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咱们内部出现了叛徒
作者:善棋      更新:2019-07-30 10:35      字数:5158

张太后自问有身为天下至尊的丈夫和儿子在,不说让两个弟弟权倾天下,至少保着他俩一辈子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所以她平时也懒得去管张鹤龄、张延龄。

虽然时常会有臣子进宫向她埋怨两兄弟在京城为非作歹,但张太后一直觉得这只是小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毕竟张氏入宫之时才十来岁,那个时候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都还只是豆丁大的小孩,在皇宫中生活不知年月,以至于十多年过去了,张氏依然把两个弟弟当小孩子看待。

在张氏看来,整个天下都是自家的,只要张鹤龄、张延龄不造反,干点调皮的事儿也不打紧!

张氏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会下令杀自己的两位舅舅。

朱厚照或许可以容忍这两个舅舅当纨绔,贪污捞钱什么的。但是绝对忍受不了他们视人如草芥,杀人如麻的行径,所以不需要任何的思考,直接判了这两个恶魔死刑。

至于顾忌血缘关系,那就是笑话了,朱厚照从来就没见过他这两个便宜舅舅,所以也不会有感情上的桎梏。

何况皇家无亲情,历朝历代杀亲爹毒兄弟的都不在少数,自己砍两个作恶多端的舅舅,连史官都懒得在给这两个小人物浪费笔墨。

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首脑,朱厚照无法改变统治阶层对普通百姓的残害压榨。他只能在自己目之所及的范围内,用皇帝的权利替大众主持正义,用大明那形同虚设的刑法来惩处恶人,荡涤这灰暗的世界。

在宣判了张氏兄弟死刑后,朱厚照只觉得遍体通透,有一种蝙蝠侠上身的感觉。怪不得老爷那么有钱,却依然不辞劳苦的每天晚上在哥谭城里到处打击罪恶,原来惩奸除恶真的很爽。

理论上,当恶人或者正义使者,都会令人肾上腺素飙升,血气上涌,然后带来无尽的快感。

只不过当正义使者的成本太高了,同时也非常的危险,需要面对恶棍的打击报复。而当坏人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破坏就行,所以一般人都会堕落到黑暗面,借此来满足自己破坏欲。

朱厚照当然不需要堕入黑暗面,他有的是钱和权利,当正义使者显然更符合他君王的身份。

同时他也不用担任任何的报复,谁敢报复皇帝?东厂和锦衣卫会重新教他做人!

张太后很单纯的认为朱厚照年幼,不会去杀自己的舅舅。

她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内阁六部的大臣搞的鬼,当年李梦阳就曾经弹劾过张氏兄弟,那一次是弘治皇帝顶住了压力,没有让内阁得逞。

而朱厚照刚刚登基,权力不稳,所以不敢对抗内阁,以至于在群臣的逼迫之下,不得不下令处斩自己的舅舅!

这话如果让谢迁听到了一定大呼冤枉,斩杀张氏兄弟,完全是皇帝一言而决的,内阁一个字都没说。

现在内阁六部被架在大明律的架子上下不来,毕竟张氏兄弟是真的犯了杀人罪,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谁也改变不了。

张氏兄弟杀了这么多人,理论上如果皇帝不当一回事,群臣也不会真的上纲上线,大家一起忽略过去就算了。

没想到皇帝会来真的,一刀砍在了张氏兄弟脖子上,而朝会本来就是大明最高层次的政治会议,在朝堂上讨论通过的决定,具有强大的法律效益,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很难去更改。

这下大家就都没办法了!

难不成为了张氏兄弟临时更改大明的法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别说他们只是两个可有可无的皇亲勋贵,就算是亲王或者内阁学士这种级别的大人物,一旦在朝会上判了死刑,基本也是无可更改的。

内阁这回真的是掉坑里了,谢迁已经不考虑去救张鹤龄、张延龄这两坑货了,他已经在琢磨着怎么去面对张太后的打击报复。

大明后宫理论上不得干政,但那也得分情况。现在皇宫里的皇族就只有一个朱厚照一个张太后,不存在什么宫斗。

而朱厚照又年幼,张太后在法理上是可以替儿子摄政做主的,这女人隐藏的权利可不小。

张太后想要弄死几个人,只需一声令下,在朝廷里有大把的墙头草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竟现在后宫的形势是张氏一家独大,如果投靠过去,倚靠太后的庇佑,即便是皇帝也轻易动不了。

一个不好控制的小皇帝已经让内阁够伤脑筋了,如果再加上刚死了丈夫又挂了弟弟的张太后,这女人发起疯来,这京城怕是要乱成一锅粥了。

张太后是先帝的遗孀,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她固然动不了文官集团的兵权、财权,但是要咬死几个一二品的大官,却是抬手之间的事情。

