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随父进京 19
作者:亘古一照      更新:2019-07-31 18:37      字数:2981

确实如此,左文法要带左二把出去的消息,惊动了左老夫了。

老太太是怎么知道的呢?

当然是左昌永小两口打得小报告。

说是左昌永,其实主要是昌永媳妇。

“奶奶,爹要带二把出去闯天下,您老人家舍得不?”

这个左昌永的媳妇是个极会说话的女人。

“怎么,二把要出去?去哪里?”

“当然是京城。我爹要带他出去。”

“出去也不是坏事,你爹常年在外,总得有个帮手,再说,那个车辆铺从你们爷爷手里接过来,少说也有几十年了,该有个接班人了。”

“这么说来,奶奶,您是愿意让爹带一个人出去了?”

“是啊,外面的世界总得有人去闯,只要是男儿,一生下来,他就注定了要远走天涯海角,就注定了他要长出一对有力的翅膀,远走高飞,海阔天空,男儿有志吃四方,走八方,得有这个雄心和胆量。”

想不到这位老太太这样有眼光,而且十分决断。

左昌永看看媳妇,媳妇看看昌永,那意思是,这个雄心和胆量,你有吗?

“奶奶年轻的时候,也随你爷爷远赴京城,陪着她打了几年天下,那真叫吃苦受累啊,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就得早早做活儿,开铺子,料理店面;每天到了很晚都不能睡下,得把明天的事情准备得妥妥当当,不能误下明天的事儿。在外闯天下,创家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男人吃苦在先,女人更得为男人着想,自己更得放下身段,把该考虑的事情提前替他考虑了,那才是个贤内助,这个家才能兴旺发达。”

昌永看看媳妇,那眼神是:你能行吗?

昌永媳妇低下了头。

其实,这老太太才是个明白人,她一看到昌永媳妇的神色,就知道她是怂恿昌永到她这里说是非来了。

她得借这个机会好好教导一下孙媳妇。

良好的家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想必你婆婆也这么教导你呢吧,昌永媳妇?”

老太太替儿媳妇教导孙媳妇,还不忘为儿媳顶上这个好名声。

“是呢,婆婆经常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女人。”

昌永媳妇深感愧疚。

“奶奶随你爷爷在外面做了几年生意,慢慢地,见他能在外面立起身来了,挺起腰来了,奶奶也就回来了,准备生儿育女,为男人把后方基地打好。女人呀,说是一个娇躯,可一点都不能服软,得永远坚强而柔韧地站在男人身后,能伸能屈,能大能小,能软能硬,能吃得起苦受得着制,也能享得起福上得了堂。这就是女人!奶奶为你爷爷生了两儿一女,可惜,只留下你爹一个娃,成了一根独苗。”

“我爷爷是咋走的?您咋守了这么多年寡?”

“你爷在外面艰苦,不让我看到,不让家里人跟上他受制,他总是把挣下的钱都寄回来,而自己迁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吃苦受累一个人扛,早起练功,晚上习武,白天忙车轴生意,反正是个忙。人呀,不是铁打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在日积月累的忙碌中,你爷爷就座下大病了,最后有一天,突然吐血而亡。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经常胃疼,疼得他睡不着觉,成夜成夜顶着枕头,趴在那里,眯一会就等于是睡了一觉,扒开眼,又得忙。其实,你爹也一样,在外头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你们根本看不到。而唯有他一个人知道。他之所以要二把出去,就是想自己培养个帮手,少操点心,让下一代人慢慢接替他的肩上的担子。”

“我们明白了。”

左昌永和媳妇都是明白了,经奶奶这么一说,他们开始理解父亲了。

“你们发现了没有,你爹这次回来,脸色苍白,面色不好,还经常捂个肚子,他不是肚子疼,他是胃疼,跟你爷爷一样的毛病,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汉手汉脚,既做男人,又做女人,兑下的毛病。”

“是呢,有一次,我发现娘在偷偷抹眼泪。”

