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首镖告捷 108
作者:亘古一照      更新:2019-07-31 18:38      字数:3428

王虎果然说话算数。

“走走,咱们带左师傅一行到孔庙转转。”王虎十分豪爽地说。

“就你……这幅样子,要带我们去孔庙……转转?”曲老三指着王虎的样子,有些吃惊地说。

“怎么,你是小瞧我,嘲讽我,我这个样子,就应该去孔庙去谒拜,是吧?”王虎领悟到了曲老三对他的嘲讽。

“其实也不是,曲师傅是怕你走不开。”周一枪跳出来,为曲老三解围。

“呵呵,你们怎么打趣我都无妨。等去了孔庙,你们就什么都明白了。”王虎乐呵呵地说,看不出来有一丝恼怒之意。

左二把转过头来,看了一眼曲老三。曲老三知道自己多嘴失言了。

第二天,王虎就嚷嚷着要带左二把一行到孔府转转,看看,还说,“文武之治,一张一驰。山东不仅查拳耍得好,而且文弟子更是名声在外。走山东不来孔府算枉行。”

“我们客随主便。”曲老三赶紧承王虎的美意。

“对对,我们客随主便。”周一枪赶紧附和着说。

左二把看着王虎不吭声,只是个笑。

王虎说,“我知道左师傅笑我什么。”

左二把问:“笑你什么?”

王虎说,“笑我这么个粗人,岂还值得配谈文说文圣人,是不是?”

左二把的一点心思,被王虎点破,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说,“岂敢岂敢。请王寨主不要误会!”

王虎说,“你不要看我是个粗人,可一年总要祭拜孔圣人一次。”

左二把说,“为何?难道这是你们这里的规矩?”

王虎说,“左师有所不知,王虎虽是个粗人,师叔却是个文武双修之人。师傅教我武功,去世早,师叔既教我武功,又教我些文化,比师傅还要用心些。尊师重教是我山东人的传统之礼。我王虎岂能背逆。所以,我还是经常去看望他的。”

左二把说,“那你师叔是哪位高人?”

王虎说,“师叔的查拳练得很是一绝。但他从不在人前演示。现在不便告诉你,等你去了灵谷寺,就知道了。”

“灵谷寺?”

“对。灵谷寺。”

左二把记下了这个好听的名字。

阳光疏离着,被包在薄薄的云层里。天气说不来热,也说不来阴,好像有一丝雨,却是叫人感到脸上湿润润的。路两旁垂柳依依,绿荫满地,阳光斑点在不住地移动,像跳跃在人脚边的小精灵。

“这样的日子,正是出游的好时日。”

“对,就是要请各位在此时出游出游。欣赏我们山东好景致。”

左二把一行,随着王虎来到孔庙前。

一位老者正在清扫门前的树叶。

“孔师,您辛苦了。”王虎合掌向前,向孔师行礼。

“您随意。”这位老者向王虎还礼道,其相貌并不异于常人,只是身材略清瘦,面容慈和,说不来的一种淡定之态。

“这位老者是——”左二把问王虎。

王虎说,“此公便是孔子第十三代孙衍圣公孔祥珂。”

左二把三人赶紧上前作礼,自报家门,说,“竖子左二把等拜谒孔夫子。”

孔祥珂拉起他说,“快别这样,现在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别说你这么虔诚的人。来,老汉陪你们走一走,给你们说说这里面的道道细细。”

于是,他陪同左二把一行观看了金丝堂所藏的各种乐器,又把他带到金丝堂旁一座建筑坚固的房子里。

“这座房子里,收藏着孔府许多的重要宝物,其中就有乾隆等皇帝当年来曲阜祭孔时赐给孔府的十件宝物,分别是:周朝青铜器、木鼎、亚尊、牺尊、伯彝、册卤、蟠夔教、宝脯、凤豆、饕餮宴四足鬲。这些东西贵为珍品,可不是一般人所能这么近距离看的。”

左二把他们却不一样,孔氏后人给予了上遇,实在忍不住时,还能伸手摸一摸。

“王虎,你咋等在这外头大日头底下呀?”

“说实话,我陪他们一行人前来,可我却没那个耐心,跟着他们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转,只好在外面等着喽。”

“那你来喝口水吧。”

“好吧。”

左二把一行在观看这些宝物时,顷刻之间,作为深得武功之学的左二把来说,心里涌起更多的是感动:“自古大圣人都是文武双修啊!”

“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欢迎,老汉我就破例了,将孔府珍藏的画圣吴道子、赵子昂分别所画的圣像,还有明朝君臣画像集,集中绘有太祖、成祖、世宗、宪宗、徐达、常遇春、汤和、刘基、宋濂、方孝孺等人像,另有大轴元世祖、明太祖二幅,以及孔氏达官贵人所遗留的冠带衣履,都拿出来,给你们一饱眼福。”

孔祥珂把这些宝贝都拿出来给左二把他们看。

“那我们可有得眼福了。”

“一般人是不能享受这个福份的。”

“这些东西更加弥足珍贵吧?”

