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剑影留痕
作者:含光大圣      更新:2020-04-16 00:35      字数:4400

“若是刘道兄你愿意从这山中退出,便是你好我好。”

“奈何,我百般恳求,刘道兄也不愿松口。”

“如今情势紧急,我如何有时间与道兄纠缠?”

“道兄,得罪了!”太攀当然是不可能承认自己和风道人的死,有什么关系的,是以,不过,刘云古既然问了出来,太攀自然也需要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而无故阻拦大军退路,对于于军中效力的太攀而言,自然便是一个完美到了极点的借口。

毕竟,战场不是儿戏,大军对垒,各为其主,其间的任何厮杀,都是理所应当——纵然是九大宗派的弟子又能如何?参与其间,死了,也依旧是白死。

君不见,一场楚汉争雄,连整个修行界的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正是各大宗派,都会在选出了主事人之后,才会参与到战争当中的原因。

一则,是为了集中力量,以获取最大的战果,二则,便是为了避免同门于不同立场,不得不生死相向的情况——于一场大变当中,同一个宗派的修行者,分别加入了不同的阵营,只有一种原因,那边是这个宗派,在对于局势的判断,陷入了迷茫当中,实在是无法确定,这一场变故,到底谁胜谁负,不得已之下,这宗派之人,才会一分为二,分别加入不同的阵营,只求在这一场变故当中,保证自家传承不断。

但这也只是那些小一些的宗派而已,对于九大宗派这般的存在而言,这种变故,要么,便不参与,一旦参与,便必然是倾举派之力,相助其中的一方,绝对不会发生首鼠两端的情况——因为对于九大宗派这般的存在而言,首鼠两端,便代表这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于局势的把控,这种情况,对于九大宗派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的意思,也就一个——当这刘云古被牵扯到了这一场争端当中之后,那作为敌对方,太攀击杀他,便是理所应当,而天师府,也绝对不会因此,对太攀有任何的清算行为——至少在明面上是如此。

是以,袁盎一行,归返长安的路程,在太攀的眼中,便等同于是一次对天师府的清算——大军回返,路上总会碰到天师府的徐行者,除非那修行者,在大军到来的之前,便立刻避开,否则的话,只要碰到,太攀便能以种种理由,将那人卷入这争端当中,而后顺理成章的,将之击杀……

至于说是击杀而不是击败的原因,那当然更简单——天师府毕竟是九大宗派之一,其内每一个修行者,都是同辈之间的佼佼者,实力非凡,若是在面对他们的时候,还想着留手,那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必死之地,这样一来,太攀在争斗厮杀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留手,次次皆分生死,自然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说天师府事后的报复,太攀自然也是早就有了应对。

……

无名的青山当中,两人之间的对话,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当太攀口中最后一个字落下的时候,在这争斗厮杀当中,太攀已经是占尽了上风。

他手上的长剑上,所挥洒出来的每一道剑光,都是朝着刘云古身上的致命之处落下。

剑光舞动之间,刘云古浑身上下,每一处穴窍,每一根汗毛,都在那致命的危机感下,隐隐作痛——这便是精修兵刃搏杀之术的修行者的可怖之处,虽然这些修行者,不似寻常的修行者那般,挥洒恣意,仪态万千,但一旦是叫这些修行者其欺近身来,展开攻势,那边是如水银泻地一般,绵绵不绝,叫人难以招架,稍有疏忽,便是生死两分之局。

是以,明明是实力比之太攀,还有高出那么一线,但在被太攀欺近身来之后,在太攀的剑光之下,这刘云古,也只能是艰难无比的,左支右绌,在太攀的剑光之下,挣扎求存。

只是,久守必失,终归不是虚言,而刘云古作为神境大修,也终究不成臻至体内的真元,浩浩荡荡,绵绵不绝的地步。

随着体内的真元,一点一点的变得干涸,刘云古的内心,也是越来越急躁,甚至于慌乱——按这个势头下去,不要说筹谋反击了,便是想要在这剑光之下,继续保全自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该死的,这云行舟,不过只是一介散修。”

“他体内的真元,又怎么会如此的浑厚?”

