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忆往昔
作者:金蛮豆      更新:2019-08-02 02:14      字数:1913

...(作者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虽然写的很烂,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舔着脸求一下了)

说到池塘李正夫又想起房屋后面的那条水沟来,想到池塘与水沟李正夫就想到了莲藕,年前的时候李正夫就准备在里边栽些莲藕,

莲藕李正夫过年的买了不少,个个有胳膊那么粗,都是整藕,吃起来脆生生的,那次上街采购年货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买。

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只是他对种莲藕也没有什么经验,只知道农村一般都是把藕节直接埋在泥土中,但是具体如何埋却不是很清楚。

不清楚也好办,自己家里面有电脑,直接过去查得了,只要有网络,这些知识那还不是小意思。

李正夫弄好了种藕计划后便直接上网查了,谁让李正夫感兴趣了,网上说种莲藕一般都需要肥土门前这片水沟淤泥比较厚,种藕正合适,只是这藕节却要认真选,最好能选那些藕节完整、顶芽完好、无碰伤的藕苗,还说年前的藕就不错。

要藕好办,李正夫进偏屋不大一会儿,就弄了一大筐莲藕,虽然个个都只有一两节,而且是老藕、老藕不齐全的藕节,但是李正夫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将就。

现在沟里的水还有些冰凉,李正夫也不怕就直接就下水了,而且还不时上屋子里面看一下用电脑查出来的资料,没有什么办法,他的记忆很一般。

李正夫正一个人正在忙乎着呢,邓平闻文王磊他们三个小屁孩儿放学回来了,他们看到李正夫在水沟中种藕,都来了兴致,王磊更是要挽着裤腿子跳进泥水中和李正夫一起栽藕尖呢。

李正夫不是随便想想就准备栽莲藕的,他还真有几分莲藕情节,上中学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被里边描写的优美景致深深地吸引,还说有机会了一定要自己种上一片荷花。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怎么能让李正夫不兴奋呢!

不得不说人都擅长幻想的,花草莲藕还没有栽下呢,李正夫已经在琢磨着夏夜在荷塘边乘凉的情景:搬把摇椅坐在岸边,听着时近时远的蛙鸣,闻着沁人心脾荷香,最好再吃两块大花皮西瓜,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中午忙乎了半天,午饭李正夫也懒得费事,就随便在鸡窝里摸了几个鸡蛋,然后到后院里拽了两把蒜苗,直接做了个蒜苗炒蛋完事儿。

刚放下碗呢,就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嚷,他出门一看,却是闻老三领着他家的城里亲戚小两口子来了,就赶忙问他们过来有啥事儿。

闻老三一说来意李正夫就有些怪怪的,原来这两口子来他家走亲戚,结果看到村中间那盘磨石的时候很感兴趣,就想过一把推石磨的瘾,因此就给闻老三说了一下。

闻老三就告诉他们石磨只有两盘在一起才能磨粮食,更何况那个也不是石磨,而是碾子,这下边的是碾盘,没有石磙是不能用的。

村里的麦场谷场里倒是有不少小石磙,可是那些是以前用来打麦子用的,太轻了,根本和碾盘不配套要想碾粮食要找大石磙,这东西只有李正夫的外公家家还留一个,于是闻老三就领着他们两口子过来了。

这两口,没事磨粮食玩,真是有劲儿没处使了要知道就是在三河村,这碾子也有十几年没用过了,从李正夫记事起,印象着村里人都是到村子里面的打米房用机器打面,这样又快又省事。

这两口子倒好竟然想推碾子体验一把农村生活这算是复古?

要用石磙当然可以这玩意儿扔在角落十几年都没有动过了李正夫前段时间在挖池塘的时候把它都埋到土里了。

于是几个人又拿着铁锹挖土将石磙挖出来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又在地上滚着朝村里走去。

还别说这石磙一路上真吸引了不少人地目光一听说他们要起碾子都纷纷跟上去瞧新鲜有不少人直接端着饭碗边吃边看。

等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石磙放在碾盘上,他们才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碾架,不过碾架好做,闻老三家有的是木头,半个小时就搞定。

安上碾棍,连好碾架,在两个人的推动下,碾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看着这玩意儿在碾盘上转动,村里不少人都觉得挺有意思,尤其是那帮熊孩子连学也忘记上了,都一个个的挤上去过一把瘾。

不单他们,就连不少村里人也手痒痒的,这玩意儿可有十几年没有摸过了,而年轻一辈更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

一个个老人都都站出来献身说法,开头就是“想当年这碾子怎么怎么……”,于是好了,这碾子就成了忆苦思甜的最好见证。

闻老三带来的亲戚两口子好不容易抢到机会推了一把碾子,还让李正夫拿着数码相机给他们照了几张相。

没有想到这碾子很快就又成了三河村的一个稀罕东西,来这里走亲戚的城里人都要推上一把,体验一下劳动的感觉,不少人还特意从村民家里买几斤玉米放在碾子上磨成玉米面带回去。

而三河村的村民虽然不把碾子用来碾面粉了,但也经常用来碾辣椒面,胡椒面什么的,因为用碾子比在家里面自己一个人弄方便多了,也不怎么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