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作者:八月十六号      更新:2019-07-31 14:27      字数:4002

“爹,娘,兑好热水了,您看看温度可以不。”

“大伯娘好!二伯娘好!谢谢二伯娘!”平平看见大伯娘和大姐姐就乖乖地叫人了,“雪梅姐!”

“乖啦!”王菊花见着那么大点小人儿抬着头很认真的给自己道谢,还别说,虽然公爹、婆婆、老三家的带孩子这个小心劲哟,但孩子就是养的好,比城里养的都好。之前村里另外一户人家有个城里的亲戚来,带来做客的小煤球,啊不是,是小孩儿,那个糟心的啊不提了,比乡下的小孩还闹腾。你说小孩子嘛在自家闹闹就算了,如果敢在外面这么丢脸的闹腾,看回来怎么收拾他!

自家的这小孩儿给人的感觉,就和说书里那些个什么公子一样。

当然,现在是新华国了,不存在古代那种大老爷了,但有干部啊,平平以后肯定也是要当干部,吃公家饭的!得叫自己家建强多来找弟弟玩!跟着学着点,熏一熏那什么词来着,对,熏陶熏陶!

“平平弟弟,安安妹妹!”宋雪梅也很喜欢这俩兄妹,平平很受宠但从来都不会争东西不讲理,安安更不用说了,安安静静的。三婶婶从大城市带回来的好吃的,也很大方的分给自己和弟弟们吃。不像二伯娘,有次自家送东西去,二伯娘立马将灶上放着的两块地瓜干丢进了锅里盖了起来,还当自己没看到呢。也不知道后面地瓜干怎么吃的,自己可是听到了东西掉水里“咚”的声音了。

韩杏芳端着搪瓷杯走到平平安安身边,“来,先含一口漱漱嘴!再喝点。”“谢谢大伯娘。”韩杏芳笑着摸了摸小孩儿的小毛头,说话听着奶声奶气的,头发也是软软的。

平平的一双小肥手捧搭着杯子,含了一口水,咕咕咕,吐一边的泔水桶里。安安也跟着平平做。再咕噜咕噜地喝了小半杯的水。

宋奶奶把旋干了的毛巾交给了宋老头:“你帮两娃擦把脸。我去端饭。”“老二家的,来帮忙。”“好嘞,来了。”

“你去把蛋羹,白面馒头拿出来。”老太太指挥着老二家媳妇,自己扯着脖子上的绳子从衣服里拉出绳子上的挂钥匙,走进了带锁的橱柜。

王菊花掀开了锅盖,把两碗蛋羹拿了出来,又从灶头上筷子筒里捡了一双筷子出来。一笼蒸着杂粮窝头的蒸笼里,正中间两白面馒头很是醒目,虽然不大,一个馒头就一小孩儿拳头那么大。用一根筷子插起一个馒头。盖上锅盖,把东西端上了桌子。

宋奶奶打开了锁,从柜子靠里面摸出了一个玻璃瓶,小心地抱在怀里。然后又从另一层没锁的菜柜里拿上了两瓷调羹。

宋奶奶来到了桌前,拧开了玻璃瓶盖,一股肉的鲜香就瓢了出来。

“平平,安安,饿了吗?赶紧来吃蛋羹咯!配点肉松!”宋奶奶小心地用调羹舀了一平勺放在碗里,半点都没撒在桌上,一碗一勺。不是舍不得,是肉松本来就这么一小瓶没多少。老三媳妇刚拿回来时还大方地分了三分一给其他几个孩子尝尝。所以现在只能省着点吃,才能吃久点。

