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同时作者还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伴随着她的爱情而产生的痛苦和忧郁。
比如在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中,由于封建环境的压力,宝钗,湘云的中途插入和她自己受了封建意识的束缚。
她要求宝玉向她吐露爱情,但一旦宝玉真的向她倾诉衷情,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说这是“胡说”,是“欺负”了她等等。
如此这些,就使她经常陷入苦恼的重围,表现了一种忧郁,感伤的情绪。
此后埋香冢,泣残红,唱出哀怨的《葬花词》以及常常在潇湘馆迎风洒泪等,都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共同不幸,同时也表现了贵族小姐自身的软弱:作品写出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默契以后,和封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黛玉的痛苦也越来越深。
但她始终保持着和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态度,对宝玉的爱情也至死不变。
在焚稿断痴情——回中,她一面吐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
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薛宝钗是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为待选入宫而进京。
她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表面是“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实际上有她的“青云”之志。
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前装得特别的老实。
并且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里,她常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人物相处得水乳交融。
为了逢迎封建统治者,以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各种手段。
当贵妃从宫里送来灯谜时,她心里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却“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
当贾母给她做生日时,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就按照贾母的爱好回答。
这些都表现出她的虚伪、世故。更严重的是,金钏儿分明为王夫人逼死,事后连王夫人都有点“心里不安”。
但她却说她“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这分明是说假话,表现多么冷酷无情!
同时为取得人们的好感,她有时更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
如帮助探春理家时,就用“小惠全大体”的办法,骗取了奴仆们的赞赏。以至象从来好妒忌的赵姨娘也要夸她。
“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
这位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贵族小姐,她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说他是“无事忙”,“富贵闲人”。
她一有机会,就要劝他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
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使宝玉越发反感。说她“好好一个洁白的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但是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并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自己也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因此通过薛宝钗这个形象不仅更鲜明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他们的真挚爱情的可贵。
而且也具体、深刻地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贾府封建家长们从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出发,要求宝玉将来能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家门户,因此在他们考虑宝玉的配偶时,必须服从于这个总的目的。
再加上出身于皇商之家,受封建闺范教育很深,而又那样聪明、能干的薛宝钗,当然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人物。
他们考虑到:宝玉和宝钗成亲之后,不仅可以使薛,王两家的关系更密切;而且宝玉也会在宝钗的朝夕规劝之下,逐渐改掉这种“痴”、“狂”的性格,走上他们所切盼的“科举仕宦”,“荣宗耀祖”的道路。
而薛,王两大家族,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也竭力想使宝钗能和宝玉相结合,以便进一步取得贾府的帮助和支持。
很清楚,宝玉和宝钗的结合正是体现了贾、王、薛这三个封建大家庭的共同利益。
这里我们看到,婚姻已经不单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而是直接关系到家族和阶级的命运。
在宝钗的背后有强大的封建势力作她的后盾,这就决定了宝、黛之间的恋爱只能以悲剧结束。
要知道在这些劳动成果里,凝聚着多少农民的血泪!但贾珍看了他的帐单大发牢骚,认为“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当农民们的血汗被他们榨尽,因而无力供应上他们挥霍无度的生活时,这个贵族大家庭经济的入不敷出的情况就愈来愈严重,从而出现了日益雕零衰败的景象。
小说还用了不少笔墨揭露了这些封建主子们的荒贾赦头发花白,儿孙成群了,还硬要讨母亲的丫鬟鸳鸯做小老婆。
贾珍、贾琏、贾蓉之流,即使“热孝在身”,也还一边“稽颡泣血”,一边“狂嫖滥赌”。
在焦大的一次醉后大骂中,把贾府中的荒淫生活作了痛快淋漓的揭示。柳湘莲也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欲望,他们有时甚至不惜坑害人命。
