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立夏(之一)
作者:sindy迪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18

o9立夏

大业末年,天下群雄并起。但在短短几年之后,李家坐镇长安、掌控关中,隐隐已成最有实力一统天下的势力。

我在世民身边辅佐,看着他由右领军都督而成秦公,再由秦公而成秦王,率军东征西讨、转战四方,破长安、平薛仁杲,又大败刘武周、宋金刚,收复失陷的龙兴之地河东,一次又一次在唐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不久,秦王李世民的擅战之名已是名扬天下,震动中原。

然而,随着世民征战越多,声名越盛,其实在战场之上也是越来越危险。敌军无不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置之于死地。偏偏那小子每次出战都是奋不顾身,以主帅之尊还要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全不顾及自身安危。害得我一听他上战场就心惊肉跳、坐立难安,不知道哪一天就真的会应验了他的预言,成为他口中那第一个知道他战死沙场的消息的人。我只能祈求上天眷顾,胜败都是其次,最要紧的是保护他平安归来。

上天也还真的眷顾他,他每次不但都能安然无恙、连一丁点小伤都没受就全身而回,还总是大获全胜,尽歼敌军。

他在前线与敌人生死相搏,我却只能留在后方的长安,负责军情传递、筹备粮草的后勤工作。我身虚体弱,就是上了战场也帮不上忙。天晓得我有多恨自己这羸弱的身体,有多羡慕那些可以跟世民在战场上并肩血战的武将。其实只有真的跟在他身边寸步不离的,才是能最先知道他生死消息的人吧。我感到自己又被世民摆了一道,不觉暗暗叫苦,却也无可奈何。与其徒然地担忧,倒不如多用点功,为唐军筹措更多的粮草物资,确保前方供应,不要让吃饭问题拖了世民的后腿。

在等待世民凯旋而回的时间里,我大多还是埋文牍。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收到前方的军函。世民这古灵精怪的小子,总会在一本正经通报军情的函件的最后附上一页家书,写满了问候无垢的体贴话儿,要我转告。信里说的无非是他在战场上一切安好,虽然军务繁忙,但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她。又道歉说,他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命时必需心无旁骛,眼里心中都只能有敌人,只好在空闲的时候加倍地想念她以作补偿,并在难得才有一次的安稳觉中,把握与她梦中厮磨的机会,以慰思念之苦。

倘若这些甜言蜜语真的只是写给无垢看,却为何要由我来转告?明明知道这些军函必先经我之手再上传朝廷,何不单独把家书封存在一个信封里,让我没法看到里面的内容就直接转交无垢?

于是我就心如明镜,明白了所有这些情意绵绵的话,其实同时也是写给我看的。

我把这些丝毫不加掩饰的情话来来回回地品味,捧着那一张薄薄的信笺,坐在那里就能傻乎乎的暗自笑上半天,彷佛得到了世上最珍贵、也最隐蔽的瑰宝。

想到驿兵们冒着枪林矢雨、几百里加急送递的,还有我们这点全不打紧的情话。这瞬间体会到的感动,恐怕就是我比那些始终在前线陪伴着世民左右的兵将更要优越之处吧。

收复河东后,世民又马不停蹄地挥军中原,这次的兵锋直指洛阳。

时为武德三年,也就是说,李渊称帝已有三年了。世民才二十一岁,却已是名震天下、战无不胜、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盘踞洛阳的是郑逆王世充。一开始的时候,唐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扫荡洛阳周边城池。兵锋所指,投降归顺的郑国官员不计其数。洛阳很快就成了一座孤城,陷入唐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战事之顺利让唐室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以前世民打过的几仗都是在劣势之下力挽狂澜,处境艰险之极,这次却是唐军主动出击,占尽上风。

可是,即使在这段顺境的时间里,世民写来的几份军函中,还是提及自己有数次仅有少量轻骑随从就与郑军的大部队狭路相逢,大打出手,全凭唐军骑兵精良,每次都能突围而出,甚至杀伤、俘虏对方的重要将领。世民轻描淡写,我却怎会想象不到他身陷重围、险象环生的情景?本来他身为主帅,麾下有无数精锐为他作战,他也未必真的需要如此轻身犯险、亲入虎**。但世民年轻气盛、勇武过人,对部属又视如手足,非要与他们在战场上同进共退、同生共死。此前在河东对战刘武周时,他就曾经为了追赶后撤的宋金刚军,竟在马背上一口气追了三天三夜,不卸甲不吃饭,不追上敌军就誓不罢休。在这场骇人听闻的追击战中,他只率领着少量能跟得上他的度的骑兵,与宋金刚主力大军前后连打八场会战,如此以少胜多委实凶险之极。幸好宋军作梦也想不到他能那么快就追上来,早就吓得魂飞魄散,根本不敢真的跟他接战,反而是人多的宋军兵败如山倒,全军落荒而逃。

仗是打赢了,但事后听到他这样的不要命,我私心里倒宁愿他没能追上宋金刚。否则如果对方当时能镇定一下,看清追上来的唐军人数甚少,根本不足为患,倒过头来围歼唐军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世民给杀了。

我也并非真的就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懦夫,但与天下相比,世民早已占满了我的心房,再无余地容纳天下了。

然而,武德三年冬末,战情忽然陷于胶着的状态。王世充素以老奸巨滑著称,果然这老家伙不是省油的灯。他凭借着洛阳城池的固若金汤,再加上守城器械异常厉害,唐军围攻多时,都久攻不下,反而伤亡颇重,情况竟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艰难。唐军最后只好改攻为困,可是郑军也甚是顽强,洛阳城中虽已是十室九空,却仍是负隅顽抗。时间一长,唐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军心疲惫,士气日渐低落。这场一开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而拉开帷幕的大战役,竟似会被王世充的一招「拖」字诀拖成无功而回的结局。

唐军形势不妙的消息也传进了长安,连皇帝李渊也心志动摇了起来,下旨让世民暂且解围,班师回朝。可是世民那百折不回、非胜不可的性子又怎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他立即上表朝廷,保证一定能破城灭郑,又在军中颁下严令,禁止再有撤军回师的议论,违立斩无赦!在世民这强硬态度的弹压之下,唐军军心稍稳,就这样继续与郑军耗了下去。

见着世民这犟性子咬上了王世充那乌龟壳,我更是忧心忡忡得夜里也常常难以成眠。前线络绎不绝传来的,仍然多是坏消息。唐军以前收降的兵将,这时见战情不利,纷纷逃亡而去。连尉迟敬德这世民在河东之役中收服的心腹爱将,也一度被误会要当逃兵而给其它唐军大将绑了起来。幸得世民及时听闻消息,对他大加安抚,这才安下心来。可是,这样全靠世民铁腕压服的平静日子,到底还能捱上多长时间呢?

战事的延长也使后勤的压力大增,尤其是进入粮食短缺的冬季。我天天都为筹措粮草兵饷的事而忙得焦头烂额。可是最让我痛苦的,还是前线的情况再怎么糟糕,我也只能远在千里之外替他担忧,全然使不上劲帮忙。那种无力的感觉,让我一想起世民在前方的处境就揪心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