“记得谁给你们的吗?”“是姥爷,姥爷寄来的。”平平记性很好,虽然才两周岁多点,但大人说过的话都记得。

“对,你姥爷他们离的远,但也很疼你们的!”宋奶奶把瓶子放回了橱柜锁好。

老三媳妇的家人虽然没见过,但却很有心,寄过不少稀罕物,不说肉松肉干了,老三媳妇都说了城里也不好买到,不知道她爹妈怎么省出来给俩孩子的。还有乘着天冷,寄来的叫冻梨的水果,那个甜啊比蜜都甜。还有狐狸毛毡帽,连自己两个老家伙都有,冬天带上暖和的不得了,见到东西的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宋爷爷把平平抱到了靠着墙的长凳上,老大媳妇把安安抱到了长凳的另一边挨着平平坐着。

这条长凳特意为俩孩子打的,加宽又加高了些,等孩子长大了,凳腿可以配合着锯短,可以用很久。

两只小孩儿被墙壁和桌子夹着,小手也能在桌上放好,身体也不容易划下去。

宋奶奶回到了桌边,接手了老大媳妇这边的安安。平时也都是爷爷奶奶喂两只小的,么叔想接手喂下俩小宝贝都会被俩老嫌弃。

“来,吃蛋羹咯!”爷爷奶奶各拿着一个碗喂一只小团团。“安安,跟哥哥一样啊。”

调羹都伸到嘴边了,平平却把头转开了:“爷,奶,你们也吃!”妈妈说了,爷爷奶奶带自己和妹妹很辛苦的,好东西要先孝敬爷奶。蛋羹和肉松那么香那么好吃!

“爷和奶早上都吃了。这是你和安安的。”宋家老俩口听了孙子孝顺自己的话虽然没吃都很开心了,眼睛都笑眯成一条缝了,怎么还会吃孩子的吃食呢。

“吃吃!”一副你们不吃我也不吃的样子。安安看着哥哥,也没吃。

“好好,我们吃我们吃。”其实,这样的相似的场景很多,老三媳妇但凡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捎回来,还嘱咐自己俩老也要吃,还教孩子要先孝顺爷爷奶奶。

俩老人家端起了碗,假装的吃了几口。碗抬高了小孩儿看不到,也想不到爷爷奶奶是骗人的。看着爷爷奶奶吃了,也就放心了。

厨房里其他几人看了,有些好笑,又觉得心里有点酸有些别的东西冒出来说不清。

孩子是真的好!老三媳妇不愧是文化人,教的好!咱家的孩子更好!这么丁点大,勺子都拿不稳的年龄,就懂得孝敬老人了。村里哪个小毛孩有这样的,有好吃的不吵着要才怪!也不怪俩老这么疼他们。

雪梅也说不清心里的感觉,只是看了眼在一旁看着俩宝贝笑着的娘。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能确定的是,身处环境氛围的潜移默化,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

平平看爷爷奶奶都吃了,和妹妹说:“妹妹,我们要乖乖地吃早饭哦!”说完自己还点了点头。然后才配合着爷爷“啊”的张开嘴,啊呜的一口吃掉了香香软软的蛋羹。

安安看着平平吃蛋羹的样子,难道自己也要配合的“啊呜”一声么。看着伸到嘴边的蛋羹…

“来,安安学哥哥张嘴,啊~很好吃的!”似乎大家都正在看自己啊。那个,怎么办啊,作为一个曾经冷酷十年的杀手来说,“啊呜”挑战的是不是大了些啊!

看着眼前慈祥的老奶奶,全部有难度,那就做一半吧。

然后大家就看到,小女孩看着奶奶眨了眨她的大眼睛,然后,“啊”张开了嘴,配合着奶奶吃了口蛋羹。

“好乖!”“安安太厉害了!”“妹妹好吃吧!”“安安好棒!”……额,不就吃了口蛋羹吗,换来了整个厨房的人的夸奖。会不会太夸张啦,各位!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是没有多少小孩吃饭时,还要大人追着,哄着才吃饭的。只是安姐儿还不知道,她穿来占用的身体有点特别,而且还很幸运的遇到了真的疼爱孩子的家人。要知道就算是健康的女孩都会有被亲人嫌弃的时候,何况是在大多数人眼中“不正常”的安安。也是因为所谓的“不正常”,安姐儿的沉默才没被家人怀疑,安安已不再是安安了。

