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都知道,人体摄入盐分过多,会引起身体浮肿。
一次性摄入一定量的盐分,就会引起死亡。
陆渔舟的做法十分冒险,然而,这个时候却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大量白盐被倒入病人口中,病人很快不再抽搐的厉害,几分钟后,病人口鼻眼耳流出了些许透明粘液。
半个小时后,病人彻底不再抽搐,甚至越来越清醒。
因为喉骨被损坏,病人无法说话,只是看着头顶不断流泪。
他的这条命,救过来了。
可是,他却毫无活下去的念想。
因为,在那之前,已经有很多怪虫将他体内的骨头给啃食掉。
他活着,也是个废人。
末日之前尚且难以生存,更何况现在是末日。
陆渔舟却管不了他的悲春伤秋,而是将带来的盐,给在场帮忙的人每人分了两包,让他们分别给病人们灌下去。
一天下来,被送进来60人,其中56个通过这个方法保下一条命,剩余4个,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经过几十个人的实验,他们发现一个问题,这些盐不是万能的,似乎只有身体内已经产生虫子的人才会有效。但这些盐是对付怪虫的,一旦怪虫全部死亡,多出来的盐分就会被人体吸收,这样也有可能会死人。
这个倒不是陆渔舟他们实验出来的,而是当时忙碌中,一个闹肚子的病人来到诊所,因为这个病症引起的人心惶惶,每个闹肚子的都害怕自己就是诊所里躺着哀嚎的下一个,在这种惊恐之中,那个病人看到诊所里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病人,而且颇有奇效,便忍不住趁着大家忙碌无法分心偷了两袋子的盐。
好几个病人跟着他学,一时之间诊所中混乱一片。
而那第一个偷了盐的病人,迫不及待的灌下大量食盐,结果没多久,那个病人便丢了小命。叶渺诊断是因为盐分摄入过量,其他人却不相信,只觉得那病人是自己倒霉,肯定也是身体里有虫子,被虫子给弄死的。
叶渺无论如何解释,那些病人表面相信,私底下却是回到家中跟亲戚家人各种宣传,流言传得越多越广,也就越不成样子。
最后,乡里一直流传着只要闹肚子,吃下大量盐就可以对胃部进行消毒,杀死大量虫卵,防止虫子长大。
一时之间,几个村庄出现了盐比水贵的极端现象。
可是,这个谣言也是非常好戳破的,只是戳破的代价有些大。
因为许多人都听信的那个传言,大家开始大量换盐买盐,买到的人怕被抢了,跑回家里关上房门才开始‘治病’,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很多人家里就只有一个了,因此,那些人为此而死也没人发现。即使发现,这段时间本来就因为缺水缺粮以及闹肚子出现不少死亡案例,大家也没放在心上。
于是,直到盐贵的谣言出现第三天,才被戳穿。
当时,由于食盐能够治病,因为怪虫被吃掉全身骨头而死的人不到八百人,却有超过三千人因为摄入盐分过量而死。
陆家能拿出来的盐,拿出了一千多袋,其实陆渔舟能拿出更多,只是一下子囤积了一千多袋盐,都会引起别人注意,如果拿出更多,恐怕陆家会被那些听信盐贵谣言的人家组成拆迁大队给拆了。
到时候法不责众,陆家也拿那些人没办法。
剩余的盐,都是叶家和村里习惯囤积粮食和调味料的人家提供。为了能够‘免费’拿到那么多盐尽快抢救人命,叶家和陆家让步,让这些人家根据提供的食盐数量,给予一定好处,比如可以进入治安队。
这些人家囤积了粮食和调味料,那肯定也不缺水,就算缺,也可以用粮食等东西去换。
去治安队工作还要忙死忙活,有一定风险,要不是家里没办法,谁乐意做这个工作。
但治安队有个福利,三天可以轮上一次进入办公室纳凉。
什么都不缺的人,现在就想要摆脱那让人疯狂的高温和闷热。
直至半个月后,怪虫越来越少。
有了消除人体内怪虫的方法,现在各个村庄几乎遍地都能见到许多攀爬的怪虫,村外大坑里也有密密麻麻的往各个村庄爬,看得人头皮发麻。
大家的盐本来就不多,用来救命说得过去,可现在的盐,还没有多到可以遍洒大地的程度。
工业盐也就算了,这可都是食用盐!
他们便想办法,用火烧。
他们发现,那些虫子不惧高温,却并不是不惧火烧,而是火烧的效果并不是很大,还要浪费大家的体力去山里弄柴火,非常不划算。
于是,陆家沟便开始了挨家挨户出人,全副武装后,在村子里四处抓虫子,抓到的虫子装进麻袋中,五百斤重就可以去治安队换取一瓶500毫升装的食用水。
因为虫子太多,活动开始前3天,几乎那些人每天都能拿到两三瓶水,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工作。
可很快,随着人越来越多,怪虫也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大家在外面抓了两三天,可能都收集不到一瓶水。
叶村长一边看着会计陈梓潼给他的报表上支出的食用水数量心疼,一边又看着越来越干净的村庄老怀欣慰。
一个月后,陆家沟的怪虫几乎绝迹。
那些被怪虫尸体塞满的人类尸体,经过所有人投票表决,为了小命着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决定把这些尸体集中火化掩埋。
这两天,村里每家都得上交五斤以上的柴火,并集中起来交给那些专门管理这方面的人。
陆渔舟一下子松懈下来,才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废了。
陆新煜心疼的给陆渔舟按摩太阳穴:“粥粥,休息几天吧,你的身体暂时还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体力消耗。”
陆渔舟的确有点吃不消了,便听从了哥哥的建议。
原本忙活了这么久,陆家囤积的粮食那么多,本应该好好犒劳自己的五脏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