昌永媳妇说了一声。

“是啊,夫妻之道,自然是相互支撑,相互鼓气,你爹你娘他们支撑起这个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啊,你们可要多理解他们,多给他长脸,不要给他们丢脸才好。”

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孙儿两口子说。

“奶奶,我们现在明白了,爹带二把出去,是用心良苦的。可是——”

她附在奶奶耳边,把媒人与翠兰娘找上门来的事,告诉了奶奶。

“奶奶,依孙儿看,这事还得由您老人家亲自出马。”

“好,那我就去看看,到底是谁在阻止二把出去。”

就这样,左老夫人在昌永夫妇的搀扶下,来到了左文法夫妇屋里。

“娘,怎么您老人家来了?”

左文法夫妇赶紧上来搀扶老太太。

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居然眼不聋耳不花,牙齿虽说掉了两个,却依然吃嘛嘛儿香。

家有一老,全家为宝。

全家人都为老太太能有这样的好身体而感到高兴。这也是左家福祚绵长,福德昌盛,受人敬重的一大原因。

媒人和翠兰娘也赶紧搀扶老太太,给她让上座。

“既然大家都在这里,好,难得这样全齐。各路人马都齐聚。儿子,来,把孩子们都叫过来,咱们就这里,是不是开个家庭小会,正当时候啊?”

老太太坐定,满面风光地看一眼众人,神闲气定地对左文法说。

“是呢,只不过儿子老让母亲操心了。儿子儿媳,应该让母亲颐养天年才对,哪是还敢烦劳母亲操心儿孙之事!”

左文法一脸谦恭地说,他是四乡八里有名的孝子。

孝子渠,本来就是出孝子地方。

左王氏着昌永赶紧去叫回了二把和昌泰。

一时间,左家人站了满满一层子。

把老太太众星拱月似的,捧在中心。

“亲家,你们家开家庭会,我们是外人,在的话,不太合适,还不如——”

翠兰娘拉起媒人,就要走。

“在吧,这已经是一家人了,听听也无妨。”

翠兰娘其实是想听听老太太如何布置家事。

佩服左老夫人的人可不止她一人,几乎全村人都很佩服这位老太太。只听老太太说:

“咱们孝子渠呀,是个出孝子的地记,听说过吗,有个子夏,他的儿子为给子夏送寒衣,自己冻死在一条渠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孝子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咱不要愚孝,而要的是儿孙们向前看,向上看,向善看,永远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能力就往外扑腾,没能力就在家练功夫,今天练功夫,为的是明天有能力出去扑腾。只要有条件,就要往外面走,就要往高处走,往人前处努力。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男人,更要有这个雄心和胆量。左家的男人都不是孬种。一个出去了,扑腾下家业了,打下天地了,会把子侄儿孙,一个一个拖拽出去。这一次,如果大家都没什么意思的话,那就先让文法带二把出去,等过几年,再带出一个,再过几年,是不是全能带出去,就不是问题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好,就听老太太的。”

“老太太,您年纪这么在了,脑子却这样清晰,眼光还这么高远,真叫我有些汗颜!刚才,我还为了闺女,阻挡二把出去呢。”

翠兰娘拉着左老夫人的手,满面羞愧地说。

“我们吃过的饭,比孩子们吃过的米还多,我们吃过的苦,受过的制,过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还多,我们要做他们的垫脚石,而不是拉他们的后腿。要永远给他们一种向上向前向善的动力,鼓励他们同一个奔,这家庭呀,总差不了。亲家母,你说是不是?媒人嫂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呢,谁说不是呢!翠兰娘,我看,你家翠兰呀,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可是嫂子你修了三辈子福德了。”

“谁说不是呢。二把,你放心走吧,翠兰会一门心思,等你回来。你是不知道翠兰心性,翠兰她——”

翠兰娘高兴得,脸上绽出的全是灿烂,她要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翠兰,在这里,当娘的情不自禁,想夸自家女儿一句,却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