杀抢掠的袁军绝不是一路货色,应该是另有企图。再联想起昨天袁尚见到她时那失神的举止,还有这些人为什么会救助她们救得如此及时,这便使得冰雪聪明的甄宓很快就想明白了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本镇定自若的脸也马上就变了色,身躯亦为之一颤。
甄姜感觉到了甄宓身躯的颤动,复又劝慰道:“小妹别怕,我们没事的……”
甄宓用力的摇了摇头,声音虽然沉静依旧,但却已经带出了几分无奈:“不……姐姐,只怕我们现在才是真正的将要身陷狼巢。”
甄姜惊道:“什么?”
甄宓长长的叹了口气:“只怕于今晨袁显甫派那五百士卒来,具言是一路护送于我,而我们又欣然应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了……他设下这般毒计,所为者就是小妹。”
甄姜虽不及甄宓那么冰雪聪明,但毕竟已是个经历过几分人间沧桑的女子,社会经验较为丰富。这会儿被甄宓这一提醒,甄姜却也马上就明白了过来,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神色便又多加上了几分惊恐:“他、他是你叔叔啊!他怎么能这样?这、这不是在乱却人伦吗!?”
甄宓摇头叹道:“虽有婚约,然犹未成。若在此之前他以势而逼我就范,以袁显弈那懦弱的个性又能将他怎样?而他敢这样做,定然已为之后之事作好了打算……姐姐,我们今日恐怕是难逃此劫。彼若得手,若是肯将小妹纳为妻室或许犹为幸事,我甄氏一族依附袁氏之事亦能得成,真能如此小妹也都认命了。但……以他如此狠辣的心计,我就怕他会为保个人清誉,在将小妹凌/辱泄欲之后,杀却我们姐妹以灭绝人口!”
“小妹……现在应该怎么办?”
甄宓虽然冷静,但现在却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两行清泪自眼角划落:“小妹也不知道……其实小妹现在真的很想一死了之以全名节。可是、可是我甄氏宗族之望,如今全落在小妹身上,小妹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置宗族于不顾……或许、或许与他见面之时,我对他曲意逢合,哄得他逾礼而娶我,方能上全宗族、下全己身。只是、只是小妹必遭那些不明真相之人终身唾骂,说小妹是个、是个……而到那时,我又绝对不能把这件事的真相说出去!”话没有再说下去了,只是捂住了嘴强压住哽咽之声。
甄姜见状只能抱紧了甄宓,摇头哽咽道:“小妹,苦命的小妹……”
忽然之间,甄宓姐妹的马车急停而止,对面亦传来了阵阵的马蹄之声,赶车的袁军士卒隔着门向车内的甄氏姐妹唤道:“二位小姐,前面是三公子的轻骑闻讯赶来了!”
甄宓闻言强收住泪,又赶紧的举袖拭去泪珠,呐呐道:“他来得如此之快,可见其心中是何等的急切。姐姐,小妹下车去见他。”
“小妹!”甄姜伸手想挽住甄宓,但没有能挽住。
只这片刻的功夫,袁尚的三百骑兵已经赶到了近前,袁尚更是离得老远就向车中高声喊道:“嫂嫂勿惊!袁尚来也!”
在袁尚的呼喊声中,甄宓出了车厢,在车辕上向袁尚盈盈一礼,脸上亦强挤出了一丝微笑:“甄宓多谢三公子(改了口,没有称袁尚为叔叔)救援之恩!”