平平安安兄妹俩人,跟着爸爸妈妈回老家,在爷爷奶奶身边放心地养着。兄妹俩人都属于比较安静好带的娃。但半年后,出现了些情况。兄妹俩都一周多了,哥哥已经开始学说话,逗逗就很活泼了。妹妹还是不开口,并且不爱理人,逗了半天才给个反应,看一眼你,连个小表情都不给。明明颜值比哥哥高的,就是不卖萌。

渐渐地,村里有些平时就眼红老宋家的人,暗地里幸灾乐祸地说宋家老三的小闺女是个傻的,不是傻的也是聋了或哑巴。

当时老宋家的人还没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孩子迟说话的人多了去了,不一样的孩子性格也不一样,也没怀疑别的。还是老三媳妇自己觉得,当时孩子出生时,老二在肚子里憋得更久些,之前没发现,现在俩兄妹差这么大还是去医院看看。

老三媳妇休息时,平平就放家里,有孩子的爷爷和老大家的一起照看着。宋家老大宋致勇,背着个装着自家地里种的地瓜青瓜之类的大竹篓,带着背着安安的亲娘,去城里了。本来说让自己媳妇带着安安去城里就好,毕竟这么远的路,不过老娘不放心,硬是来了。

到了城里在老三家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去了省城最大的医院。

老三媳妇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多。已经约好了位姓冯的老专家,听说还是个祖传十几代了的名医,自己还留洋学习过的。

冯老医生的态度和蔼可亲。耐心地听完老三媳妇说孩子出生时遇到的情况,和现在和同岁哥哥的不同表现后,认认真真的帮安安检查身体切了脉,还做了些小测试观察。花了小半个上午,最后的结论是: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安安现在的身体养的很好,营养良好;声带没问题,估计是小家伙还懒得学说话;听力也没问题,刚刚小家伙是有反应的,只是咱不爱搭理别人;智力上暂时没什么法子确认,也没发现有问题,至少没有智力障碍的表现。再过个一年如果觉得有问题再来复查。只是从中医角度来说,安安应该在娘胎里就没养好,现在切脉也还有些气弱,估计出生时脏腑就有些先天不足,心窍有些不通。所以现在就偏安静不爱搭理别人,自成一个小世界。中医里头叫孤独症。

“你家孩子智力上应该是没问题的,没有不正常的表现。但是由于我们刚说的那些因素,可能在人际交流上会不擅长,困难些。”冯老怕说的复杂把家长吓到,到时倒害了孩子,不是没有这种家庭的,所以说的很白话,一再强调:“孩子肯定是正常的!就是不爱说话嘛,以后孩子不爱打交道就不打交道,这不是什么大事的。而且这种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可能还会更聪明的!”

宋奶奶很多都听不懂,但是重要的都听懂了啊!安安一切都健康,只是不爱说话,但是比别的孩子都聪明!这个冯医生不愧是大专家啊,真是太厉害了!

钱清平上过学,接触的事物也多,自然知道的比宋奶奶更多,同时也知道冯老的深层次的意思:“冯老,我明白的!今天谢谢您了!您说这些后我们家就放一百二十个心了!孩子身体健康就好!又不求孩子别的。她还有她爷爷奶奶,有我们做父母的,有她哥在呢!”安安一辈子都有我和她爸她哥依靠呢!

宋奶奶还以为冯老说的是担心没人耐心地陪安安,儿媳妇在解释呢,就连忙说道:“您放心,孩子有我们呢,不会没人陪着的。”

冯老也知道钱清平听懂了,乐呵呵地回答宋奶奶的话:“看安安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你们家养得精心。以后啊,安安的体质补上去了,小姑娘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您放心吧,说不定哪天活泼的您老都觉得烦呢。”

“哈哈,那可不会!我们家安安和她哥乖得不得了!”

“托您吉言啦!”

“谢谢您啦!”

一大家人,心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