文官集团对此只能束手无策,难不成反击干掉张太后?谁敢动手?动手的人绝对会成为明史上名声最臭的那个人。

别忘了弘治皇帝的庙号是“孝宗”,是大明朝最仁慈的皇帝,同时也是历代以来对文人们最友好的皇帝!谁敢动手伤害张太后,那些受过弘治皇帝恩惠的读书人都不会答应。

一个只想为兄弟报仇且权倾天下的疯女人,内阁只能硬撑着接受,说不得要推出几个顶包的,让张太后杀了消气,以此来平息事态。

说实在的,朱厚照下令斩杀张氏兄弟,确实超出了内阁的预料,他们只想着通过拿捏张氏兄弟,逼着皇帝退步。

没想到皇帝压根就不按套路出牌,把后宫张太后牵扯了进来,导致朝廷政局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内阁六部还是承平太久了,他们对朱厚照发起政治攻击的时候,只想到了成功之后该怎么分享胜利果实,压根就没想到过失败了会是个什么场面。

毕竟几十年了,内阁六部对抗皇帝从来就没输过,从来都是心想事成,要颁布什么政策,基本只要内阁通过了,皇帝的意见可有可无。

然而朱厚照不是成化皇帝,也不是弘治皇帝,可以任由内阁六部拿捏。当朝臣们发动政治攻击的时候,他会果断的进行反击,把政局导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出乎意料的是,嚣张不可一世的内阁,竟然是纸老虎,满朝大臣竟无一能够招架小皇帝的攻势,朱厚照今天赢得出奇的容易。

而内阁变成这样,根源还是出在土木堡事变上!

这场明朝中期的政治剧变,不仅仅是削弱了皇权,同时也对文官集团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皇权的衰弱,对皇帝的改变是最直接的,在朝堂上说话不硬气。

当皇帝弱势之后,朝臣们自然就强势了起来。

当然这种强势只是表面上的,这纯粹是窝里横而已。

随着皇权的衰退,文官集团攫取了国家政权,能够相当安逸的压榨百姓获取财富,即便是有争斗也是内部之间的,文官集团的政治斗争能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这种衰退,最直接影响的是执政能力的退步。

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大明朝的统治集团变成了绵羊,性格软绵绵的,干不了大事。

对内自己人搞自己人都是行家里手,对付外敌就都是一群弱鸡。

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明末文官集团明明还控制着江南最富庶的地区,有文臣也有武将,到处都是壮丁,但是却始终拉不起一支能独当一面的军队,一心只想着偏安一隅或者谈判投降,最后被外族攫取了江山。

而在几十年前,戚继光的戚家军还能和后金正面对战,这样纪律严密的军队,只能说是大明文官集团最后的荣光了。

土木堡事变是怎么改变皇帝的呢?

这事儿得从朱厚照的爷爷说起:

朱厚照的爷爷成化皇帝,因为父亲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掳走,大明朝廷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文官们灵机一动,干脆把明英宗废掉,将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推上了皇位,这样瓦剌人掳走的只是一个废帝,对大明失去了威胁。

当时成化皇帝年仅两岁,不仅失去了老爹这个大靠山同时还失去了太子之位。好在也因为年幼,再加上有奶奶孙太后罩着,景泰帝没对他下狠手,只是将其圈养在宫中。

一直到景泰八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为帝,十岁的成化皇帝也重获新生再次成为太子。

也正是因为这八年的囚禁生活,使得成化皇帝性情格外的温和,是个非常勤政爱民的皇帝,在他手下当差的大臣也过得非常舒坦。

成化皇帝在八年的囚徒生涯中,有一个叫万贞儿的十九岁宫女一直体贴的照顾着他,陪着他在圈禁的小小宫殿里度过了八年时光,填补了成化皇帝没有父母照料的缺憾。

可以说成化皇帝就是万贞儿一手带大的。

这个叫万贞儿的宫女,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万贵妃!

万贵妃比成化皇帝大十七岁之多,所以无法成为皇后,但是在成化帝在位二十多年时间里她始终都独占着皇帝,是实质上的后宫之主。

万贵妃的存在,就意味着朱厚照的老爹弘治皇帝的童年非常的悲惨!

弘治老爹是成化皇帝有一天看到一个貌美的宫女,便心生喜爱临幸了她,然后一炮中标,有了弘治皇帝!

弘治帝是成化皇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和朱厚照一样也是一根独苗。

在万贵妃统治的后宫,任何皇子的出生都会直接威胁到她的地位,所以弘治皇帝一出生,万贵妃就下令让太监张敏淹死他!