袁尚此刻的目光已经完全锁定了甄宓:“不敢不敢!到是袁尚一时失察所差非人,惊扰到了嫂嫂,罪莫大焉!今见嫂嫂无恙,尚心乃稍安矣。”
甄宓望见了袁尚眼中喷出的熊熊欲火,知道自己先前作出的推测丝毫不差。心中在自叹命苦之余却又不能哭出来,只能向袁尚强挤出了几分微笑,不过终究因为撑不下去,改为轻轻的低下头去,声音也因为强压着悲伤之意的缘故有些变了味:“三公子,甄宓此刻心中尚忧,还请三公子先将甄宓与大姐接入营中安顿暂歇之后再作打算吧……”
甄宓的声音是因为心中强压着悲伤而变了味,可是听在袁尚的耳中却不是这么回事。一向自大狂妄的袁尚,却感觉甄宓是因为他的少年英雄之气而动了心,因而在语气中带出了几分幽怨之意,一时间袁尚心中大喜,心说你动了心的话,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于是乎把矛一招向从骑喝令道:“收军回营!你,先去营中命厨人备下薄酒,某好为置酒兄嫂压惊!”
众从骑齐声应命,袁尚便自得的又望向了甄宓。甄宓虽然心中难过,却也只能向袁尚回以了一个微笑。
就在这个一行人正准备动身回营的时候,后面道中忽然传来了一阵零散的马蹄声,看情况是有人在纵马急追上来,不过人数应该不多。袁尚见状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向随行的韩猛递过去了一个眼色。韩猛会意,带了三十骑挡在了道中,看看差不多就准备向对方喝问名号,只是这个时候韩猛却也看清了一件事,脸色顿时大变:“大概有三十骑……全是白马!?不好!全军备战!来者是公孙瓒的残党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
袁尚这支三百余骑的队伍全都脸色大变,就连袁尚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了。在公孙瓒麾下的部队之中,最享有盛名的就是其强大的骑兵白马义从,连公孙瓒自己都被人称为“白马将军”。而在袁绍击败公孙瓒的时候,白马义从也让袁绍吃了不少苦头。后来袁绍是调集了军中的精锐弓弩手,用密集箭雨的战术才重创了白马义从,使公孙瓒元气大伤。后来以骑兵战术见长的公孙瓒会据楼固守,其实也是与其精锐的骑兵部队已经不足有关的。到公孙瓒败击的时候,袁绍曾一度想将白马义从收编,却因为主要的将领几乎都已死去,原有的部队又没剩下多少而只能作罢,曾经声名显赫的白马义从就似乎就此消声殆迹。
但就在不久前,也就是袁绍率军南下,袁尚在邺城整顿后继粮草的时候,冀州周边出现了几支数量不多,但来无影去无踪,专门破坏袁军钱粮征收诸事的小股骑兵部队……咳咳,或者应该说是流寇才更恰当一些。而这些小股部队当中就有清一色的白马的部队,显然就是白马义从的幸存者在给袁绍的后方捣乱。而袁绍的部队一向以大兵团作战见长,对这种使用苍蝇战术的小股部队却着实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幸这些“小苍蝇”的人数少,成不了什么气候,袁尚也就懒得去理会,命令各郡县碰上了就打,碰不上就算了。反正就那么点人,已经是属于治安一级的低级别政务,再说打死一个就少一个的,早晚总会有打没了的时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白马义从来去如风、战斗力强悍的事在袁军中一直都广为流传。现在袁尚的身边就这么点人,又没有什么克制骑兵的弓弩手,真与白马义从撞上,虽说人数上十倍于对方,能不能打赢却也心里没底。
韩猛到底是上过阵的战将,马上就再次下令道:“保护三公子!传令轻骑火速回营,急调人马来援!”
令既发下,三百余骑马上就依令行事。而在这时那三十余骑白马已经追到了近前,为首一将大概三十来岁,人生得英武帅气不说,一身雪白的银甲再加上手中的银枪,更是与座下白马相映成辉,令人叹为观止。而当他远远的望见“袁”字旗号时,原本只是稍皱的眉头马上就皱得更紧,牙关也紧咬了起来,冲着袁军怒喝道:“什么名门世家!?虚有其表!背地里却尽做些伤天害理之事!弟兄们速战速决,救出车中之人后即退!随我冲!!”