如贾赦为了夺取几把扇子,就勾结官府把石呆子害得家破人亡。
凤姐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了张金哥的婚事,害死了两条人命。
在这个贵族家庭内部的兄弟之间,婆媳之间,夫妇之间,妯娌之间,嫡庶之间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个都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而且需要说明,在众多的封建家庭的主子中,王熙凤无疑是一个塑造得最成功的典型。
作者通过她,更充分地揭示了这个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
因为王熙风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它和贾家是世代姻亲,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
王熙凤到了贾府,又成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媳妇,她凭借优越条件和她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权柄。
她是除了金钱与权势之外,什么也不相信的人。
为了追求金钱、权势,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干出各种坏事,连统治阶级所竭力宣扬的阴曹地府的威力,也不加理睬。
虚伪的伦理道德,已无法掩盖她罪恶的本质。“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设计陷害尤二姐,以及帮助王夫人瞒消息设奇谋害死黛玉等一系列罪行,充分表现了她那阴险、恶毒、贪婪的性格。
作者把这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形象,描写得这样的生动出色,这是艺术地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性格特征的。
在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底层,生活着一群被奴役、被压迫的丫鬟。
这些奴婢,有的是“家生子儿”,世代都是贾府的奴隶;有的是穷困不堪的劳动人民被卖掉的儿女,他们—进贾府,也毫无人身自由。
由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共同命运,她们和封建主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
在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她们和贵族的叛逆者站在一边,相互支持、彼此关怀。
那些封建主子们,尽管他们内部勾心斗角,但在对付这些丫鬟的态度上却是完全一致。
他们只许那些丫鬟们服服贴贴地供他们驱使,按照他们的意志去生活,—不留意,就会遭到他们的迫害。
抄检大观园就是主子们对丫鬟的一次残酷的镇压,也是封建势力对进步势力的一次大进攻!
通过这些丫鬟们的悲惨的遭遇,使我们看到了和她们相联系的封建社会中那些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们的血泪史,从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在这些丫鬟中间,除了个别人物如袭人之流甘心充当奴才之外,她们多半善良、纯洁,有的还敢于反抗。
小说的作者以同情赞美的态度,描写了这些被压迫女孩子们的斗争精神和反抗性格。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晴雯是这些丫鬟中一个最光辉的形象。
因为在她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地位卑贱的妇女们的优秀品质。
要知道晴雯出身低贱,十岁就被卖给赖大,连家乡、父母都不知道。
只因她生得“十分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就被赖大母亲当做一件小玩艺孝敬了贾母。
晴雯性格倔强,敢怒敢骂,她不想奉承谁,也决不向割?建势力低头。她讽刺“往高枝上爬”的小红,鄙视向王夫人叩头谢恩的秋纹,对袭人的卑污灵魂更一再予以无情的揭露。
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抄检大观园时,袭人、麝月之流,在气势汹汹的封建势力面前,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
但晴雯则不然,她“挽着头发,闯进来,豁琅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充分表现出对他们的蔑视,而且还当场痛骂了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
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少女,除了突出她敢于嘻笑怒骂的坚强反抗性格外,在“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等章节中,作者又出色地表现了她的真率,热情和勇于助人的品质,从而使整个形象,闪耀着诗意的光辉!晴雯这种精神品质,在封建贵族叛逆者宝玉的心里,引起了高度的共鸣。
不过可惜她也避免不了这悲惨的结局,也预示了宝、黛爱情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还有鸳鸯也是这些女奴中的一个光辉的形象。
她是个“家生子儿”,贾母的贴身侍婢,因伏侍贾母这一特殊地位而受到人们一定的重视。
因此表面看来鸳鸯是个很和顺的女孩子,平素不露一点锋芒,但她长期生活在贾府里,早已看透了这个贵族家庭的
腐朽和罪恶,所以当贾赦让邢夫人和她嫂子诱使她作妾时,遭到了她的强烈反抗。
她冷嘲热讽地对她嫂子说:“怪道成日间羡慕人家的丫头做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封就了自己的舅爷;我要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这是多么沉痛有力的控诉。
并且鸳鸯还十分鄙视贾赦的为人,坚决拒绝作妾:“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证的娶我去做人老婆,我也不能去。”
贾赦一听鸳鸯不肯屈从,就以断绝她的一切生路进行威胁:“我要他(鸳鸯),不来,以后谁敢收他???凭他嫁到了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
鸳鸯面对这样的威逼,还是毫不动摇,她当着贾母等众人的面,铰发立誓:“我是横了心的,”这辈子“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避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她如此蔑视主子的“赏识”,坚决反抗主子的迫害,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