“我于守势,都快要支撑不住,但他处于攻势,体内的真元却完全没有难以为继的模样。”

“到底威势天师府的弟子,还是他是天师府的弟子?”

“还是说,这修行路上,所谓的天资,当真就这般重要?”

“我修行的年岁,于真元上的打磨,以及修行功法的本质,都远远的超出这一介散修,但偏偏,就因为他是天罡,以至于他体内的真元,竟是比我还要来的浑厚?”刘云古一边叫苦,一边暗自感慨着。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先前叫太攀随意发挥的行为,有些孟浪了——太攀一步一步的,都到了他的近前,他作为九大宗派的弟子,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的察觉?

而他之所以要放任太攀过来,无非便是临时起意,想要诈一诈,太攀和风道人的死,到底有没有关系,只是他那里想得到,这一诈,非但是没有诈出什么接过来,然而是令自己陷入了这死局当中。

那绵绵不绝的攻势下,刘云古甚至是连说一句话的功夫,都找不到——刘云古毫不怀疑,自己面前这犀利无比的剑光,必然会在自己分神出声的刹那及身,将自己的肉身,连同元神,都一分为二。

刘云古丝毫没有注意到,每一次太攀手中的长剑上斩落剑光消散之后,都会在他护身的真元上,留下一道微不可见的痕迹,就好似微风于水面拂过的时候,所留下的痕迹一般。

这是太攀参悟那自穹天而落的剑光所得,算得上是一种极为高妙的剑术了——虽然还不能做到,如那剑光一般,在入眼的时候,便已经及心,由内而外的,将敌人斩杀于当场,但却依旧是能如雁过留声,风过留痕一般,哪怕剑光消散,也依旧是在敌人不经意间,留下印记,将一二分的威能,敛藏于其间。

此为,剑影-留痕。

太攀不紧不慢的,挥洒着手中的长剑,当四十多道剑痕,都是悄无声息的落到了刘云古护身的真元上的时候,太攀手中的长剑,才是陡然之间,猛然一震。

尖锐无比的颤鸣声响起,然后,刘云古身上,那护身的真元,猛然之间崩碎,刘云古的身形,也是不由得一颤——下一个刹那,太攀手中长剑的剑锋,就已经是轻巧无比的,在了刘云古的眉心处,轻轻一啄。

刘云古目光当中的神采,连同他的生机,便是在这一啄之下,飞快的散去。

“唉!”之后,太攀才是缓缓的收起长剑,叹了口气,随后指尖一点火焰,飞快的将刘云古的尸身,化为灰烬,而刘云古陨落的时候,体内天地元气逸散所产生的异象,同样也是被太攀鼓荡着真元,在第一时间,掩盖下来。

再之后,太攀才是在这山中留下了一个印记之后离开。

数个时辰之后,袁盎也终于是带着大军,出现在这了这青山之前——袁盎身边,余姚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太攀在这山中所留下的印记。

“太尉,云先生说,隐匿于山中的修行者,已经被他诛杀,大军自可从容而过。”感知了太攀所留下的信息之后,那余姚才是转身对着袁盎道。

而袁盎的神色,也是稍微的放松了几分,然后转过身,朝着背后满身疲惫的大军高声喊道,“传令下去,大军先过这座山,再行休整!”

……

这个时候,黄河边上的战局,也已经趋于平静——周渤麾下的大军,再如何的骁勇善战,周渤再如何的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但他们也只有一万人,而在他们的对面,那踏着黄河面上的冰层而来的敌军,却是整整五十万。

哪怕这五十万的大军,并摆不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渤这一万余人最大的短板,也终于是出现。

他们体力不支了!