“那是自然。”

“可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全都色泽如新,为何被保存得一尘不染?”

“这个呀,一个是因为这些画幅根本不见阳光,也很少打开来给游客看,再一个,你们看,我这是用蜜蜡封口,用绝好的缜纸包好,这相当于作善本保存。”

“哦,原来如此。珍贵之物必有相应保存之法。”

待左二把一行一一看完,孔祥珂一丝不苟地将这些东西包好,放好。

看着孔祥珂的一举一动,左二把心说,“足见这位孔氏后人对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多么经心!”

“再往前走,就是至圣庙。”

“至圣庙自然就是为孔子修建的庙了?”

“是的。”

至圣庙自然是为大圣人孔子建造的,它气宇辉煌,令人不敢仰视。

“旁边的亚圣庙,是为孟子建造的。”

这亚圣庙虽不及至圣庙之气概,之规模,但依然整肃大气,古柏森森。勿庸置疑,历代统治都是怎么处心积虑地维护这二人至圣亚圣之地位啊!

“亚圣庙及其父母之墓都保护得相当完好。你们听,是否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果然能听得到。”左二把们细细谛听一番。

“这是孟氏后人在墓旁筑室读书,书声朗朗,伴着古墓悠悠,传诗礼家风,更令人敬仰。”

旁边一株唐桧,枝叶苍翠,生机昂然,和颜悦色的颜氏兄弟塑像,保存完好。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古迹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也实属不易。

转到尾声时,孔祥珂因为又来了几个人,向左二把等人说声对不起,便迎着那几个人而去。

左二把一行绕过一间庭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小小的书院,书院里有几个学生,但不是太多,大部分学生因为受了夷贼的惊吓而放学归家了。剩下的学生在埋头写字,他们小小的身影特别认真,看起来颇有一派圣气。

一位年约七十的老者倚门而坐,头顶已基本秃光,脑后几根细细的白头发松松垮垮地扭到一起,用一根旧黑布条扎住,身上一件灰不灰、白不白的长衫,裰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补丁,脚上的布鞋分明早已破旧,用草绳胡乱缠在脚上,黑黑的左脚趾裸露着。他见有人来,并不因自家褴褛而羞愧,神色依然泰然自若,眼睛里放射着柔和而慈祥的光。他见左二把气宇轩昂,便摸索着门框想要站起来。

左二把上前一步,扶住老人家。

老人报以感激一笑,弯腰谦恭行一礼,说,“是来谒宗圣庙的吧?”

左二把点点头,他被老者无言地带到一座小屋前。

“老人家,这是——”

“这是‘曾志楼’。”

“‘曾志楼’?”

“就是曾参他老人家的故居。”

“哦,明白了。”完了,左二把又问老者,“老人家,您怎么也不问来者为何人?”

“来者皆为客。每天来的人不下千数,有时万数,我如何问得过来?这是其一,再者,有的人值得问吗?他们只是来凭吊一番,这是好的。还有的吊儿郎当,走马观花一起,值得老朽和他们说一句话吗?”老人声音特别轻,神态总是笑眯眯的,看样子,是真正云淡风轻的。

老人几句话,令左二把沉思起来。他们来到了曾参故居前。

这是一栋鲁西南常见的庄稼人的住宅,正面一扇矮橹木门,四周围着一道一人高的土墙,墙顶搭着用来挡雨遮风的草苫,墙上大大小小被雨水击穿的窟窿随处可见。推开大门,是一间年久失修的旧瓦房。屋顶瓦隙里长着高高低低的细碎草,鸟雀在屋顶上飞来飞去。左右两个窗户半开着,窗棂有些残缺不全。大门两侧的明柱似乎漆过油漆,但已剥落得差不多了,露出黑黑干裂的柱身。这就是曾参老家的圣庙。传说年轻时的曾参也是踌躇满志,曾在屋后的养志楼里“吾日三省吾身”,在飘摇的风尘中,立下千秋大志。

看着曾氏旧居,左二把一下子想起了自家破旧的房子,母亲教他们识字练武传武德的日子,慨叹家族耕读家风久传的秘诀,非礼义诗书德莫属!

从圣庙里出来,他们满腹思虑行走在琵琶街上。

左二把走了两步,问老者:“这琵琶街,现在还弹琵琶吗?”

老者说,“早已不弹了。”

“此是为何?大师可否告知一二?”左二把忙问。

“施主若要问,老朽便说说这里头的缘由;如果施主不问,老朽是断然不会自问自答的。这其中的一些个事啊,还真是费心思。”老者慢悠悠说出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