三十余骑二话不说,照着袁军就猛冲了过来。骑兵冲阵嘛,讲究的就是如何发力冲击,而袁军这边虽然也基本上全是骑兵,但因为对方来得太突然,根本就啐不及防的,哪里有距离给他们的座骑发力冲击?于是乎那三十余骑有如利刃一般直插入了阵中,瞬时间就把袁军的阵型给完全打乱,随之而来的就是混乱的奔逃。
袁尚嘛,典型的没事霸王,有事王八,一见情况不妙马上就调转过了马头向大营逃去,至于甄氏姐妹就扔去了一边不管——自己的命金贵,女人就靠边站吧。
就这样,袁军四散奔逃,那三十骑则毫无阻碍的打到了马车那里。那骑将拉住了马势,手中银枪挑开了车帘,向车中望了一眼便道:“二位姑娘勿惊,某是来救你们的。快出来,此地不宜久留!”
这突如而来的变故使车中的甄氏姐妹一时间都傻楞在了那里,不知该如何去做。骑将见状心中也急,索性在马上伸手探入车厢之中,随手抓起一个横搭在了马上,口中亦道:“事急权宜,且容某冒犯!”说着又向从骑中唤道:“雨妹,快来救人!”
另有一骑赶至近前,只是马背上的骑士竟然是一个约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却见她与骑将互望了一眼便明白要做些什么,马上就伸手入厢抓起了剩下的一个横置在马上,娇喝道:“请安心,赵雨亦是女子!”
甄氏姐妹既已离车“上”马,骑将也再不犹豫,当即喝令道:“走!”
三十余匹白马一齐调转过了马头,便欲扬长而去。韩猛见状大惊失色,慌忙拍马过来喝道:“贼将休走!”
骑将可不愿多费什么事,一转手把银枪夹好,反手就取出了弓与箭,再一扭身照着韩猛就是一箭射出。而这电光火石般的一箭射得可真够准的,不偏不倚的正中韩猛咽喉,箭头更是穿过颈后而出,可怜的韩猛就此一头栽落马下死于非命……他本来应该是在运粮途中被徐晃砍死的,现在却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这里,甚至连对手的姓名都不知道!
韩猛一死,剩下的袁军更加的再无战意,纷纷向大营的方向奔逃而去。而那三十余骑得此之便,无一折损的绝尘而去……
却说这三十余骑行出了一段路之后,骑将见袁军已然追之不上便暂时收住了马势,把横搭在马上的女子转至鞍后坐正之后才道:“姑娘恕罪。适才事急某不得不如此,并无冒犯之意……姑娘可会骑马?”
打了这一仗,这三十余骑顺手牵了几匹马走,现在暂时安全了,当然是要他们自己骑马。而骑将抓出来的女子是甄姜,本来还有些心神未定的,听过骑将的话之后总算是稍稍的定下了些神,不过在骑马一事上却尴尬的摇了摇头。
被骑将唤作“雨妹”,自称为“赵雨”的少女这时也扶正了自己马上的甄宓,打马过来向骑将笑道:“哥,她们两个一看就知道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会骑马才是怪事。”
甄姜与甄宓对望了一眼,各自摇头。骑将见状皱了皱眉头,瞪了赵雨一眼之后扭头向身后的甄姜道:“既如此,还请姑娘暂时委屈一下,揽紧某腰间,以免自马上跌落。某这就带你去与你的族人相会。”
甄姜总算是完完全全的回过了神来,喜道:“多谢将军相救之恩!尚未请教将军高姓大名?”
骑将理好了缰绳,头也不回一下的应道:“某姓赵名云字子龙。昔为公孙将军麾下骑将。后公孙将军为绍所败,某率从骑流落至此,因见你营盘为贼人所害,故率从骑杀贼救人矣。听闻你族人说你二人为贼人所擒,故飞骑往救。只是不想这些贼人竟是那袁绍三子袁尚所差!哦对了,尚未请教姑娘芳名。”
甄姜一直寡居于家,也不知有多久没有碰过男人了,加上马上就要到“三十如狼”的年纪,这会儿忽然能够合情合理的抱着一个英武的男人,心神竟然有一些失控,幽幽的回应道:“妾身早已嫁作人妇,实不敢已姑娘自居。赵将军,妾身姓甄,贱名姜,乃是中山无极人氏……”
赵云微微一惊:“原来是中山名家甄氏之后!云失敬矣!此间不是说话之地,我等还是速去与你族人相见吧。”
众人各自准备纵马而行,一直在赵雨马上没有说过话的甄宓在这个时候却忽然急呼道:“等一等!我有话说!”
