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论
作者:刘雅辛      更新:2019-08-03 08:01      字数:2070

常在社会之中,听闻些许欺人之事,有人所谈论,言其令人不太中听之语。

此事之多,不可而计数。有青涩之少年,有早已成年之壮汉。

余认为成人之恶性,远甚少年之所为。

少年之恶性,只非满足其虚荣心,并非成人为一己之欲望,为之而故作玄虚。

古今之欺凌者,乃群体之人所为。一处群体之中,必然有性情毫不相同之人,而作不同之事也。

故处人为世,较之而有不合他人之意,遂意见而生,人情之坏,于此而始也。

而在群体之中,我则分为三种之人,一为性强之人,二为性弱之人,三为中庸之人。而中庸之人如何导向之二极,便观如何之行事,以待环境之变化,故不得而又为之。或中庸之辈已知人之恶性,或不知,可群体之压迫,而越显示其恶性也。

少年之时,常有此等之情况,非我之罪,而乃人之天性也。

少年读书之时,可谓是乖乖学生,非有其邪心!

然班级之中,必然有其不喜教育之学生,而偏热血沸腾之事,以充实少年之时光也。

而在那时,些许之小事,竟也是大祸之时,惹下无尽之祸端。

我常孤身而行,并不渴慕群体交情之意。而在当时,便已然是世人眼中所谓之“异类”。

而此时,可是三三两两、不怀好意之徒,故意而造作其事,以满足青春期之发泄。所幸,并无惹太大之祸端,仅为言语、行动之相推,便然揭过。

而其班级,必有群体,或为小,或为大。女子之群体,男子之群体,或各色各样之小群体,一一而构成大群体。

便在学校之际,便是所谓班级。而其班级者,必然有其主掌之人,亦是照看之人,谓之为班主任。

在社会之时,所从事之工作,已然如学校之一般,只是名称之相换,利益之转变耳!

学校读书之时,每年应付其学费,或多,或少。不过总体而较之,学费总会比教育部所规定之定额高出多少,至于其多少,便不是当时之我所了解之情态。

在社会交际之中,此等关系,便已逆转而行,便是从群体之中所谋取己之利益耳!

由此可见,读书谓之花钱,工作谓之赚钱,两者之关系,犹如天上之日月,循环而行,并无改变。

年长之后,喜好电视剧之蛊毒,偏爱日韩之剧。而此二者之国家偏有映射社会现实之佳作,而我之国此等之剧而之少,不啻为之而叹。

日韩之影视,有学校、职场之事,可此等之二事,左右我等前半生,不可为之而变。

学校、职场之作,有爱情、友情之温情之幕,可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

而见其竞争之景,偏忆少年所遭受之时,对剧中之人物已然便有同情之心。

由此二幕,可为一观。

学校之学生,几人所欺性弱之人,而其同学未言任何之语,而在其旁而观看,此为学校不断重复之场景。

职场之上,职员而受资本家之掠夺。

新闻之上,或有被欺凌者奋怒而起,亦葬送几处家庭,几段人生。或有欺凌者为学校之人所不齿,而放意姿行,而被学校退学,从而出身社会之上,沾不良之习气,以至断送未来之人生也。

余以为在学校发生此等之事,乃中庸之人之罪也。何也?

中庸之人顾己之益处,而全然不顾他人。或怕他人之欺,或轻视性弱之辈,无有英雄之气。

或为班主任明知而不为,遂造成重之后果,假意而推脱,使其双方之学生少年之时光,尽毁于明哲保身之人,此中庸之辈,余之不齿之人也。

但他人未道一字,不可为之而怪,此为人之私,心之所明,便已离去此群体足矣。

而在学校之欺凌所事,在社会之群体百胜其为也。

公司之中,有寥寥几人,或为职员,或为其领导,而有男有女,使其公司所盈利。

然成人之私,而在群体更为之而浮现。

或有一女容貌绝佳,身材之姣好,引不坏好意之辈而看,生其邪心,此为长久预谋之事,言之必已为耻。其女或从,或不从,必遭受所谓流言蜚语,事之终始,必受其累矣。

或至下班之时,有跃跃而下之辈,而眼撇见一人,便然打消此念头,只是心头之不爽而已。

民国之际,有一女尚姓阮,名玲玉,所受之恶名,竟会自杀以谢流言,而数十年之后,亦为人所论,可谓中庸之人之恶,百胜于欺凌者。

余非刻意而写此事,只是用以告诫自认为聪明之辈,而在他人之背后言所谓之风言,不要太过,言平常淡雅之事足矣。

或出他事,良知可安否?

周树人先生所言:“我向来不以最恶的心思揣摩中国人的恶性,只是我没想到人的心思竟会有如此的狠毒!”此语是读书之时,记在脑海之中,大致有些印象,略观大意,应未出其原文之外。

霸凌者,谓之为欺凌者,更为合适

欺凌之时,平常之可见,只分事态之大小。

父母之重压,学校之冲压,社会之磨炼,一一盘亘于脑海之中,有何办法可解?

我想此之问题,有不同之形式,而真正所解决之法,便为己,勿畏他人之所议?

人之为人,而成自我,便为强者。

自我之我乃真正之自我,他人只是匆匆之过客,而在时光之中停驻片刻。

欺凌之事常有,温情之事亦常有,今之人更应存温情之情,而枉欺凌他者,必为世人所不耻!

人之生亦难,人之死犹易,世上之恶事,多如流水。

我等之人,勿为恶事,做其小事足矣。

走向人生之路上,给他人温情之眼神,暖心之祝愿,有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