好在张敏深知皇帝得子不易,于是偷偷将弘治皇帝藏在冷宫,于是一群太监宫女冒着生命危险,一点点将弘治皇帝养大。

一直到弘治皇帝六岁,成化皇帝才得知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顿时大喜过望。因为有很多的宫女太监作证,弘治皇帝的身份是没有疑问的。

第二天成化皇帝就昭告天下,急不可耐的将弘治皇帝册立为太子。

当时成化帝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害死弘治皇帝,就将小太子接到了寝宫亲自照看,吃喝都和周太后一样,这才保得弘治帝的安全。

弘治皇帝特殊的童年经历,使得他性格也非常的仁慈宽厚,不滥杀不乱政,在位期间极为的勤政,日日上朝,从不懈怠。

成化和弘治这两位皇帝的人生轨迹非常的奇葩,都是幼年遭遇生死危机,又都得到了好人的庇佑才平安成人,这让善良的种子根植在了两人心中,即便是成为了皇帝也没有忘记。

这和历朝历代那些在皇权斗争以及尔虞我诈中长大的皇帝,在性格上有天壤之别。

皇帝性格善良,又勤政,使得政治非常的清明。在这样的朝廷里当官,对臣子来说是相当舒服的,只要不贪污腐化,基本不用担心厄运当头。

皇帝对文官们言听计从,很少和内阁正面对抗,四十一年来内阁六部的大佬们都习惯了这种和平的政治生活,对政治斗争缺乏积极性。

而前后两任皇帝这种软弱的性格,可以说是善良,但也不能否认是懦弱。

毕竟懦弱的人,才好欺负。

朱厚照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接受了最正统的国民教育,之后又在部队里接受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教育,因此三观也非常正,性格中不乏善良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却是强硬坚毅。

这种要强要狠的性格使他不允许失败,否则也不会几次钻进火场,最后死于见义勇为。

现在的朱厚照虽然有了皇帝的头衔,但是作为一名接受过现代军队教育的退伍军人,他骨子里就是封建统治集团天生的敌人。

不推倒这些压迫在百姓身上的大山,仅仅是看着这些士族集团压榨老百姓,视老百姓为草民,朱厚照就浑身不舒坦!

所以在今天的早朝上,以谢迁、李东阳、刘健为首的内阁六部这些封建时代的大臣们,依旧按照老习惯压迫皇帝,妄图巩固政治主动权的时候。

朱厚照立即就进行了强硬的反击,让大臣们一下子无所适从,进而节节败退,被朱厚照牵着鼻子走。

往昔,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说来说去也只是争权夺利而已,无非就是执政权从左手挪到右手,和百姓们无丝毫关系。

而朱厚照的执政目标,却是从根源上把士绅集团的政权挖断,然后转移到更为遵纪守法,更为人道的新的统治集团手中。

虽然朱厚照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新的统治集团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只要不是士绅这些视人民为草芥的封建地主集团就好,这种保存了蓄养奴隶习惯的阶层,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

朱厚照觉得在自己的影响下,未来这个新的统治集团必须具备现代政府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特征,不像现在的大明朝廷纯粹只为士绅阶层服务,老百姓得不到半点福利。

谢迁、王阳明、刘健这些老政客,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个叛徒。

一个以摧毁士绅集团统治根基为心愿的敌人。

关键,这个叛徒还是他们的集团首领,大明帝国的皇帝!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如果文官集团不能及时发现朱厚照的真面目,依然只是以政治对手的态度而不是阶级敌人来应对,那么等到朱厚照羽翼丰满之时,就是大明封建士绅集团毁灭之日。

在后世,就连小学生都知道阶级斗争有多么的残酷,这就不是把政敌赶下台就算了的,要么改旗易帜归顺,要么从肉体上被消灭,没有别的选项。

今天在朝会上,皇帝的所作所为都很对,就已经暴露了他的施政方向,都在向百姓侧重。

朝臣们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这是因为朱厚照的施政目标都是以大明百姓利益为先的。

而内阁六部的施政目标却是以士绅集团为先。

但是这些经过儒家熏陶长大的官僚,接受的也是为民做主的教育,儒学是非常先进的哲学,即便放21世纪也是最顶尖的。

只不过当儒学成为了统治阶层驾驭百姓的工具之后,它的性质就变了,这些接受儒学教育成长起来的官僚,不自觉的就会为自身所在的集团服务。

但是在为民做主的内核思想上,朱厚照和群臣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朱厚照为民做主,符合儒家思想,只是不符合统治集团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