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章 因地制宜
作者:冬神爱笑      更新:2019-10-26 21:13      字数:2157

因地制宜这种话,说起来好像就是一个成语,但是大多数情况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标准。这个事情其实就好像是孔子提过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学术差不多。

可孔子当时的出发点,是按照自己生活的时代,自己所身处的那个时代那个文化背景之下能说出的话,而有时候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并不会有一个特别好的结果,这一点从宋朝可以说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展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正是因为当时领导者对于时事的判断不够,选择了重儒学而轻兵法的这么一种文化传承制度,而随着这政策,还出现了像是朱熹这样的大学家对于论语以及其他儒家学说的及时整编。

但无论是怎样的编辑,其实也都是为了统治者能够更合适的管理自身内部的这些问题。可儒家学说自然有着一定的弊端,而恰巧在宋朝时期,我们国家的外部少数民族问题,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才导致了宋朝战乱情况比较严重,即使是对于某些情况选择割地和称臣的选择,却也依旧不能改变北方地区的混乱情况。

其实战事不利也导致了国内的不稳定,让北方在没有一个天堑进行守卫的情况下,这个北宋整个国家灭亡的情况。

这其实也不能说怪当时的统治者,更不能怪孔子的儒家学说,只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做了一个并不算是合适的选择,从而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出现。其实就是因为做出这个选择的统治者并没有考虑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而为什么因地制宜还有因材施教这种事情非常难以做到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个受教人和这个管理的地界进行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好比是对于一个人的判断,就算是一个心理专家,想要了解一个人,也需要一个非常久的过程,并且你也不能确定这之后的外部环境影响对于这一个人是否有着其他的影响。

仅仅一个人就是这样的问题,更不用说是整个一片地域的问题了。关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一个总结,那就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蝴蝶效应”的初始就是混沌的,在不准确或者说是不精确中产生的,所以什么样的可能都会发生。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比比皆是。

所以有时候对于这些事情进行一个非常规的判断,是没有效果且没有效率的。就过去孔子生活的时代,这种事情应该来说算是比较合适的。

在古代的时候,能够学习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一个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是并不需要为了生存而付出大量时间的人。其实也就是基本处于社会顶端的少部分人来接受教育。而过去也并没有那么多的知识来学习理解,自然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这个学生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而之后孔子的学生也是能够了解到这些的事情,但再向后之后,随着儒家学说教授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事情可能就有些越发的困难起来,最终也就让这个学说变化的越来越多。而相应产生的像是墨家学说等这样的理论学说也是越来越多。

当时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其实就是因为当时每个国家都有可以适应自己的学术,而整个国家也有一些人希望接收到不一样的想法,所以当时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可随着这些年代的时间推移,也可能是因为统治者对于这种统治的要求,这样杂七麻八的学说,基本上都被完全消弭掉甚至是融合到了其他的东西里面,总之,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来增加和删减的东西。

其实我们现在了解到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过去统治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支持,来获得相应的知识。毕竟这个世界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传承罢了。真正的真相已经湮没在时间当中了。

但无论是怎么样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管理方式罢了。而现在因地制宜的方式,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因为有了大量的人口,所以不能够像是之前的样子采用哪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才选择了现在这种应试教育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整个社会的推进。

当然这样的选择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错误,因为整个情况下都是因为这个自适应性的存在。因为不论是人还是其他的东西,其实都能够有一种自适应性,来适应这些周围的东西。

就像是我们反向来看蝴蝶效应来说,我们根本不能知道最终的结果,那么我们开始的选择也没有必要做到那么多的东西。

而这种因地制宜的情况,就是最适合的一种方式,虽然有一些人可能会有一些不合适,不舒适。但这也是自适应性没有完全应用足够的象征。毕竟人类的自适应性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样子,有时候很难调整自己也是因为自适应性罢了。

可我们也不能够因为拥有这种自适应性,就把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这样的事情完全的放弃掉。因为如果能够进行这样的选择,才是教育和管理的最佳方式,而这样的最佳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而靠着自适应性去解决问题,总归效率低下并且还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调查研究之后按照仔唯物辩证主义研究得到的结果,来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能够得到一个合适的结果。

最终来进行这种管理方式确定的人,其实要担负很重要的责任,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这确实是一件事实。所以偶尔这种因地制宜的事情却根本推算不出真正需要什么,这个需求就已经过去了。而真正的市场刚性需求,则很难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