当第一个军士因为拿不稳手中的长枪,然后丧命于乱阵之下的时候,这一万余的大军的崩溃,就已经无可阻挡。

“周渤,可惜了!”河岸边的厮杀声,彻底的停歇下来的时候,吴王刘濞,才是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缓缓的踏过那一座天堑,当刘濞踏上黄河以北的时候,大军还在打扫那满是血污的战场,而刘濞见此,也是感慨了一声。

“二十年了!”

“不想二十年后,我刘濞再度踏上这黄河以北的土地,竟会是以这种方式!”慨叹之间,刘濞的目光便是一转,遥遥的望着,那长安城所在的方向。

“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个时辰,然后往长安进发。”

“见山开山!遇水涉水!逢城破城!”

“不破长安,誓不回军!”

刘濞高声的喊道,声震四方。

“传令,以吕敖为先锋,一路追索袁盎残部,另派出使者,往各郡各县劝降,并一路收纳降卒,以及各郡县卫军。”

“再传令!”

“这黄河以北所属,依旧为我大汉百姓。”

“若有降者,大军不得肆意侵扰百姓,骚扰妇孺。”

“违者,斩立决!”

……

双方的大军,一追一逃,整整半个月之后,袁盎才是带着麾下的残军,靠近了长安城的城墙——这个时候,那四万余的大军,已经是只剩下了三万五不到。

只半个月的时间,便是有近五万的士卒,从营中逃窜,可想而知,这局势,已经是糜烂到了什么地步。

半个月的时间,一路而来,每到一处,各处的郡守县令们,都是对袁盎这位当朝太尉嗤之以鼻,横眉冷对,以至于到现在,袁盎已经是形容枯槁,不成模样。

而半个月的时间,太攀的脸上,也是充满了疲惫——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他不但要在大军前头探路,在大军休息的时候,他还要代为守夜,同时还要时不时的折返回去,在大军所经过的地方,留下一些小手段,以迟滞七王大军追剿的速度。

这一路上过来,到现在,太攀也可以说是心力交瘁,快要到了筋疲力竭的地步,至于说军中其他的修行者们,在太攀有意无意的放纵下,那些气之境的修行者们,早已是走了个七七八八,而那些妖灵们,更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全数消失不见。

“总算是可以歇一口气了!”

长安城外,袁盎看着长安城中,那斑驳无比,充满了风雨痕迹的城墙,也是忍不住松了口气,只是,这一口气,还未彻底的舒展,袁盎的目光,便再次被无尽的黯然所填满。

——在长安城的城门处,六个小黄门,脸色冷峻,早早的就已经是等候在了此间。

而见了袁盎的残军之后,这六个小黄门,脸色越发肃然,然后朝着袁盎而来。

到了近前,六个小黄门当中,其中的一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盘子,攻下腰身,将那盘子举过头顶,而另外的五人当中,一人拿出了一卷黄帛,其余的四人,则是站到了袁盎的背后。

“陛下有旨,请太尉交还兵符罢!”那这黄帛的那人,将手中的黄帛举高,也不打开,只是冷冷的,对着袁盎出声。

袁盎朝着那黄帛一礼之后,才是面色死灰的,小心翼翼的从袖中取出一个锦袋来,然后颤巍巍的,将那锦袋打开,那袋子当中的,便是兵符。

勘和无误之后,捧着托盘的小黄门,才是后退两步,依旧是捧着那托盘,站直了身躯。

“陛下有旨,众军于城外扎营。”

“至于太尉,还请虽我等往宫中奏对!”

“我这粗鄙模样,岂能面见天子?”袁盎犹豫了一下。

“太尉,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那举着黄帛的小黄门,冷冷的看了袁盎一眼,而袁盎背后的那四个小黄门,也是不动声色的,再往袁盎的身边贴的更近了一些,似乎是想要以这种方式,将袁盎和大军,彻底的分开来一般。

“那可容我交接军务?”袁盎再问。