众人停下了手,一齐望向了甄宓。而甄宓这会儿低下了头,沉思了片刻之后才抬起头向赵云与甄姜凄然笑道:“赵将军,你与诸位壮士不计生死、见义勇为,将我与姐姐自歹人魔掌之中救下之事,小女子感激不尽。只是……赵将军,并非是甄宓不识善恶,而是赵将军你真的不应该去救我和姐姐的……”苦笑,而且还是心情极度痛苦之下的苦笑。
赵云、赵雨等人一听这话就懵了头:
“啊——!?”
(咳咳,这回应该不算是什么**吧?其实赵云会在这个时候的黎阳出现,在瓶子看来还是合理滴。按瓶子的逻辑,赵云不愿仕奉袁绍,四海流浪的话又总得吃饭,所以就在袁绍的境内打打游击捣捣乱,抢点袁绍征收来的粮食吃饭,钱粮差不多够了就流浪去汝南那边……正史中对这一段没什么记载,不过演义里明明白白的说过赵云在这一时期是在“四海漂零”的嘛。
哦,还得说一下赵云年龄的问题。其实赵云的出生年份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一般人们说赵云的年纪是以演义中为参照。但仔细的看一下的话,演义中在赵云年纪的事上就犯了个很大的BUG。主要是在第92回中说赵云“年登七旬”,而当时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公元227年,如果赵云真的有七十岁的话,赵云的生年就得在公元157年,算过去的话赵云只比曹操(155生)小两岁,比孙坚(156生)小一岁,比刘备(161生)却大四岁!以为这就是赵云年纪的朋友们可得考虑清楚了,在演义中关羽不认可黄忠为五虎上将时可都管赵云呼之为“亦吾弟也”的!关羽狂归狂,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管比自己大几近十岁的人呼之为弟?所以这就是演义中的一个大BUG。瓶子认为老罗主要是想突出赵云的武勇,结果却犯了个大错。呵呵。
其实赵云的年纪是大致可以推算出来的。正史的《赵云传》中,裴松之引用了《云别传》中这么一段作为注释:“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这里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时间点。汉时举荐人才一般都在弱冠之年,也就是十六至二十岁的时候,而袁绍称冀州牧是在191年,那么当时的赵云应该就是十八至二十岁左右。以二十来算的话,赵云就是出生在171年。
再以此为标准,后面的推算就要合理得多了。首先赵云比刘备小了十岁,比关羽小八岁左右,比张飞小五岁左右,完全合乎关羽将其“呼之为弟”的年龄标准。
然后,赵云真正出名是出在长坂坡,而长坂坡一战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公元208年,是年赵云三十六至三十七岁,正是壮年的全盛时期,打长坂坡七进七出这样的持续时间很长的仗,身体上能承受得了。再到汉水一战的公元217至218年时,赵云是四十六、七岁的样子,作为一个将领的年纪而言正好是另一个全盛期。而之后不久就随诸葛亮南征,年份是公元225,赵云五十来岁,诸葛亮称赵云为“中年犯险”也差不多说得过去。到228赵去世的时候,赵云差不多是六十岁,而这个年纪相对来说正好是当时普遍的正常死亡年纪。
当然,以上纯属无责任推断,真正是什么情况只怕谁也不知道,不过在书中瓶子是采用了这种推断的,即建安五年的公元200年,赵云是二十九岁,比咱们的路人一号大两岁的样子……
潜水党们,觉得瓶子的推断还算合理的就出来冒个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